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伟和李悦二人合租一套房子.一天,李悦的朋友郭新凯来到他们租住的房子里,就一头钻进了李悦房间:李悦告诉项伟:“小郭实际是来吸毒的.”项伟觉得,小郭是李悦的朋友,这件事与自己无关,便回屋工作了.事后,郭新凯又在客厅联系购买毒品,结果被公安机关抓获。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14,(2):64-64
我最好的朋友要离婚了.我很惊讶.想当初他们可是爱得轰轰烈烈.一直是我们的爱情楷模啊。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你好!我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干了10多年,近两年来,我觉得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做。不知为什么,他们看问题总爱“横”着看,比如说,我讲改革开放15年取得巨大成就,他们就说,和人家外国比还差远了;我讲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不知提高多少倍,他们就说,咱和人家沿海地区差多了……我的一些朋友也有同样感触,他们想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其中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四平市 王金贵 王金贵同志: 你在信中提及的“横”着看问题的确在青年人中存在。相对而言,年纪大的人爱“纵”向看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者评刊     
贵刊给了我宣传家乡的丰富材料我是一名在东莞工作的贵州人,读大学时《当代贵州》杂志社免费邮寄杂志给我,工作后一直免费赠阅。我经常拿出《当代贵州》对周围的朋友介绍我们贵州,让他们了解贵州,现在有很多朋友都想到贵州旅游。感谢贵刊给了我宣传家乡的丰富材料。向前读了贵刊就有投稿的冲动我是一名乡镇干部,工作之余也爱读贵刊。我觉得文章的内容很精彩,读起来感受颇深,使我常有投稿的冲动,但由于文笔不是很好,所以总是羞于此。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执着的锻炼文笔,希望有一天自己写的东西能够称得上“文章”,占据贵刊小小一角。这样我也够…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党员.接触的报刊很多,但《党员文摘》以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视角、较强的震撼力,不但为我所喜爱,而且受到我的朋友们的称赞。 以前,我的一些朋友对党刊存在误解,认为党刊也就是一些呆板的说教而已。而当我把每一期《党员文摘》递到他们手里,当他们打开杂志阅读了文章,往往就会一改成见,并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6.
阮直 《学习月刊》2014,(1):14-14
去年11月28日.演员刘佩琦表示,精英们就应该多生,“姚明、李娜、刘翔、张艺谋、陈凯歌等.那些精英们.包括其他领域的精英们.我觉着应该让他们多生一点儿,当然国家宪法不允许,法律是平等的.我说话也不算数.但我从心底里觉得各路精英应该多生一两个.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现在太缺乏人才了。”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主角     
正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有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何以见得?""我差点儿加盟他的一部片子。但是拍戏的第一天,我就退出了剧组。你知道为什么吗?"朋友笑道,"他居然对我  相似文献   

8.
“人比人,气死人。”这本是一句安慰人不要盲目与人攀比的老话,可它却应在了我的一位朋友身上。我这位朋友在某镇任镇长,按理说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朋友最近却突然烦躁起来,烦躁到极点时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以至于扬言“工作没法干了”。后来才知道起因是不久前县委调去一位党委书记,而这位书记曾经是镇长手下的一位助理级干部,而他就因此觉得很没面子,没法并驾齐驱。其实,由于个人素质、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一些与自己同时“起步”,甚至一些“起步”晚的同志,经过实践的  相似文献   

9.
享受忙碌     
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说自己很忙,忙得无暇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很少与朋友交流。妻子的嗔怪,孩子的抱怨,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可是他们却依然不停地忙碌。也许我的这些朋友缺乏享受清闲的“基因”,忙碌自然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他们在忙碌中积累了知识,在忙碌中消除了烦恼,在忙碌中远离了是非,在忙碌中锤炼了意志,对他们来讲忙碌是一种享受。 忙碌真能像财富、幸福那样享受吗?回答是肯定的。美国有位叫雷  相似文献   

10.
陈雄 《廉政瞭望》2010,(13):51-51
和朋友到一家单位办事,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女领导,精明干练且深谙人情世故。朋友与女领导较熟,办完正事,他们就开始闲扯,年过40的女领导突然来了一句:“我离婚了!”旁边没有别人,朋友和我一下子怔在那里,有点突然和尴尬。但我想女领导既然对我们说她的私事,说明没把我们当外人看的,于是和朋友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我萌发了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念头时,就有朋友劝诫我说:“你进入明史研究可得当心,那可能让你交上霉运,吴晗的《海瑞罢官》是毛泽东发动文化革命的导火索。”朋友的话有几分道理,长期以来,明史研究中的禁区甚多。但我觉得朋友的担心是多余的,社会毕竟在前进,许多禁锢正在慢慢地融化。  相似文献   

12.
三到红岩     
徐舟 《红岩春秋》2006,(5):37-38
1944年夏,我离开南方局机关,回到成都已经两年了。这两年中,我在四川大学接触了许多同学朋友,参加了几个学生社团,但我不能暴露共产党员身份,更不能代表党去领导这些社团。全国解放后,有些同学朋友知道了我是延安去的共产党员,就要我证明他们当时是在我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活动,还有的社团写他们的活动历史时,硬把我写成是发起人和台柱。这都是不准确的。在那两年里,我父亲参加了民盟,后来又参加了民建,民盟的领导人邓初民、马哲民,跟我父亲都是好朋友,他们要我加入民盟,我知道这是组织问题,我不能随便参加其他党派活动,只好婉言谢绝了。在这期间,我曾去一个川军将领家里当家庭教师,教他的孩子学习数理课程,常听他们在打麻将时骂人,似乎是在骂中央军。组织上一直没有人来接关系,我一个幼稚的共产党员,到底该怎样开展工作?虽然参加了一些学生社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觉得心中无数。于是,我决定在暑假期间回一趟重庆,向南方局汇报和请示工作。我也没有得到小鹏同志的信,也没有事先通知,就这样突然回到了重庆。但是对怎样上红岩,我还是有点顾虑,怕在上山半途中被特务拦截。正发愁间,我猛然想起《新华日报》发行部就在城里七星岗。我就在傍晚去到发行部门口,当时人不多,...  相似文献   

13.
诚实的蓝色     
刘心武 《党员文摘》2006,(10):34-34
飞机就要降落悉尼国际机场.大家开始填写入境卡。我见上面有一问是鞋底有没有土,觉得有点奇怪,哪位旅客的鞋底会是毫无尘土的呢?我左边一位中年男士跟我说,那一串问题,你就都填没有就是啦,何必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呢?我右边一位小伙子则跟我说.你还是要如实填写。澳大利亚海关对入境者的诚信度。比美国等海关更重视,我们既然觉得自己鞋底有土.那就填写吧。  相似文献   

14.
易晖 《学习月刊》2009,(3):50-51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出了四部长篇小说。发达又敬业的传媒迅速将评奖信息报道到细枝末节的程度.让我们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也立体地阅读到来自各方的反应.有网民各执一端的“解构”.评委自道原委的“解密”.文学专家力求公允的解析。这当中,身为评委的李敬泽的答问值得玩味。他说.入围的24部作品.哪部获得茅盾文学奖都不会太让人意外.而没得奖的作品中也没有一部是会让人觉得遗憾的。他坦言:“因为在近四年的文坛中.并没有诞生一部惊天动地的作品.好到让人觉得不获奖就没有天理.”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个月①在校园漫步遇到体正②,他说准备出版一部文集,想请我写篇序,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为他感到高兴,就满口答应了。待到书稿送来,一看目录,涵盖了理论探索、思  相似文献   

16.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有一天我去拜访他,正遇到他在面试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出于好奇,我也坐在旁边听了一下,颇受震动。二十多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个个精神振奋.他们在作了一番自我介绍后,都表达了自己对应聘职位的热情。当时招聘的是市场与销售方面的人员,而对这些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不是学这个专业的,他们的有是学中文.有的学...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6,(3):58-58
吴淡如在《幸福悦读》发表文章说,最近我到一位厨师朋友的餐厅吃饭。厨师朋友做完幕后,出来和我聊天。他抱怨了很多事情。我听着他的抱怨。忽然想起半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这家餐厅刚开业,朋友觉得客人没想象中多时也曾抱怨:  相似文献   

18.
有权不谋私     
《党课》2012,(11):77-77
我国古代有不少清官,虽然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却能够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值得称颂。 不为朋友谋。东汉扶风人苏章在任冀州刺史时,他的一个朋友在冀州所辖的清河郡做太守,无恶不作,老百姓联名上书要求查处。一天,苏章在自己的住处备了酒宴招待他。朋友见苏章不提自己的事,还设宴款待,觉得自己不会被查究了,高兴地对苏章说:“别人有一重天,你老兄为我上司,诸事担待,我独独有两重天了。”苏章却直率地告诉他:“今天晚上我请你喝酒,是咱俩的私人交情;明天大堂之上,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一农民朋友家里闲聊,听说了这么一番话,引起了笔者的深思。这位农民朋友说:“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命金贵得很.下乡自带高级茶杯,有的还盛满了用人参或保健药品泡的茶水.不愿、不敢喝我们的茶水,无非是嫌我们不卫生,怕被我们传染上病。对这样的党员干部.我就是有实话、心里话也不愿、不敢跟他们说。”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人走茶凉的事很多,尤其在官场、生意场上。我在一个单位负责的时候,单位给我配了一个车和一个司机,当然那个时候跟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