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略论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党的十五大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宣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者根据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行法治是历史的必然;阐释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包括民主、人权自由、平等、法律至上、依法行政、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权力制约与监督、秩序、党的领导等;进而强调为了实现这些原则,必须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导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文显 《法学家》2006,2(5):6-16
"理念",是包括理论、理想、信念等在内的一个概念.法治理念是指人们关于法治的理论、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们对什么是法治、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为什么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怎样实行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认识结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美好理想,是尊重法治、崇尚法治、积极参与法治活动的坚定信念.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行为.先进的法治理念引领、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管理社会的行动指南,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标准.所以,在全社会普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化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阐述,以期与法学界、法律界交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想、信念的观念,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法治理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5.
当前各级政法机关正在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又是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其内涵,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髓,真正做到用科学的理念武装头脑、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社…  相似文献   

6.
8月10日,全国法院大法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研讨班在最高人民法院培训中心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胜俊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对人民法院人民性的几点认识》的重要讲话。王胜俊强调,坚持人民法院的人民性,必须切实增强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真正从指导思想到司法实践完全体现人民法院的人民性,应当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大力气把"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这是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和省委领导向全国全省政法机关及政法干警提出的要求,省委政法委正筹划采取有效措施,在全省政法机关逐步开展此项教育活动。现将有关领导讲话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9,(3):1-1
中央政法委最近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为巩固和深化政法系统近年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集中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要从五个方面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印发〈司法行政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最近,司法部研究室专门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研讨会。全室研究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畅所欲言,共同交流,收效颇丰。因版面所限,现将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以专题笔谈的形式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监督》2006,(6):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切实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志铭 《法学家》2006,(5):32-36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命题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中央决定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什么?简单说一句话:中国社会选择了法治,"法治"却没有很好地关照中国.  相似文献   

12.
吴丙新 《法学论坛》2004,19(5):106-112
近世以来,对法律不确定性的认识引发了对传统法治理论和法律方法论的广泛怀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法治与法律方法>对法治与法律方法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以阐明维护法治的态度,指出法律理念、态度与方法对于法治的意义.虽然在此理论建构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在当下中国的法学语境中,<法治与法律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的维度研究法治是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法治实践探索和反思的结果。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文化其实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法治文化的建设因此也是法治的生活关怀。对"生活"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西方哲学界,胡塞尔、列斐伏尔、哈贝马斯等现当代哲学家的重要理论中都彰显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题。"生活"给法治提供了新的范畴体系、理解框架和理论背景。法治以生活为立场是对法治上层建筑立场的补充和完善,其拓展了法治理论,回应了法治实践,也为中国法治走向"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使构建起来的法律框架融入中国实际生活之中,这项工作比起纯粹的西化移植的理性建构来,显然非常复杂和困难,为此,对现实中的以下几个提出了很久但并未很好解决的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很有必要:诸如法治的定位、法律的功能、西化还是本土化等  相似文献   

15.
政体与法治:一个思想史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爱国 《法学研究》2006,28(2):43-56
从思想史的角度,主要有三种法治与政体之间内在理论结构的范式:法治工具主义论、法治目的主义论和法治社会秩序论。法治工具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法治目的论则是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特的现象。在非宪政的政体之下,法治工具主义与法治目的主义不能并存;而在宪政的政体下,法治工具主义与法治目的主义则可以并存。  相似文献   

16.
李建  陈培勇 《中国法律》2008,(6):17-18,72-74
一、制定之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曰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曰起施行。《劳动合同法》作为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从起草、审议到公布施行,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破产法引入衡平居次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衡平居次原则是美国法官在审理子公司破产案件时,对母公司的债权于特定情况下进行劣后处理的法律制度。衡平居次原则充分考虑了控制公司债权的特殊性,规定了债权平等原则的例外,可以有效地防止控制股东在破产程序中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利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的破产法律体系应考虑引进衡平居次原则。  相似文献   

18.
第八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会议承担了修改《民事诉讼法》的重任,因此,参会代表积极踊跃。通过两天紧张和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就《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必要性、修改的形式、《民事诉讼法》的框架以及具体的诉讼程序等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