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阶级性理论,自50年代传入中国,便引发我国法理界学者的激烈争论,至今余波未息.争论主要围绕法律的阶级性与继承性、社会性、民主性三性质之间的冲突展开,为探究法或法律是否具有阶级性、法或法律是否应当具有阶级性这两大问题,各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不少学者混淆了法与法律二词之间的区别,使法或法律的阶级性理论研究陷入混乱状态.本文旨在理清法与法律两者之间的区别,在确认阶级性的研究主体的基础上,以比较阶级性与民主性为视角,对法律阶级性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权概念的理论分歧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传星 《法学家》2005,4(6):41-48
本文讨论围绕人权概念的主要争论,这些争论展示了对人权概念理解中的内在矛盾.这些争论表现在关于人权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的理念性和制度性、人权的基础性和理想性、人权的国家性和非国家性、人权的个人性和集体性等方面.人权概念中的内在矛盾问题是人权法律理论争论中的核心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3.
梅玉兰  常林 《证据科学》1998,5(2):69-7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与庭审制度的改革,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错误日渐明显地暴露.为了避免鉴定出现错误,更好地完成鉴定工作,严明鉴定人的责任,为法律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建立相应的鉴定质量监督机制已势在必行. 有人提出建立"法医学鉴定错案追究制”,本文认为用"错案”这个名词,将鉴定局限在鉴定结论发生错误,且易与法律上的错误案件发生混淆,故本文将鉴定中存在的错误、差错、失误或不合适宜的地方总称为"鉴定缺陷”.本文就鉴定缺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鉴定缺陷的概念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二元制抑或一元制:医疗纠纷鉴定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事故)纠纷因专门性问题源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的"二元制"鉴定模式,致使纠纷解决的法律在选择适用上出现不同的结果,并造成了同一事实的处理结果尤其是赔偿的数额差异甚巨。《侵权责任法》的实施能否终结"二元制"鉴定模式,使冲突的相关规定、解释、解答等相关文本在法律适用上归于统一再次成为颇具争论的问题。基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司法鉴定结果在证据性质上的同一,有必要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仅作为行政程序的内容,并进一步建立解决医疗纠纷的鉴定机制,体现鉴定作为证据的"认定"功能,以便实现医疗行为共担风险以及利益平衡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社会对文物艺术品鉴定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确实我国对文物艺术品鉴定“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对此,.本文欲从文物艺术品鉴定法律制度设计的角度,对我国文物鉴定相关法律制度予以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规范我国文物鉴定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6.
在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上,"主、客二分法"与"主、客一体化法"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论.本文首先围绕争论的焦点,即动物是否可以成为主体以及动物是否享有权利的问题,介绍、比较和分析各自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初步阐述两种语境下的法律关系结构及其运行.在探讨了沟通的逻辑起点后,又对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两种理论沟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上秉持传统的雇佣自由原则,法律不干涉劳资双方因解雇发生的争议.自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开始通过制定法和司法判例引入对不当解雇的规制.但这种规制是不彻底的,既缺乏系统和完备的立法,司法过程中的态度也不统一.对不当解雇的法律规制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广泛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公平和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何者优先保护.从美国劳资关系发展的现状来看,强调社会公平,对不当解雇进行法律规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汪洋  周敬烽 《法制与社会》2012,(10):293-294
侵权因果关系的确定是所有侵权问题研究的前提,只有侵权因果关系成立,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侵权的几大原则和法律适用.虽然侵权因果关系在理论上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在法律的实践过程中,它和其他社会或科学领域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并且某些领域的发展、它和法律的通融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践,因此,我们在侵权因果关系和其他领域的结合方面应当进行一定的研究,并且应当通过一定的立法活动,引导相关领域与纯粹的法律更紧密的结合,以完成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张炳华 《中国公证》2004,(12):33-35
对公证在法律上的定位一直是公证领域学者争论的焦点,尤其在公证法出台前夕争论变得愈加激烈,这是公证立法必须跨越的一道门坎,它对公证处和公证员的定位、公证程序的设计都是一个前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亲鉴定及其有关的法律及社会问题. 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275例单亲鉴定进行回顾分析,对案例的数量、来源、鉴定事由、鉴定结论等作统计分析. 结果单亲鉴定近3年明显增多,占亲子鉴定总数的三成.案例来源以自诉为主,占95.27%.鉴定事由中,怀疑妻子有婚外性关系为主 ,占88.36%.275例单亲鉴定中,排除亲生关系39例,占14.18%.结果表明,非婚生子女只占少数. 结论自诉单亲鉴定存在法律盲区,但在维护家庭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受理单亲鉴定宜取慎重态度,有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亲鉴定及其有关的法律及社会问题. 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275例单亲鉴定进行回顾分析,对案例的数量、来源、鉴定事由、鉴定结论等作统计分析. 结果单亲鉴定近3年明显增多,占亲子鉴定总数的三成.案例来源以自诉为主,占95.27%.鉴定事由中,怀疑妻子有婚外性关系为主 ,占88.36%.275例单亲鉴定中,排除亲生关系39例,占14.18%.结果表明,非婚生子女只占少数. 结论自诉单亲鉴定存在法律盲区,但在维护家庭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受理单亲鉴定宜取慎重态度,有关的社会及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沃金的“理论争论”说刘星在《法律的帝国》中,德沃金指出:“本书与法律中的理论争论有关。其目的首先在于理解这种争论属于何种争论,然后建构一个与恰当的法律根据有关的理论并为之辩护。”①“理论争论”说是目前德沃金法理学“实然分析”的理论基石,它开拓了当代...  相似文献   

13.
黄璇 《电子知识产权》2007,(4):14-16,21
知识产权税收问题长期以来就是学术界以及立法界争论的焦点.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加强对这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法律和制度的生命在于实践,执行是法律制度得以实践的必不可少的形式和途径.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而导致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的管理流于形式,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本文以文件检验为视角对司法鉴定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执行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习惯与法律关系的误会——民国立法中的一个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大致梳理了民国时期民事立法中关于习惯去取的理论争论,通过对这些争论的不同理论进行分析,来观照当时学者及立法当局观念的理论意涵,指出就习惯问题发生的争论,主旨在于中国现代法律的正当性所在,并进一步试图阐发、质疑立法思想中对于习惯与法律间关系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也引起了法学界的各种争论。本文试就贪污罪若干有争论的问题作一分析。一、贪污罪的主体目前争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理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涉及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学家和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论述非常之多.本文试图分析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的冲突及其根源,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以期对广泛存在的法律与道德冲突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官是否拥有自由裁量权,一直是法学家争论的重要问题。20世纪著名法学家哈特和德沃金围绕自由裁量权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哈特认为法律是一个规则体系,总体上是不完整的,法官必然拥有自由裁量权。德沃金认为法律除了规则外还包括隐含的原则,它不存在漏洞,法官也不享有自由裁量权。这场争论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自由裁量权是什么,而根本问题是法律是什么,法律与道德是否有界限。  相似文献   

19.
王国龙 《法学论坛》2012,(3):126-134
发生在陈金钊和范进学之间有关法律解释问题的争论,扩及到对诸多相关法律理论问题上的争论。双方秉持各自"反对解释"抑或"如何解释"的立场,从对"法治反对解释"命题的"真/假"之争不断地上升到对相关法律解释学的学科属性之争、司法观之争、法律观之争以及法治观之争等。无论是主张守法主义的法律意识形态,还是主张能动主义的法律意识形态,实际上,法治时代同时需要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陈聪 《行政与法》2008,(9):98-101
部分城市颁布的在"地铁、旅游区、繁华街区"禁止乞讨的地方性法规引发了学界和媒体关于"乞讨权"是否成立以及"禁乞令"是否合理的争论.本文对学界关于"乞讨权"争论之主要焦点进行了整理归纳,在区分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生存乞讨和职业乞讨的前提下,从社会分工、社会契约和无知之幕三个角度论证了"乞讨权"作为道德权利的正当性基础,并对"乞讨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