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理者的人性观与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人性观是管理哲学中的核心问题。管理者持何种人性观不仅影响其管理行为,而且还制约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最终决定着管理的效  相似文献   

2.
管理中的人性假设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杨 《学理论》2009,(25):45-47
人性假设问题的讨论,是探讨激励、控制、组织和领导等重大基本问题的前提,就人性假设问题的实际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外论者大多在讨论人性假设问题之后,立即转向激励、和组织领导等问题的研究,反映出人性假设作为人的问题研究的人性论基础以及整个管理理论展开的逻辑前提这一事实。要建立起合理的管理理论体系,就必须把人性假设作为它的人性论基础和逻辑前提来看待。这就是人性假设研究在管理理论体系中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括毛泽东管理思想,并从重视人的作用、重视福利保障、尊重人、打破等级制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沟通、对职工的培养、民主管理、企业文化、精神激励、宣传英雄人物十个方面比较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西方企业人本管理的相近之处。又从管理的目的、对人性的认识、思想方法、形成过程四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最后认为毛泽东管理思想是适用于当代企业管理的真理,必须在坚持的同时结合新的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瑾 《学理论》2012,(29):53-54
根据管理学的解释,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在管理中"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中国哲学视域下,基于儒家的"善"理论,以"人性"假设为起点、"人际"关系的处理为脉络,以达到最后的"和谐"管理。对儒家的"善"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剖析,以探究和总结"善"在现代管理中发挥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主要存在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和文化人假设等几种人性假设理论。我国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在人性假设理论视域下,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在考录制度、公务员分类制度、培训制度等方面体现了某些人性化、人本化特征,但是在激励机制、考核结果和退出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乎人性的现象。因此,从人性需要的视角出发,对这几个方面情况的改进和完善进行理论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假设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性人"假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对于我们正确地审视传统政府管理理论的缺陷,构建既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是,"理性人"假设及以其为核心的公共选择理论也逐渐暴露一些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我们需要以对政府管理或一般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人性的多角度审视来超越"理性人"假设,并形成对以其为依据的政府管理模式的有效限制.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5,(5):92-95
人性与制度本源上的密切关联已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命题,而对二者之间的逻辑解释却莫衷一是。制度作为管理实践最重要的御用工具,首先受到管理理论典型人性假设——"经济人"的深度影响。理性经济人的"价值无涉"导向将管理(组织)制度化推向理想状态,人性只是在显性的利益层面获得彰扬,如是,多样化、复杂化的"人"的内蕴也就主要在"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组织社会结构中"单向度"地演绎。因此,由其生成的管理制度观便硬嵌于经济人假设的逻辑镜像中,在管理视域下"经济人"假设的内在规定性包括核心假设和支撑性假设。其"理性—设计—均衡"制度观包括:制度均衡论:机械方法论的延续;制度设计论:理性预设的必然导向;制度效率论:"效率—公平"观的制度表达;制度服从论:管理制度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管理学与人性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前提启示着人们:管理是实现目的活动,也是一种伦 理价值选择活动,它需要伦理的牵引与约束。管理具有伦理特性,是人性假设的最核心的管理学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业管理中“人性假设”探讨陈阵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行为活动,涉及到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但其中的关键因素则是“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不知道怎样去激励人,便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然而,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去激励职工与其所持的“人性假设”观...  相似文献   

10.
被管理者群体信心危机是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以往属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管理学很少涉及,但它潜伏过程的隐蔽性常使太麻痹,对管理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被管理者群体信心危机表现形式和危害后果的分析,试从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全新角度,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危机的原则和对策,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一、被管理者群体信心危机的表现被管理者群体信心危机往往因工作职业、社会地位、文化层次、价值取向、经济收入等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就目前我国的行政人员、企业员工、机关文员等各阶层的实际状…  相似文献   

1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进行持久的管理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管理创新中的一个非常核心问题。建立新型激励机制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对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意义的文化名牌具有深刻的人性化内涵:对社会,把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做为生产和服务的出发点和原则;对企业,实施人性化管理。名牌产品不单是技术、制度和严厉手段的产物。提高名牌创造的人性化含量,是社会现代化和现代经济的内在要求。充分重视人的主导地位,重视人的个性和活力,强调职业的同质性,是名牌创造过程中人性化内容。建立人性化管理体制和制度,具有正确的人性假设,创造有利于人性开展的环境,是培养名牌文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人性假设理论是人类管理活动变革的基础逻辑。然而,每一个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都绝非偶然,而是人的实践存在方式、社会文化传统、个人心理需求和价值观三种因素催化下的产物。"创新人"假设的提出与其他人性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具备人性假设生成的必要条件,还拥有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科学理论作为其生成的可能性依据。从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角度追溯"创新人"假设的产生过程,不仅有助于丰富其深刻的内涵,还有助于创新管理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理论是人类管理活动变革的基础逻辑。然而,每一个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都绝非偶然,而是人的实践存在方式、社会文化传统、个人心理需求和价值观三种因素催化下的产物。"创新人"假设的提出与其他人性假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具备人性假设生成的必要条件,还拥有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科学理论作为其生成的可能性依据。从必然性与可能性的角度追溯"创新人"假设的产生过程,不仅有助于丰富其深刻的内涵,还有助于创新管理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腐败是人之所为,无论是制度建设或是其它什么途径来解决腐败问题,归根结底都要解决人性的问题:人性中恶的因素,要求反腐败要依靠制度建设;人性中善的因素,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人性的可塑性,要求我们对人性中善的弱化进行社会救治,对人性进行提升和引导;同时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16.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以“经济人”为假设和前提的物本管理到以“社会人”为假设和基础的能本管理,再到以“能力人”为假设的能本管理三个典型阶段。这一过程的核心之一是人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也是人性由被压抑到开启再到升华的演变过程。正确认识并合理把握这一过程将对进一步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颖 《理论导刊》2013,(9):53-54,68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其中不乏文化传统的原因。中国文化传统实际上缺乏诚信,集中表现在:缺乏诚信建设的文化前提,即自由意志和规则意识;"人性善"的道德假设不利于诚信规则的建设;儒家"爱有差等"的伦理原则不利于诚信标准的确立;缺乏宗教信仰的实用理性文化传统不利于诚信的保障。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建构的基本思路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立人",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世俊 《学理论》2008,(15):91-92
企业管理是科学、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文化背景是企业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企业文化是关于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的综合反映,是管理的灵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不断的寻求有效的管理,在思考企业的微观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协调和有机结合,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9.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是四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化管理是以观念形态的文化为主导因素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当中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客观已存在的企业文化现象去劣存优的主观选择或重塑。企业文化理论则是通过对不同的企业文化现象的研究而总结出来的一种优秀的管理理论。一般而论,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现象。更广泛的推论,凡是有人,就有文化,因为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化,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企业的人化。但是,我们要研究的不是哲学意义的文化或企业文化,而是一种管理理论的企业文化。弄清这一概念,是我们研究企业文化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付传 《学理论》2010,(4):35-36
传统日常生活批判以追求“善”为根本。批判传统日常生活的途径选择因此应围绕“善的理念”而展开。在柏拉图“善的理念”视域下进行“人性预设”反思以及“思维方式”选择,可以为全面拓展人为的和为人的理念、制度、实践体系提供价值旨归。因此。从现有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途径入手.探寻理念介入传统日常生活批判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