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刀刃轻轻划过羊头骨,爸爸像一个孩子一样用力地拍起手来:"祝贺彤彤成为高中生!"片刻后他喃喃道:"女儿,再等等,再等等,让爸爸给羊头系上红绸缎。"爸爸兑现了他的诺言。春节时他就动员我和妈妈,如果今年暑假再去新疆阿克苏看他,他一定请我吃烤全羊。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方式,弥补在我成长中的缺席。爸爸在我的成长中"请假"了四  相似文献   

2.
一天,爸爸问奶奶:“我去医院看病,您哪儿不舒服?”儿子不解地问:“爸爸,奶奶有病,干嘛自己不上医院呀?”妈妈在一旁解释说:“傻孩子,爸爸是公费医疗!”  相似文献   

3.
松山区王府镇沟门村的姚景丰,离家打工20年,于2009年3月返乡创办了赤峰荣昌农民专业合作社。漫长的打工岁月非常艰苦,但他不怕苦,哪儿挣钱多他就到哪儿干,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到煤窑背过煤,做过泥瓦匠、当过修理工,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换过多少工作。在闯荡中,他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慢慢尝试起各种经营,到2007年,已经攒了近100万元。  相似文献   

4.
4、爸爸说:我的娇娃就姓李,单字敏  我 3岁离开爸爸,直到 1949年 5月再见到爸爸时,已经是个 12岁的女孩子了。爸爸亲我,爱我,但他从不惯我,娇我。别看他老叫我“娇娃”,那只是称号而已。  在苏联呆了七八年,回国后才开始学中国话,认中国字。这种方块字认起来多难,记起来多麻烦。我除了学习之外,爸爸还要我练习毛笔字。这对我来讲,难度就更大。困难大也得学。他不光严格要求我必须天天抽空练习,还在百忙中为我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地写出仿帖,让我去一笔一画地扎扎实实地练毛笔字的基本功。我记得爸爸给我写的第一仿帖是:…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6.
孙娜 《党课》2014,(13):110-11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在郊游时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好后,同学把他送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巷口,男孩碰见了爸爸,他向爸爸哭诉着经过。可是爸爸并没有安慰他,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男孩非常难过,觉得爸爸根本不爱他,可是,有个同学却很肯定地告诉他,爸爸一定会在前面拐弯的地方回头看他……果然,在那个拐角,爸爸回过头来,眼神里充满了关切。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老爸同志: 这样称呼您,内心感到非常的宁静和愉快,好像您就在我的身边.您--我亲爱的爸爸,到今天为止--21世纪的第一个早晨,已经离开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整整1288天了.作为一个崇尚科学的医务工作者,尽管我心里明白您是无法读到这封信的,但我还是想写下去,希望您在冥冥之中能够听到女儿的深情呼唤.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6,(5)
正接触过我父亲阎肃的人都会有个共同印象,就是他一点架子没有,对所有人都非常客气。这么多年,爸爸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一直示范着一件事:与人为善,尊重身边每一个人。和他一起出门,在院里不管是见到花匠、扫地阿姨,大师傅、小战士,他一定会主动微欠上身大声打招呼:"您好。"我小时候觉得老爸好歹也是个艺术家,怎么一点派都没有。和老爸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走进我们家的院子,不禁思绪万千。算起来,爸爸在这里生活了整整20年。爸爸是非常钟爱我们家这个院子的。他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散步。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已经成为他的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天天长大,一年年成熟……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龙飞虎,解放福建时是十兵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副政委.爸爸对我说.福州战役是他率前卫团率先攻入福州城.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0月8日的天空是阴霾而飘雨的,我心爱的妈妈离开了我们,去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妈妈走的那一瞬间,爸爸没有哭,直到我抱着两岁的弟弟站在他面前,才看见他那纵横的泪水.那年爸爸50岁.  相似文献   

12.
一 亲爱的爸爸离开我们已13年了。可是我们却时时刻刻在怀念着他。不论想什么问题,做什么事情,好像爸爸还在我们身边关注着我们。甚至有一种感觉:当我们下班回家时高叫一声“爸爸,我回来啦”,就会看到爸爸那慈祥的面孔,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看着爸爸过去写给我们的信件、诗词、赠言、字画和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回想起爸爸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回想起爸爸一生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回想起爸爸晚年与疾病斗争的种种精神,我们怀念之情越发深切。  相似文献   

13.
在许世友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要数毛泽东。他对毛泽东的敬重、忠诚、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把自己喻为毛泽东的"匣中宝剑",毛泽东指向哪儿,他 就杀向哪儿,士为知己者死,剑为识己者啸。  相似文献   

14.
张晓庆 《实践》2005,(7):37-38
2004年1月17日,是我一生都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 我的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年多来,悲痛的阴影笼罩着 我们,深深的思念伴随着我们。想起爸爸拖着病重的身子为 村里的事奔波忙碌,想起他躺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情形 时,我的心就一阵阵地难受。回到家冷冷清清,看到妈妈一 个人呆呆地坐着,我的眼里就止不住充满泪水。爸爸的突然 离去对我们打击很大,让我尝到了生离死别那种揪心的痛。 回想爸爸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和对我们的言传身 教,回想他为村民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更加深了我对 爸爸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5.
接到爸爸粟裕病危的通知,经上级批准,我从部队赶回北京,赶到解放军总医院。此时,爸爸已生命垂危。1984年2月5日下午4时30分,我陪爸爸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旅程。如今,爸爸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谆谆教诲,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6.
在部队琳琅满目的荣誉室,有不少是烈士吉兴林任连长时的学习材料。其中,有两本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一本封面上写着“吉兴林阅”,另一本写着“吉兴林”的字样。陆荣华含泪告诉女儿云云,前一本是妈妈写的,后一本是爸爸写的,那是1982年妈妈来部队时的事儿,当时爸爸还谦虚地说妈妈的字写得比他好……云云一本一本地抚摸着有着爸爸名字的杂志,最后对妈妈说:“让我抱抱爸爸吧……” 妈妈一边流泪一边说:“你就抱抱吧!” 云云紧紧把爸爸的杂志抱在胸前,就像抱着亲爱的爸爸,久久不愿松手。  相似文献   

17.
重访张也     
2001年12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七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再一次见到著名歌唱家张也。因为自她小时候起我就喊惯了她“也姑娘”,那天也就随口喊她:“也姑娘!”她连忙答应,并亲热地和我合影、寒暄。后来她妈妈也专程来看我,不幸的是我的好朋友、张也的爸爸已病故,要不我们可以来个北京大团圆。说来我家与张也家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先是我认识张也的爸爸,而且在工作中结成了好朋友,而后是我儿子唐湘岳采访了他的女儿张也,并向我谈起他写“花鼓嫩秀张也”的经过。他将稿子给我看了一遍,我说我认识她爸爸。没几天…  相似文献   

18.
记得刚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唱得很响亮,但并不懂它的意思。我知道爸爸是共产党员,他勤劳朴实,每天下班把学生的作业拿回家认真地批改、我在心里默想:嗯,共产党员就是这样的,希望自己长大后像爸爸一样。  相似文献   

19.
像爸爸那样去生活孔玲最后一次与父亲通电话,我的哭诉深深地伤害了他。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永远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了……去年10月,我与在西藏阿里的爸爸通了一次电话。我要爸爸不要太劳累,多爱惜自己的身体。爸爸还是像往常一样,说他一切都好,叫我别挂念。当我问...  相似文献   

20.
正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见这样一句话:"左手代表给予,右手代表收获。因为有了左手的温情给予,才有了右手的收获幸福"小时候,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妈妈拉着我的左手、爸爸牵着我的右手,一家人快乐地走在风中的乡间小道上。我们三人,两高一矮的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下被拉得老长。傍晚的清风徐徐自耳边穿过,拂起的碎发挠得我脸发痒,余晖中的乡间小道上就洒下了我们欢快的笑声。每当我累了的时候,爸爸就会用他那长满了老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