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建设》2008,(3):53-53
背景:王某是一名在外打工的农民,2007年春节前他买了一台自动按摩机准备过年回家给父亲使用。由于工厂临时通知要加班,不能回家过春节,于是他便托同村的老乡李某将这台按摩机捎给他的父亲。谁知李某却在下火车的时候将这台机器遗忘在火车上,造成物品丢失。  相似文献   

2.
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在一次重要的职位竞选中,输给了公司里一个各方面都不太出众的毕业生。而她之所以能够击败我,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她的父亲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一想到这个理由,我就难以服气,回家后气呼呼地把这件事说给父亲听。父亲静静地听着,默默地吸着烟。等我讲完了,他才起身,拿起门后的锄头,对我说:"走,跟我到地里给豆子锄草去!"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缝纫机是1982年冬季买的,准确地说,是由一头大肥猪换来的。记得买缝纫机的前一天,在中学教书的父亲匆匆赶回家。兴奋地说:"商店的缝纫机到货了,只有7台。我跟小朱(父亲教过的学生)说好了,他答应给咱们家留一台,但明天必须交钱拉货。"时间紧,钱无着落,父母决定把喂了一年的大肥猪上交国营收购站,筹钱买缝纫机。  相似文献   

4.
案由:李某系固原市原州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2008年6月18日下午,李某的父亲将李某送到学校,因还未上课,李某就在教学楼前玩耍,期间同班同学王某从身后跑过来将李某推搡摔倒,致使李某左臂受伤。  相似文献   

5.
正与河北《共产党员》相识还是30多年前的事情。我从小喜爱阅读,但受家庭条件制约,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购买课外读物。为了满足我的阅读需求,在县直单位办公室工作的父亲每次回家就会给我带回一些过期的党报党刊。这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因为有这个"一头沉"干部的父亲而比别人多了一份阅读的幸运,而在这些党报党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河北  相似文献   

6.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秦腔     
正父亲喜爱秦腔,父亲对秦腔刻骨铭心地喜爱不是我用简单的几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我还小的时候,是父亲在贫瘠的黄土地上让我倾听秦腔,让我在秦腔的声调氛围中感受人类心灵的某种律动。那时家里只有一台小收音机,父亲领着我放羊,或者干别的农活,总是带着这台小收音机。他给我最初的讲述是《辕门斩子》《周仁回府》之类的故事。我隐约记得还是公社的时候,常常有戏班来唱大戏,在一声声或粗放或柔弱的叫喊声里,我渐渐从父亲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20,(3):117-117
“王栋,你父亲给你写了一封信!”1月28日一早,宁河区板桥镇田庄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栋的母亲拄着拐杖来到村防控点。“你这几天也没回家,你父亲没看到你,怕你在关键时刻不在岗位,没做好工作,特地写了一封信,让我给你送来。”王栋的母亲说。  相似文献   

9.
自小就知道父亲晕车。 晕车的父亲不喜欢坐车。 端午前夕,父亲来城里看我和弟弟,在我们的极力挽留下,他在城里小住了几天。在这几天里,他一直念叨着要赶在节前回家,我和弟弟商量,利用双休日陪父亲回家。  相似文献   

10.
微弱的强音     
一股几乎要夺眶而出的泪,被我硬是挡回去了。那一刻,父亲一句微弱的“交党费”令我肃然起敬。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之际,省委、市委专门拨款慰问老党员、老干部,我便在双休日回家将老党员慰问金转交父亲。当把烫有“中共山东省委”、“中共淄博市委”金字的红信袋递给父亲时,父亲伸出仅能行动的右手,紧紧地把信袋子攥在手里,生怕别人给抢走似的,浑浊的双目一下有了神采,久久地盯在信袋上。我问父亲还认识上面的字吗,“认得!”父亲脱口而出。但用手指着信袋上的字让他念时,他却不吱声了。不一会儿,父亲将信袋置于胸前,用手指着凳子上的慰问画:“拿过来我看看。”由于此画是卷着拿回来的,  相似文献   

11.
父爱与爱父     
<正>今年6月18日是父亲节,这是感恩父亲的节日。身为父亲的我,在抚养孩子的若干细节都一一品尝之后,才知道了为父之难,难在每一个节点都不能省略。体味到难,才更加思念自己的父亲。父殁多年,子欲养而亲不待。心中隐隐作痛。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中有个情节,鹿子霖将儿子骗回家成亲,儿子反抗包办婚姻。鹿子霖感到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手机     
星期六,我打电话给父亲,我想告诉他这个周末不回家了,牙齿发炎,脸肿得像猪头。嘟嘟声之后,电话里传来十分刺耳的嘈杂声,然后才是父亲的声音,显然,他不是对我说,而是自言自语:855**988,这是哪个啊?我真想大喊:是我,你儿子!但父亲说完后就把电话挂了。我强忍牙龈的剧痛苦笑,父亲还是老习惯,把手机当寻呼机,掐掉再回,那就等着吧。等了十分钟也不见他回电,我再打。接通之前我多少有点紧张,害怕父亲再把它掐了,再不回。或者任凭电话响着,不闻不问,这是他以前经常干的事。还好,父亲这次接了,和我说话。他的语气很不耐烦,语速飞快,不容饶舌和罗嗦—…  相似文献   

13.
正那一年,我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有了自己心仪的小伙子在追求着。那一天,我决定将自己心仪的小伙子介绍给父母认识,但想到先要给父母有个心里准备,因此和他约好第二天来我父母家,我先行回家为他与父母见面"铺路"。父亲在听完我对他近乎完美的介绍后,语重心长地告诉  相似文献   

14.
我是村干部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常常以这句话勉励自己。尽管,我只是一个小山村的支委委员。但乡下的父亲却说:"鸡头上的肉,大小也是个(冠)官,咱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话粗理不歪,我赞成父亲的观点。2011年11月,缘于自己是一名党员,一直在县城租住的我按照村支部书记的通知要求,回到了家乡参加支委换届选举大会。没想到,竟然被选举为支委委员,具体分管村里的环境卫生和文化宣传等工作。从此,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村干部。这对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鼓舞。  相似文献   

15.
为您服务     
《党的建设》2007,(7):55-55
律师信箱这台彩电应该平分吗?背景:李某与邻居张某一起到县城购物时中奖10元钱,李某说分给张某一半。由于当时没有零钱,说好将钱换开后  相似文献   

16.
2月1日,一位网友从女儿的视角,将随手拍摄的父亲扑救路边野火的照片发布到了网上,并配发了相关文字说明.其中,父亲的一句"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冲上网络"热搜". 当天,父女俩在驾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麦秸秆着火,蔓延速度极快,而旁边不远处就是一片树林.父亲二话没说,拿起车上的铁锹就冲了上去,在高温炙烤下和浓烟弥漫中,一锹一锹铲土,用了半小时才把火扑灭.事后,女儿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此前不久曾扑灭过一次路边火.感动之余,女儿说一定要给父亲颁个奖,父亲却说:"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  相似文献   

17.
解帮 《江淮》2012,(8):47
读书的习惯,养成于我的童年时代。幼时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父亲却很注重我的启蒙教育。在我刚懂事时,父亲便买回家一块小黑板,教我认字,读书给我听。渐渐我识的字多了,便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记忆中,我有两次较为深刻的读书经历。一次是临近中考前。语  相似文献   

18.
漫谈过年     
正我这一辈子,经过几个朝代,也已经过了八十几个"年"了!时代在前进,这过年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从我四五岁记事起到十一岁(那是在前清时代)过的是小家庭生活。那时,我父亲是山东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每逢年假,都有好几个堂哥哥,表哥哥回家来住。父亲就给他们买些乐器:锣、鼓、二胡、洞箫之类,让他们演奏,也买些鞭炮烟火。我不会演奏,也怕放炮,只拣几根"滴滴金"来放。那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李金明 《湘潮》2012,(4):45-45
我一直喜欢读书。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书,我便常常翻看父亲的书。1982年5月,父亲从高平区农业站站长的岗位上调往周旺公社任党委书记。有一天放学回家,在父亲办公桌上,我发现笔筒下面压着一本杂志,我便翻过来看,这便是《湖南党史月刊》。翻着翻着,便读入了迷。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21日晚,蒋某驾驶自己的车赴某山庄与李某等人饮酒聚会。次日凌晨1点多宴席散后,其他人选择各自乘出租车回家,剩下李某和蒋某两人。虽然两人当晚都已饮酒,但李某仗着自己酒量好,就将已经醉得昏睡过去的蒋某放到副驾驶座位上,自己驾蒋某的车送其回家。谁知凌晨2时45分左右,李某在经过一路段急左转弯时与一辆重型自卸货车相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