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斯利那加发生了哈兹拉特巴尔清真寺事件。印军以搜捕反政府武装分子为由包围了藏有近百名克什米尔武装分子的这一清真寺,并开枪打死60多名示威群众,局势急剧恶化,持续僵持31天后和平解决。现印巴双方鉴于两国国内政情变化及外部压力,都在调整各自的克什米尔政策。  相似文献   

2.
东西欧国家之间的接近是当前东西方关系和欧洲局势中的一大特点。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马耳他(以下简称“南欧”)与苏联、东欧的接触历史上少于西欧其他地区。近年来南欧与苏联、东欧的关系由疏远到接近、由少到多,已有显著发展。这些关系的发展尽管并不构成南欧国家对外关系的首要组成部分,但它将有利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形势的进一步缓和,是促进国际局势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初,南欧政局发生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继1981年5月法国社会党执政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党也相继上台执政。意大利社会党在1983年6月举行的全国议会选举中力量也有所增长,在其他几个盟党的支持下,迫使执政达三十多年的天民党让出总理要职,由社会党领导人克拉克西接任。这样,在意大利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总统和总理均由社会党人担任的局面,南欧这块古老大陆也第一次成为社会党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四个南欧国家尽管富裕程度和发达程度不尽相同,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上却存在着较为相似的问题,因而先后沦为欧债危机重灾国,共同面临债务违约甚至脱离欧元区的风险.为应对危机,避免被迫退出欧元区,南欧四国近两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了多项重大改革,试图消除本国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中的各种积弊.尽管目前南欧国家仍未走出困境,但各国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欧元区机制建设的逐步到位,增大了它们摆脱危机并继续留在欧元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引人注目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面对汹涌澎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因而加大发展科学技术力度,积极参与世界科技竞争。7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主要从国外引进技术。但是,技术引进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6.
印度根据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外交格局 ,与以色列建起了紧密关系 ,使本国的军力大增。但印度做事并不糊涂 ,损害它的利益的事并不做 ,在政治上它坚持独立。  相似文献   

7.
居中南 《海内与海外》2006,(12):F0002-F0002
应我驻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大使馆折之邀,以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为团长的另侨联代表团不久前对上述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相关使领馆对代表团的出访十分重视,驻西班牙大使邱小琪,驻巴塞罗那总领事高正月。  相似文献   

8.
卡扎菲外交思想与利比亚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扎菲的外交思想是指导利比亚外交实践的重要依据。它来源于利比亚的历史、伊斯兰教传统的熏陶和纳赛尔主义的影响 ,其基本内容是追求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反对西方强权和传播伊斯兰教。卡扎菲的外交思想具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特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利比亚对外政策既取得了重要成就 ,又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利比亚的困境促使卡扎菲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逐步趋向于务实、温和的外交政策 ,谋求在现存国际秩序框架内维护利比亚国家利益 ,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 ,并把非洲作为对外政策的重点。卡扎菲外交思想的变化是基于其理性判断的结果 ,而非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三个30年。通过考察1919年以来中国90年的外交历程发现,中国外交调整具有周期性,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尾声,中国外交政策会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周期的变化与中国实力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的联动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更迭均有密切关联。在认识中国外交周期性的基础上,本文将主要运用历史比较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当前中国外交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学派都在探求中国维护外交空间利益和秉持外交正义话语的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外交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呈现方式,在"外交空间"概念层面是外交主体历史性与外交客体物质性的有机统一,在"外交正义"概念层面则是外交形式逻辑性与外交内容历史性的辩证统一。最终,外交空间与外交正义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外交哲学中国化研究路径中,无论通过外交目的与外交方法视域,还是外交基础与外交本质的立场来观察,这一关系的分析性、限制性、扩充性和综合性都在外交哲学中确证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正义性。新时代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得中国外交空间的正义性图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1.
正技术变革是影响外交形态最具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ICTs)的革命性浪潮席卷当今一切社会领域,并推动各个领域都相应进行调整和变革。特别是对以信息沟通和机智谈判为主要内容的外交领域而言,信息传播技术对外交形态的变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催生了新的网络外交形态——推特外交(Twiplomacy)。推特外交凭借其对信息传播模式的  相似文献   

12.
外交是一个长期被混淆的概念,中外学者均将外交与对外政策等概念等同起来,严重影响了对外交的学术解释。事实上,外交在本质上是一种执行国家使命的代表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外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塑造了国家间关系的新情境,推动现代外交发生结构转型。主导国家间关系的传统职业外交范式正在向传统外交与非传统外交并重的范式转型。政府垄断外交的格局被打破,媒体、企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宗教等成为外交圈中影响巨大的行为体。然而,迄今为止,学界关于非传统外交还缺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理论界内部的学科分化严重制约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中国外交学界应重视对非传统外交的研究,将非传统外交作为当代外交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维度,大力推进非传统外交。  相似文献   

13.
南非外交     
新南非诞生后,为了配合国内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政府积极推行突出经贸利益的多元务实外交政策。3年多来,不仅已加入或重返主要国际组织,还与170多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 (一)新南非发展对外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1)维护人权。认为人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其对外关系考虑中占据中心地位。(2)倡导民主。坚信全世界只有通过促进民主才能公正和永久地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3)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求对这些组织进行重新设计。(4)共同争取世界和平。主张运用国际公认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外交运行环境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外事务的纠缠性、外交事权的分散化和外交运行的透明化.在新的环境下,中国外交面临能力建设上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策略能力、协调能力和观念能力三个方面.这些挑战来自于中国需要面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责任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责任之间的平衡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能力建设需要解决三个认识问题:第一是重新认识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重视能动性,主动塑造战略机遇期;第二是重新认识过程和过程管理的概念,将管理大国关系的互动过程作为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核心;第三,重新认识功能主义,妥善处理好资源、能力和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外交--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经济外交从50年代起经历了几个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以经济力量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经济外交与政治外交互相促进,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对于新加坡这样水资源匮乏的小国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利基外交"对于中小国家来说是一种为了谋取国家利益而主动开展外交的外交方式,新加坡在水务上通过一系列的"利基外交",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水安全,而且通过水问题扩大了国际影响力。新加坡通过谈判与国际法等解决了与马来西亚的供水和水价争端,又通过多边外交、参与国际组织和人道主义救援,扩大自身在地区和国际上的影响力,成功实现了水务外交的"利基价值"。新加坡水务外交的成功得益于对自身有准确的判断,以及抓住机遇主动展开外交,寻求并拓展"利基",为自身获取利益。新加坡与中国在水务上有积极的合作,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两国这方面的合作将继续深化,实现互利共赢,新加坡也得以借此机遇在中国拓展"利基",推行其"利基"水务外交。通过与新加坡开展在水务方面的合作,中国的水务外交也获得一些新的思路与启示,能够更好地为中国在相关领域扩展自身的影响力做出贡献,也有助于中国构建良好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国领导人也越来越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内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国外强调做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国家.从理论上来说,权威是大国外交的本质和核心,与普通的国家相比,大国就意味着不仅有实力,更要有权威,在外交上得到其他国家和民众的尊重和支持.中国是一个有着大国外交基因的国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沉淀了大国心态,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大国外交权威基础.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国外交的权威基础遭到严重侵蚀,缺乏必要的国力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重塑大国外交权威基础上走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如何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大国,实现大国外交权威基础的再造,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取得了丰硕成果,交出了亮丽答卷。这一年,人民外交在持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总结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理论,积极开展了民间对外交往新实践。人民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的一项创举,它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为宗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倡导成立并担任名誉会长的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外交机构,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与共和国同龄。它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开创了中国和世界外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外交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外交新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始于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此次会议上代表新一届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重视解决关系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等。2004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包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事关百姓利益的工作多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主线通篇贯穿《政府工作报告》,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作风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2004年3月6日,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就中国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讲到:我们的外交是全中国人民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也贯彻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美国的敌视和封锁,古巴以医疗外交为利器,积极拓展外交空间。古巴利用具有优势的医疗资源,积极向他国提供医疗援助和开展医疗合作,其医疗外交的战略重点主要集中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并扩展到非洲和亚太国家。古巴医疗外交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传染病防治、灾后医疗援助和医务人员培训等方面。通过三方医疗合作、医务人员费用的共同分担制、医疗援助与医疗技术合作并举等方式,古巴的医疗外交实现了诸多创新。古巴的医疗外交成就斐然,前景广阔,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