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复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和思考的重要内容。在他们看来,只有通过社会主义运动,才能消除民族压迫的根源,才能实现民族解放,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同时,民族复兴运动也会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一场社会主义运动,其兴衰也必然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复兴思想为指导,使中华民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运动振兴的重要力量,不断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6)
民族复兴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之上,带有时代意义和创新价值的重要理论,主要围绕"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展开思考。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长远意义,实现民族复兴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驱动因素,涉农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剖析涉农科技人才与乡村产业振兴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阿坝州涉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乡村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现行涉农科技人才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及成效的研究,发现阿坝州涉农科技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面临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产业衔接能力、难外引轻内培影响产业发展动力、缺乏创新支撑影响产业创新活力、政策效率不高影响产业拓展能力等问题,认为只有抓住关键问题,立足创新驱动,构建阿坝州涉农科技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才有助于阿坝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阿坝州乡村产业振兴涉农科技人才缺乏这一短板,打造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样板。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统一战线始终是铸造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团结一致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郑重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在我们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这样明确的要求。深刻领会十六大的这一重要精神并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战略布局,新时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环;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作用。它为民族复兴提供价值目标引领,为民族复兴提供思维时空导向,为民族复兴提供实践行动方略,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实现民族复兴、实现民族自强不息、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我们具有恒久的忧患自我之意识,致力于追求人类的普世价值,不仅胸怀祖国,还要放眼世界,从而将穿透历史的民族凝聚力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我们要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继续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0.
王立 《前沿》2013,(11):170-171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为此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本土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教育既包括对主体民族的教育,也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却处于区域失衡状态。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振兴,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必须紧随时代,立足民族实际,探讨本土化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后脱贫时代,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相交融的特色文化产业门类,具有助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文化遗产、供给新型乡贤的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尽管民族文化产业具备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区域竞争优势,但相应地存在经济转化效益、市场文化品位和民族特色比重不高等发展难题。民族文化产业要以转型谋发展,抓住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把握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内在逻辑,坚持党对民族文化产业的全面领导,维护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培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经营的有效模式,实现民族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是铸就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我们应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思想武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概括阐述。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我们惠山区在全力圆梦的道路上,提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赢得未来"的发展目标,正是我们谱写中国梦惠山篇章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新时期,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首先必须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地位,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使命和民族振兴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是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大举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生成发展的。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秉承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念兹在兹的民族复兴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不可阻遏的历史大势,同时又与时俱进,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持续发展的民族复兴思想推上了高峰,彰显了我们党对民族前途命运始终不渝的历史担当与使命追求。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显著特征,它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强势文化、体制变革、意识形态的斗争等必然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对此,我们要发展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民族凝聚力,确立主导价值观;要强化民族意识,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着眼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少数民族经济思想,包括问题意识、精准脱贫、金融服务、城镇化等。这些思想,对我们认清现状,拓宽眼界,找准症结,发展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甚至也关系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大腹便便、浑身流油但缺乏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庸俗的、暴发户式的社会民族复兴问题应该讲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讲“复兴”。讲“复兴”就说明我们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定有过辉煌,有过很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我们讲“复兴”,实际上就是要重现历史辉煌或再现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