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杨尚昆(1907—1998)这位资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被邓小平称为“革命元老”。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国共产党人立起的旗子,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之前,许多仁人志士寻觅和立起过多种旗子,都没有能够指引人们找到救中国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中国人民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但从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起,又经过20年的艰苦探索和曲折经历,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他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十分明确地回答:“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  相似文献   

4.
市场广告是市场经济运作中的重要手段。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伟杰的毛泽东,是十分熟悉广告学问的。 (一)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已经过了湘乡县的“非常新式的学堂”的读书生活,也经过了半年时间的军队生活,他决定再“回到书本子上去”。 进什么样的学校呢?读哪些书呢? 在当时社会里,广告已十分时兴。长沙这座大城市,已办了许多学校。各校竞争青少年去入学,纷纷通过报纸广告来招收新生。毛泽东就十分注意这些报纸与广告。 毛泽东最先看到的是一则警察学堂的广告。他先付了一元钱的报名费,接着办理报考手续。  相似文献   

5.
许世友是我军的一员名将,因他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性格,被称为传奇将军。而他在1966-1976年的经历更是与众不同。“你们很多人都戴了高帽子,我没有戴,我是与杜平政委商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许世友对毛泽东非常尊敬,就连他的名字也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为他取的。只要毛主席说什么,他老许就执行什么,但从1966年初夏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对许多事情搞不清楚,陷入了困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处打人、抄家,我很看不惯。我想过去打土豪、打官僚是这样,怎么现在也这样搞?以后造反派抢部队的枪,我更反感,我…  相似文献   

6.
吾心禹 《党史纵横》2002,(11):25-27
毛泽东的成长离不开读书,毛泽东的革命离不开读书,革命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毛泽东在治国上同样离不开读书。毛泽东轰轰烈烈的一生,与读书紧密相联。虽然他曾反对过本本,那是因为王明他们搬的书本词句不和中国国情,他们的读书没有与中国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当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以后,他便习惯于用书本来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来提供工作方法,来指导社会运动,来处理微妙曲折的“路线”分歧。读书已合乎逻辑地演变成了毛泽东特殊的政治领导风格和独特的领导方法、治国方法。需要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或…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邓小平年龄相差11岁.他们在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为中国人民做出过许多贡献,是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举世瞩目.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智慧、魄力和功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他们都多次挨整,甚至撤职,几落几起,但都得到了历史选择,博得更多人的信赖和爱戴.他们的一生,形成了协作、继承、发展的关系.毛泽东赞誉邓小平“人才难得”,又抱怨邓小平有时不听他的话,甚至把他起用的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打倒”.邓小平一直非常崇敬毛泽东,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他曾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但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对毛泽东思想做到了继承和发展.1927年8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顺着汉口沿江大道向左拐,穿过英租界进入俄租界,按照事先得知的地址,轻轻推开了汉口三教街41号的后门.毛泽东进了楼上的会议室,与会者已到了10余位,大多数都是老熟人,生疏的只有1人,当毛泽东的目光注视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有过许多第一次经历,而且这些“第一次”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正是他的这些“第一次”,才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历史改变了发展方向。为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我们特在“红色记忆”栏目中选载中共党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毛泽东的81个第一...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前后,当时一名忠实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同志曾指责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山沟里还能出马列主义?(大意)毛泽东确实是在山沟里长大的。也确实在山沟里长期斗争,但毛泽东并非没有读过马列,早在1920年他就读过《共产党宣言》。那位同志的话却深深刺激了毛泽东,他一到延安就“发愤”读马列,这并不只是为了争口气,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样,他“发愤”攻读马、恩、列、斯的著作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书。马列原著方面,他几乎搜集了当时国内出版的所有著作。他读过(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博采》2005,(10):13-17
谢富治是一个特殊且有些神秘色彩的人物。他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做过重要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地方和中央高官,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但此人思想极“左”,在“文化大革命”中干了许多坏事。他虽然早在“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中1972年死去,但死后仍然没有逃脱历史的审判。  相似文献   

11.
在1937年“十二月会议”上,刚从莫斯科回国的王明根据共产国际意见,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核心思想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许多与会者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而此前一再强调必须警惕右倾投降危险,保持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独立性的毛泽东却相对比较“孤立”。毛泽东与王明在统一战线及国共关系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尽管他并没有在会议上对王明的主要观点明确加以“抵制”或“斗争”,但还是坚持了自己原有的观点。由于王明有长期在共产国际工作的特殊身份,并且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加之此前的洛川会议讨论八路军作战方针时中共领导层内部存在不同看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是新事物,造成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一时“孤立”。  相似文献   

12.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13.
薄一波这位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刘明钢同志撰写的《薄一波与毛泽东》一文,对薄一波与毛泽东几十年的交往情况作了概要记述,尤其对二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言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10,(10):56-56
1947年至1948年间,毛泽东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之间就其访苏问题多次交换过意见。毛泽东从来没有到过莫斯科,但苏联对毛泽东的邀请还在1947年6月就已经送达他本人,并表示愿意接待他共同讨论中国革命问题.以及军事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将要遇到的课题.其中包括中苏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施拉姆说:“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种种概念中,最直率、最大胆地体现了他关于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以及中国人需要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他们自己问题的信念的,莫过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只在一段相对而言并不很长的时期内使用了这一口号”,但“精确地说出‘中国化’在1938年对毛泽东意味着什么,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黄克诚同志(1902-1986)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而著称。他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虽然遭受过许多次错误的批斗,但他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他的正直与胆量在党内外有口皆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只要是出以公心,就应该敢讲话”。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明知唱“反调”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要说真话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本来没有参加,他是后来被毛泽东的一个电报召上庐山的。黄克诚一到庐山,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有人隐约地对他说,毛泽东对那封信很不满意,彭德怀可能要挨批。毛泽…  相似文献   

18.
所谓伦理本位,是指构建一种伦理学思想体系的原始起点。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独领风骚数十年的伟人毛泽东,虽然在军事、哲学以及诗词、书法艺术等领域也有过卓越的建树,但他生前并不曾系统地表述过他的伦理思想体系,也不曾提出过伦理本位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毛泽东的伦理本位是什么?分析毛泽东众多关于“人民”的论述,特别是他那句集中表达其伦理价值观的“为人民服务”警醒世界的格言,我们可以结论:“人民”是构成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或是毛泽东坚持始终的伦理本位无非是人民,即“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我们党内有一位特殊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没有亲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却给敌军以巨大的杀伤力;他没有任职过我军任何职务,但其作用绝不亚于一位将军。 正因为他的特殊作用,毛泽东说他“能抵几个师”。 周恩来指着他,向张治中、邵力子等客人说:“他是1936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你们一定猜不到: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泽东主席就先看到了。” 这个神秘的传奇人物,就是被称为“中共超级特工”的大名鼎鼎的熊向晖。 熊向晖,在对国民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24日,是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树的不朽功勋,中国现代史学会等四家联合发起,于10月6日至9日在彭德怀家乡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了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对彭德怀为什么要给毛择东写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彭德怀的主要考虑是:1.庐山会议即将结束,但“左”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没有机会与毛泽东面谈,无可奈何,只有写信。2.他在西北小组发言7次,会议简报没有很好反映;还有些问题,感到不便在小组会上讲。他认为写信更适宜。3.他把彻底解决“左”的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