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是近现代政党的发源地,在长期的政党政治运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其中主要有:执政党的资格必须得到民众的确认、执政党的活动必须严格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政党的权力运作必须接受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既是西方政党执政规律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了执政党运作的某些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2.
第一,政党在民众中获得认同的比例,与政党取得政权的概率及执政地位的巩固成正比。权力来源于民众,没有民众的认可,政党就无法走上执政地位。当然,不同的政党,获得民众支持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真诚行动赢得民众支持拥护的,也有以各种欺骗、作假、甚至收买等方式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获得民众支持的。这里就有了真正的认可和虚假的认可的区别,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具有共性。如果得不到多数民众的认可,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不会持久和巩固的。第二,政党依法执政水平的高低,与政党表达民意的程度及政党自身权威性在民众中获得认同…  相似文献   

3.
刘宗洪 《探索》2012,(5):31-35
政党执政规律决定党对执政方式的选择。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党始终面临着权力变质、社会利益失衡、民意基础削弱和政治权威式微的挑战。依据政党执政规律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就要通过民主政治管住公共权力,通过法律权威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通过协调社会利益实现社会正义,通过高效的行政效率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民意测评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必须吸收人类的政治文明,大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精细化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执政时间、甚至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是政党建设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长期执政绝不是普通执政在时间上的简单延长,实现长期执政必须遵循特殊的规律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建党已逾90年,执政也有60多年,正在面临如何实现长期执政的重大课题.只有准确把握和认识长期执政的规律和要求,积极面对和处理长期执政所面临的特殊困难,才能实现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5.
能力是实践主体的内在能量的外在表现力。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系统所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是一种系统能量的外在表现力,是以各级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为基础的党的有机组织系统的对外反映能力。政党的执政能力具有系统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6.
党的执政方式是政党控制、驾驭国家并协调社会的方式和方法。研究党的执政方式,不能仅从政党自身中寻找逻辑,必须到现代政治生活——政党、国家和社会中寻找。为此,文章从三者关系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逻辑,认为完善和改革党的执政方式,需要限制国家权力、培育社会力量并使政党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建立在自觉运用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执政能力的建设是系统全面的思想、组织、制度和机制建设.本文试图从执政合法性、执政基本功能、公共权利运用的法理关系、政治参与、党的自身建设五个方面来研究和和概括执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的内涵和要求,并从中提出系统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怀海 《探索》2004,42(1):22-25
政党与民众的关系是政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决定着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是研究政党执政规律的出发点。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内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问题对一个政党执政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统治秩序的确立,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政党执政的绩效以及现行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然后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也是政党执政保持长期合法性应予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党执政方式可分为全面型、松散型和介入型。西方政党执政机制的基础在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执政党利用执政机制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实行权力控制。西方政党的执政手段包括竞选纲领、意识形态、亲民活动和金钱政治,执政特点主要表现在党政职能分开、遵守法律框架、实行文官制度和制约执政权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国外政党执政经验,有助于把握执政规律,巩固执政地位,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挑战。其执政经验主要是,政治上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革新党的纲领,经济上抓住发展机遇,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学习国外政党执政经验,要以我为主,择善而从,辩证取舍,为我所用。落实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  相似文献   

12.
王慧 《探索》2012,(5):40-43,51
在合法性的概念方面,西方最早从理论上明确论及合法性问题的是卢梭,继卢梭之后,马克斯.韦伯开创了经验主义合法性研究范式,并得到李普赛特、伊斯顿等进一步发展,但也遭到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批判和反思。在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来源方面,卢梭认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公意目标的展现;韦伯从经验分析出发,提出了合法性的三种基础;戴维.伊斯顿把合法性的基础归于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品质三方面。在合法性维护理论方面,主要有李普塞特的合法性与执政有效性关系理论,伊斯顿的特定支持和散布性支持理论以及哈贝马斯的重建式合法性理论。  相似文献   

13.
国外政党执政理念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轨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政党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演变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实现党的执政理念与模式的根本转变,构建相应的执政体制推进执政理念的科学转化,不断创新并保持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和先进性,借鉴世界上执政党的兴衰经验加强党的执政理念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执政规律的过程。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党的执政经验;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正确认识党的执政宗旨;必须坚持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辨证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15.
浅析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人们已经越发重视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问题。一个政党要想赢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长期稳定地执政,自身必须具有合法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即人民的认同、权力运作的程序合法、科学的制度基础、执政的有效性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执政合法性是政党执政的基本条件,执政党必须时刻回应特定历史条件下执政合法性问题,这也体现了执政党对获得政权合法性的主观觉醒。但是,执政合法性反映的仅仅是民众对执政党的整体看法,是对执政绩效的主观评价。具有执政合法性的执政党,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通过完善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来提升执政合理性。否则,执政合理性的不足最终必将导致执政合法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借鉴中探索执政规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执政有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执政规律是政党执政的共性、一般性,我们往往强调其特殊性而忽视一般性,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但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反对照搬既要反对全盘照搬,也要反对实用主义的照搬,其根本原因是国情不同。任何一种能够有效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的模式,背后总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东西作支撑,我们要善于识别各种不同的模式,研究其背后的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
柴宝勇 《探索》2012,(6):49-55
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对政党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达。政党执政绩效是政党在治理国家、领导社会、服务公众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绩效,其不仅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还要求经济发展的成本与收益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性价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政党虽然所处环境、政党体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但都殊途同归地更加依赖政党执政绩效作为政党认同形成的主要资源。但是,执政绩效作为政党认同的资源基础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它只能是政党自身因素的外在补充,如果过分地依赖执政绩效,则会给政党带来新的执政困局。  相似文献   

20.
刘红凛 《唯实》2001,55(2):58-61
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职能主要是政治职能.但是,执政党的职能与非执政党的职能是有差别的,而且,不同国度的执政党的职能也是有差别的.政党的职能受政党的性质、地位、组织结构、政治环境、政治传统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等决定了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职能是广泛的、全面的,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职能的统一,是权力领导职能与非权力领导职能的统一.党的执政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党的政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统一.党的政治职能是党的阶级性的集中体现,社会管理职能是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现实基础,放弃执政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就等于放弃了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