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叔本华与弗洛依德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二人都将生命的本能欲望作为自己理论的出发点。但以此为基础,其美学理论却显现出迥异的个性色彩。要言之,叔氏美学以人的生存意志为遗憾,视审美为超越欲望、解脱苦难的避世之途;弗氏美学则以本能需求为人的自然之性,视审美为本能升华、“本我”获得快乐之道。二者的差异乃是两种人本主义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路见危急,奋不顾身,导致肢残甚至献出宝贵生命,这就是人人敬仰的见义勇为英雄。可在光环背后,这个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却面临着生活之忧,生存状况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听多了女人再婚难的诉怨,看多了女人再婚不幸的故事,印象里女人再婚的日子除了无奈便是心酸,一如江南沥沥的细雨,虽不致立刻让人全身透湿,却在轻轻浅浅中打潮了你的心扉。于是在这个冬季,我们刻意去做了些让人温暖的寻找,寻找那些融汇了幸福和快乐的再婚,只不过想告诉面临再婚的女人们爱无界定,爱情的信条适用于所有的人。“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阳光通透的日子,仰望天空,你会看见再婚的天空当然可以依旧美丽。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渴望返璞归真,尤其是白领一族。虽说生活环境现代化了,而白领感觉越来越机械,越来越不会给自己减压。幸好每个人心里还住着一个孩子,那些小时候玩的游戏再重温依旧很快乐,而且它们能帮你抛开工作的包袱。把烦恼统统搁置一边。可如何做回童年时的你,怎么去寻找久已遗落的游戏呢?上海打工妹青青就发现了成人童化的心理,并把它衍展成新的商机——开家“童戏吧”。  相似文献   

5.
马车的启示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常常见到两种人:一种人夸夸其谈,但是真正的学问却并不多;而另一种人虽然很少炫耀自己,但却有真才实学,能够做实事。往往是后者,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6.
声音     
[嫁人]“能够找到真正关心你的人,做一件让自己感动的事情,尤其是在经历了很长时间以后,你发现这个人还是像最初那样,你会像一个孩子那样开心,然后你就会想,这种快乐你是需要保存的,这时候他求婚了,于是你就嫁了!”——歌手何静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西雅图有个鱼市,在那里,不管是卖鱼的,还是买鱼的,人人都会得到快乐和享受. 卖鱼的人,个个面带笑容,人人亲密无间,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条冰冻的鱼,就如棒球运动员拿着棒球一般,嘴里打着招呼,接着扔向对面的伙伴.  相似文献   

8.
感受亲情     
贾国昌 《现代领导》2003,(11):43-43
寻求快乐,这应该是所有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生活需要快乐,人生需要快乐。但是,“快乐”两字写起来容易,要得到,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9.
和身边的队员接触多了,会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其实我和某某队员也差不多,大家一块进公司,又都当过兵,为何他都做分队长了,而我还是一名普通保安员,我该怎么做呢?其实,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仍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往往就开始动摇起来,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值得、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随着信念的动摇,那么危机也随之出现。其实在工作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埋头做事的人,一种是爱抱怨的人。埋头做事的人并不见得比较笨,爱抱怨的人也未见得很聪明,但有一点就是埋头做事的人生活的一定很快乐,爱抱怨的人生活一定很郁闷,在机…  相似文献   

10.
论工具活动与思维起源胡潇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思维的存在,如果不能完全有意识地,而是本能地利用生活经验,如果不会建立一系列因果联系,进行概括和推理,是不能制作哪怕最原始的工具的。”这一结论,对于现代人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说明原始人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人活一世到底追求什么?这就像是一个人生的母题,引得无数凡人智者苦苦追问。现在社会上的人,富贵或者贫穷,白领或者工人,真的会说“自己很开心”的,却不多。如此快节奏,如此利益冲突激烈的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盛的同时,精神上的快乐为何就成为了多数人的奢望?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座标?对快乐理解的标准到底如何来定位?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人能否坚持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俗话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从表现方式上我们可以把习惯分为显性习惯与隐性习惯。像早起刷牙,先做完事再玩耍等是显性习惯。思维方式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信息处理的习惯等是隐性习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多是在学生的显性习惯上下功夫,却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隐  相似文献   

13.
快乐拉祜     
拉祜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拉祜族的快乐体现在他们的欢歌热舞中,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体现在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与膜拜中……拉祜族的快乐源自哪里?拉祜族的快乐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走近拉祜族,解开拉祜族的快乐密码。载歌载舞的极乐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拉祜族与生俱来的特点。拉祜族的民族传统舞蹈,  相似文献   

14.
生活的灵感     
鞠瑾 《北京观察》2014,(5):62-65
正循环不息的工作,沉重迫人的生活,每每会使人心绪不宁。而那些美丽的风光、那些精彩的瞬间,能使人回归自然、平复情绪,令你心境豁然开朗。生活中的摄影,透露出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发现美好的特质。在欣赏了鞠瑾的摄影作品之后,或许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丝灵感。我们对于美好的定义是什么,美丽,赏心悦目,或许只是门前盛开的一簇小花,抑或一顿简单却很精致的早餐,或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定义方式。鞠瑾的作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曰"知耻近乎勇",孟子亦曰"人不可以无耻",顾炎武更是将"士大夫无耻"提升到"是为国耻"的高度,可见,人,尤其是知识人,理应知耻而不能无耻。一个人行为不端,做了错事,这是很丢人的;但只要知道羞耻,勇于改过,那就可以得到人们的谅解,找回做人的尊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真的那么在乎羞耻或者说那么知耻么,尤其是那些读过书,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士大夫"?恐怕未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知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知耻原本是一种自省的行为,然而对于一些缺乏自省力,  相似文献   

16.
莲心 《前进论坛》2012,(2):53-54
常怀"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人们常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经历的人,他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却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种重生的感觉对于那些癌症患者是让他们最敬畏和感激的……  相似文献   

17.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活着真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众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盘满这么两个字:坦然。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  相似文献   

18.
快乐的理由很多,如果问你为什么快乐为什么开心,也许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你回答的理由千差万别。快乐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衣食无忧是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快乐,领导赞赏是快乐,朋友信任是快乐,涨了工资是快乐,得到重用和提拔也是快乐……快乐的理由无穷无尽,可今天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问,你快乐吗?  相似文献   

19.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价值,当然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这方面,我要特别强调,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要有基本的善良品质。 爱惜自己的生命,这可以说是本能,但人不只有这一个本能,人还应该有另一个本能,就是同情别人的生命,同情一切生命:如果只有前一个本能,没有后一个本能,那就和动物差不多。  相似文献   

20.
尤拉 《今日上海》2008,(2):50-51
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世界闻名,然而他们除了会工作同样会生活。在上海,你可以在不少场所感受到德国人的热情与开朗。在沪生活工作的德国人有七千多,那些在酒吧里边喝啤酒边分享着足球快乐的不正是他们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