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况(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以前苏联哲学家ю.А.什科连科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实践的人类中心主义” 什科连科在《哲学·生态学·宇航学》(1983)一书中指出,“人类中心主义”有两种:一是古代和中世纪的人类中心主义,一是现代社会实践的人类中心主义。古代和中世纪的人类中心主义,其世界观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地球和人类“在宇宙中是惟一的,处于中心的地位”。这种理论遭到了彻底否定。然而,我们不应当在世界观上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从 弱肉强食转变到平等互利, 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当今,在亚欧大陆的东部,中国正在稳步发展。在亚欧大陆的西部,欧洲各国正在联合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在新的世纪里,作为两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中国和欧洲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负有重大的使命。 中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对人类的进步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不仅在东亚和东南亚,而且在全世界,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而欧洲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发祥地,是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文明的基础,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工业革命。欧洲人对人类…  相似文献   

3.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试论协调哲学张瑞生一、协调哲学的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一是生存、二是享受、三是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或文明程度,归根到底表现在:人类在长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自己营造出愈来愈好的生存、享受、发展条件。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人类必须协力同心,共同制定出激励或约束人类行为的行为规范,而制定激励或约束人类行为的行为规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研究和确定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者们的重要任务。主要讨论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协调性原则问题。所谓协调,是指事物之间的协同一致性。可持续发展是充分发掘人类的潜能,规范人类的行为,协调人类与宇宙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以保证人类与宇宙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共同得到不断完善的发…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现状对可持续发展提出挑战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然而,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难以承受的干扰和冲击,人口、资源、环境及其发展关系,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形成开始,组织就伴随着人类。组织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管理和领导的核心是组织,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也伴随着组织的进化。在现实社会的竞争中,组织运作效率问题是企业和行政组织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组织生存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经济开拓了崭新的价值世界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更新,新的价值世界的拓展,人们对“财富”这一概念内涵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对“财富”的观念变化,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不断满足人类物质精神文化需要而不断拓展的,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经历了四个经济时代,即石器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把人类经济文明划分为劳力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时代与智力经济时代。在石器时代,人类的主要财富是猎物、水果等,创造财富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人的全球化”,人是具有“全球性的”人,从人类个性的角度对全球化加以认识和剖析,可以看到全球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全球化语境下人类个性实现的个体向度和社会向度,牵引出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培育中国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武晟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有机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念和基本看法,即人类社会的发展观。概括归纳起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念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思想,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是实施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决策的现实需要。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精神文明水平的升华。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条件及发展趋势的最新认识,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就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人类对自身发展与自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却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52)
伴随越来越多、越来越时尚的娱乐方式出现,电影院被冷落了。有人不禁担心:在新世纪,电影院还有立足之地吗?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张全军则十分肯定地表示,电影不会消亡,在电影院看电影,仍将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他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是在一个黑暗并且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通过大屏幕、文体声接收信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人类心灵、生理与银幕进行交流,人类实际上是在寻求与他人沟通。可以说,银幕是人类的一个永远的梦。在电视机上也可以看电影,也是非现实的,但由于物质材料、美学特性和载体方式的不同,观看方式不同,决定了“感…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界定 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衍生。网络文化既然是一种衍生文化,表明它是同人类文化既保持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又具有独有特点。“血缘”关系表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衍生出来的:独有特点表明网络文化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于人类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4.
徐培华 《学理论》2008,(9):12-13
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它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它的内容体现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人类共同体中,可供分配的利益永远是有限的,而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则是无限的。另一方面,人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因此,冲突与合作是人类的基本行为模式。从经验的角度讲,民主政治是政治共同体集体行动的规则、选择领导人并加以监督和制约的规则。从规范的角度讲,民主政治是理想与现实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应急管理》2011,(4):F0003-F0003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从繁衍生息到衣食住行,从四季更迭到人类健康,气候无时不在影响着、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注气候就是关注我们自身。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着气候。  相似文献   

17.
“人定胜天”的两重性在人类保护地球的努力中,20世纪最后7年是很关键的时期。人类在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前期的生存环境状况,将取决于这7年的行动和所取得的进展。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的地球,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人类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改革不利于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体制。多少世纪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支配人们的一种观念是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强调“人定胜天”。这种传统观念曾经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面貌,为人类带来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有不少是灾难性…  相似文献   

18.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力量的转移》一书中曾经指出,人类社会中有三种形式的力量:最初级的是暴力,在中级阶段是财富,到了高级阶段是知识,知识将是竞争的重要砝码。正如托夫勒预测的那样,现在人类正面临着一场以数字革命为光导的数字化信息革命,它将再一次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人类社会转向知识社会。这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由生产物质的活动为主向生产非物质的活动为主转化;由体力劳动为主向脑力劳动与体力结合,以脑力为主的转化。这就是说,未来的社会只需少数人用少最时间去生产人类所需…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人为本的涵义及其根本思想、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作为根本。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社会必须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随着人类社会对人在宇宙中中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的确立,人类认识的座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人类征服自然和建构社会的过程中,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成为驾驭人类社会的重要指南。    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就是要体现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不仅是认识的主…  相似文献   

20.
<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重要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鲜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国、利好世界,不仅使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全球发展新机遇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