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春节后,我收到湖南宁乡彭水梅同志寄来的书,书名为《大写的人》。这本书名奇特的书,使我回忆起20世纪40年代读过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写的。文中有两句话使我久久难忘:“你要想成为一个诗人,必须首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什么是“大写的人”?他没详说,当时我的理解是:一个正派的、爱民、爱国的人。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笔者感触颇深:每个干部实际上都是一本“打开的书”,看你如何让职工群众读懂这本“书”。领导干部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就是这个单位职工群众的“必读书”。职工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干部思想境界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不管你愿意与否,职工群众都要阅读你。这也是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区别。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反过来讲,领导干部的一个败笔,有时也能把人引向歧途,或使一个…  相似文献   

3.
白杨林 《党课》2013,(20):66-67
夜读史书,看到一则“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秦皇岛市卢龙县农工委副书记司春国就是这样的人。以他42岁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把百姓当亲人、把工作当使命、把事业当生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为了出版新书《蚁族》,廉思找了8家出版社。当时,他信誓旦旦地对一位编辑说:“这书肯定会火。”但对方说:“你以为你是易中天还是于丹?”后来他自己垫了3万元出版费,《蚁族》才得见天日。  相似文献   

6.
《党建》1994,(7)
领导应多些“我来看你”刘克利1938年,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同志《哲学与生活》一书,认为写得很好,但“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欲提出商榷。于是便写信并亲自登门造访。他在信末写道:“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我来看你”,这句话朴朴实实,充分表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孔乙己》。鲁迅先生用他那库利的笔,刻划出了一介腐儒的艺术形象。这个孔乙己不但研究了茴香豆的首字有几种写法,还发明了一个“孔氏定理”:读书人窃书不算偷。自然,因其荒谬,尚未出司已乙己时代,这个“了乙氏定理”便被人们否定了。当然,按照读书人窃书不算偷这一定理行践的孔乙己本人,也免不了出现尴尬,成了人们的笑料。令人不解的是,到了后孔乙己时代,“孔氏定理”被一些人平反了。而且,还有了大发展。据报道,北京西单的图书大厦,为全国之最。与此成正比,这里丢书,也成了全国之最。谁在窃…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几篇要紧书。”我们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做“经纶手”的宏愿,也应当“有关家国书常读”。可是一提起读书,就有人喟叹没有时间,埋怨环境不好,说出许多不读书的“理由”。岂不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是诚心好读者,在当今社会还能读不成书吗?  相似文献   

10.
结构新颖,写出了一个可读可信可思的毛泽东 在“光荣梦想毛泽东人生七日谈》一书中,作者丁晓平没有将笔墨着眼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揭秘上,也没有重述毛泽东的丰功伟业,而是重点描绘了一个农家少年是如何成长为世界伟人的心路历程,呈现了毛泽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带着你和毛泽东一起分享他伟大又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新欣 《前线》1998,(11)
书的海洋中,一位思想者在沉思……《送您一把金钥匙》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美独特的装帧,给人的感受是庄重和清新。“即使当了总统,书也仍是你的老师。”当我打开这部30万字的著作,一下子就被它那独特的“凝思片语”揪住了———“书是我的导师,她给我知识和启迪;书...  相似文献   

12.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3.
周建波 《廉政瞭望》2011,(13):52-53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空降”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孤岛上谋生存。  相似文献   

14.
容人乃大     
马德 《党课》2012,(12):73-74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 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同学的书桌放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个窗户射进来的,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住了我的光吗?”  相似文献   

15.
龙华 《党建文汇》2009,(8):48-48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啦?”对方问。“40岁。”他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17.
诸葛孔明与识人赵兴寒山诸葛亮《心书》中阐述了很好的识人之道,可谓他一生识人的总结。诸葛亮一生痛恨“奸伪悖德”之人。何为“奸伪悖德”之人?《心书》中详细地分析了这种人的特点。一者“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也就是拉帮结派、嫉妒贤才、陷害忠良。二者“侈其衣服...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0,(7):60-60
据5月12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美国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巴菲特的新书《人生由你打造》最近在美国出版,彼得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如何成长为一个“平凡而快乐的人”。而非被宠坏了的富翁之子。他同时向一些有钱的父母提出忠告:要教给孩子价值观,在物质方面不要有求必应。今年52岁的彼得是一位音乐人,曾获艾美奖。彼得在书中强调了要自重,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而非追逐物质财富的社会观念。他说:“我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6,(2):16-17
在《封神演义》里,二郎神瞧不上土行孙。可是,任你二郎神有数十种的变化.却唯独钻不到地里面去。别看土行孙只有这一招,但却让八方神圣在关键时候也不得不仰仗他。猫跟虎比起来,可谓万般不如,但就是能上树。这就行了,任你老虎急死也拿老猫没得办法。快乐大叔看电视。看到有记者采访成龙,记者问成龙最怕什么,你猜成龙咋说,成龙说他怕虫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