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它是一种德性幸福论。幸福和德性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同时更是构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大厦的理论基石。本文拟清理亚里士多德得出“幸福在于德性”命题的逻辑思路,以展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独特方法。  相似文献   

2.
刑法客观主义生成的根本推动力是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转型。伴随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价值趋向个人本位,同时犯罪亦呈现出新特征,最终导致刑事治理策略的转向,从而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应运而生并趋强势。  相似文献   

3.
在多元的文化世界里,人们信奉不同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学说,生活在不同的宗教、意识形态和道德共同体中,导致了道德价值的多样化,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信奉一个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生命伦理观念,而否定或者忽视这种多样性是欠妥的和盲目的。另外,被广泛认同的全球生命伦理学的自主、有利、不伤害、公正四原则本身也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受到一些质疑。一些被普遍接受的伦理原则有时却会导致矛盾的、无法接受的道德结论,那么,建立某种普遍化的原则是否可行,这些都是发展全球生命伦理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全新的角度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伦理学的三个特色:专业的特色、理论的特色、方法论的特色。认识伦理学的特色,才能进一步认识伦理学的价值和功能,促进伦理学的发展。伦理学特色表明,伦理学的功能是解释、预测和控制,满足人和社会的道德要求,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水平。  相似文献   

5.
所谓刑事责任评价基点的客观主义,是指以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后果作为刑事责任之评价基点的理论主张,是刑事古典学派犯罪论的别称.客观主义既具有防止司法腐败、保障被告人人权等积极功能,同时又具有不利于实现个案公正等消极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伦理学成为“显学”的今天,应用伦理学的质疑也浮出水面,其质疑的根由是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发展“失衡”,摆脱质疑的途径需要构建“新伦理范式”,这样应用伦理学才能立其“本”,广其“用”。  相似文献   

7.
晚近以来,刑法客观主义具有了主观化倾向:在理论原点上,开始给予人的素质和社会环境以适当的地位,为评价犯罪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提供了可能,并提出了人格行为的概念,更充分地考虑了行为人的危险性格;在责任论上,试图从行为背后的人格之中发现谴责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刑法学中的客观主义,是人们以刑法评价基点为视角,对刑事古典学派犯罪论的别称.本文在概括介绍"客观主义"之基本内涵、理论特征及其立法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具体体现,指出客观主义既具有防止司法腐败、保障被告人人权等积极功能,同时又具有不利于实现个案公正等消极功能.  相似文献   

9.
安乐死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对这个话题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过,安乐死究竟是不是应该合法化,我们能不能接受它,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然而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在法律上确认了安乐死的合法性后,又一次引发了大规模的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讨论。文中将从生命伦理学的四项基本原则出发,论证安乐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谈元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主要研究行为之应该如何与行为之事实如何的关系。这种研究的结果可以归结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的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而只能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所制定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之优劣,取决于对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制定的道德目的的认识之真假。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伦理学这门学科,但是,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建立对于伦理学发展史有着转折的意义,他把伦理学转化为一门从事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科学,即致力于道德的制度和道德的治理模式的设计和安排。公共管理伦理学既是揭示人类走向伦理社会必然性的科学,也是关于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规定的理论。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公共管理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又是伦理学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鬼船欺诈是海事欺诈的一种形式,欺诈者借鬼船窃取货物,给国际货物贸易的买卖双方、保险人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鬼船欺诈之所以产生并蔓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应通过多种途径对鬼船欺诈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打击。  相似文献   

13.
民主作为一种基于民意的资源配置模式,同市场一样,存在着失灵的风险与可能,即民主制度往往选择不良政策。在成因上,民主失灵主要源于对民意的遵从,对此的相关解释经历了从理性的无知到理性的胡闹的发展过程,前者强调,选民个体由于对选举结果无足轻重,而收集信息又成本巨大,因此不愿了解真相,而处于对政策无知的状态;后者强调,选民个体由于一些感觉良好的错误情感和理念能够带来比尊重事实、追求真理更多的心理收益,因此驱除真相、拥抱错误,从而处于非理性的状态。在从理性的无知到理性的胡闹的发展过程中,民主失灵的逻辑坚持了研究方法上的理性选择理论、解释模式上的经验化路径、现实意义上的反思民主制度的理路,这不仅有助于民主失灵方法论的发展,更有助于民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行政伦理失范的克服途径:行政伦理制度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伦理失范 ,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选择就是行政伦理本身的制度化 ,而行政道德立法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核心内容 ,其重点是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15.
扶养制度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扶养行为对扶养义务人是一种必要的恶,对社会整体利益则是一种善;扶养行为是一种自我牺牲行为,这种行为的原动力既有同情心,又有报恩心;扶养行为符合基本权利完全平等原则,体现了社会公正价值;扶养行为善待无力自存者、爱无力自存者、把无力自存者当人看,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公民伦理的产生及其主要特点,说明了公民伦理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根本原则以及公民伦理与实现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阐述了和谐社会之实现离不开正义的社会制度和公民伦理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刖刑就是采用残酷手段强行将人体下肢的某一部分截断的刑罚。刖刑从产生到被废除,经历了一个逐步轻缓化的过程。这种由严酷走向轻缓的过程,既和西周统治者的明德慎罚思想密切相关,也与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耕战政策密切相关。废除刖刑是中国古代刑罚由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理性守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守法问题既是法治理论的组成部分,又是法治实现的基本途径。“法律效力”、“法律功能”、“法律制裁”与守法具有内在关联性,应当树立以主体对法律效力的内心认同为逻辑前提,以主体对法律功能的现实需要为现实动力,以法律制裁的辅助运用为必要保障的“理性守法观”。  相似文献   

19.
保安处分是指为了保护社会安全,对具有犯罪或类似犯罪的反社会行为危险性的人或物所采取的刑罚之外的保安性强制措施。人身危险性和社会防卫论的刑法思想的提出,使以改善犯罪人,预防犯罪,从而保全社会为价值取向的保安处分理论更趋于系统化、具体化。作为刑法过渡桥梁的保安处分制度,代表着未来社会预防犯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