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于贵宵之家.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天资早慧。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又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康熙十五年。纳兰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是少见的文武全才。今日读他的词作。真有一种天籁中的回音之感。  相似文献   

2.
正据考证,最早使用"中国梦"一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他在《德祐二年岁旦》的诗中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下泉》诗是《诗经·曹风》中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王朝的不满。诗中的"中国"指中原地区)的句子。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  相似文献   

3.
《诗·郑风·有女同车》原本是产生于郑国的婚姻歌谣。该诗以男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女子的喜爱赞美之情和娶得美女与淑女的喜悦自豪心情,原本与诗首序所言"刺忽"之旨没有任何关系。但这首歌谣被采集到王朝中央以后,整理者根据时君之德对其乐章义规定为"刺忽",表现出采诗观政目的下对这首歌谣的政治性观照。此后此诗乐章被用于乐教,体现出服务于政教的政治化倾向。后来,乐教废弛,《诗》乐丧失,《诗》续序、毛《传》、郑《笺》、孔《疏》等依序解经,以对经文的诠释附会序说,继续沿着德教化的方向进行越来越深刻的诠释,毛《传》、郑《笺》和孔《疏》甚至引礼证诗、引史证《诗》,进一步证成序说,最终完成了该诗德教化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清代杰出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性德出身于满洲贵族。他的父亲明珠,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屡充《实录》、《方略》、《一统志》和《明史》诸书总裁,为康熙权臣。性德自幼娴于骑射,稍长又工文翰。他聪慧好学,读书过目不忘,青年崭露头角。康熙十年(1671年),性德年  相似文献   

5.
孙熙国  肖雁 《理论学刊》2012,(8):61-67,127,128
"德"是一个早于"道"而出现的关乎中国哲学全貌的重要概念。"德"的本义是"目视于途"、"择路而行",这一含义稍加引申,即为"直行"、"升"、"登",再引申即为"得"、"性"(德性)。"德"由其本义逐步向伦理和哲学概念的提升和抽象过程是从《易经》开始的。《易经》中的"德"字大致在三种含义或层面上使用,三种含义或层面的"德"的抽象程度依次升高,离"德"的本义也越来越远。"天德"、"元德"、"德元"等范畴在《尚书》中的出现和《尚书》作者对"三德"、"九德"的阐释,表明"德"作为最高哲学本体范畴的地位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6.
正《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于1949年创作的一首七律。1964年1月4日,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中《"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一文称:"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刘白羽在《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切、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  相似文献   

7.
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这一命题关涉到先秦中国学术的发展。春秋社会对王道精神的丢失,特别是对作为西周礼乐文明重要载体的《诗》、《礼》本质的背离,加剧了"礼坏乐崩"的程度。而《诗》、《礼》之类的说教对于当时酣战中的诸侯已失去意义,晚年的孔子遂将王道之思寄于鲁之史记旧闻,从而创造性地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局面。孟子称《春秋》"其文则史",有助于了解孔子与《春秋》的相关度,也有助于认识早期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 ,在该诗 1 978年 9月 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 ,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 ,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 ,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 ,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 ,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这首诗不应当写于 1 96 3年 1 2月 ,而应定为 1 972年 1 1月罗荣桓 70寿辰或 1 973年 1 2月罗荣桓逝世 1 0周年时为宜。  相似文献   

9.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原意为"国际",是"国际工人协会的简称",①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诗中含义为"国际共产主义理想"。②《国际歌》问世时为一首诗,由法国诗人欧仁·鲍狄埃创作于1871年,1887年发表在其诗集《革命歌集》中。1888年,经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谱曲后变成了一首歌,不但"取代了《马赛曲》,在大得无可比拟的规模上传遍整个欧洲,响彻全世界"③,而且被誉为诗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毛泽东诗词集》里,编入了一首旧体诗,名《立志》。电影《开天辟地》也将其作为毛泽东的创作展示于众。这首《立志》诗最初刊于《湖南师范学院学报》,全诗如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相似文献   

11.
三家《诗》在汉代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经过两汉之际的政治动荡,这种不平衡发生了重大转化。概而言之,"鲁诗"极盛于西汉,至东汉依然强势;"齐诗"盛于西汉,至东汉则一蹶不振;"韩诗"在西汉相对不显,至东汉而盛极一时。两汉三家《诗》学兴衰易势的关节点在于王莽篡汉。王莽篡汉前后,三家《诗》学者明显分为两大政治阵营:"鲁诗"、"韩诗"知名学者以不同方式拒绝为王莽奔走,见于记载的西汉后期"齐诗"学者则大都倒向了王氏集团。这种政治分化影响了三家《诗》在东汉的不同走向。东汉"韩诗"学者大都善言图谶符命,迎合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东汉"韩诗"传习转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德"者"得"也。这是《礼记》中的一句名言,其含义是有德之人也就有所得,这里的"得"当然不是指得到金银财宝,而是指得到做人的尊严,得到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一共创作8首诗词,其中《念奴娇·昆仑》和《七律·长征》两首诗词是在甘肃境内创作的. 一、除《七律·长征》外,《念奴娇·昆仑》也是在甘肃创作的 《七律·长征》一诗,因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句,其诞生地在甘肃境内已经没有多少争议了,争议的只是具体时间和地点.有学者认为,毛泽东从进入甘肃、到北上到达吴起镇只撰写了3首诗,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彭德怀》.  相似文献   

14.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咏白海棠》的颔联。她把"占春颜色最风流"的海棠花写得真是美极了,它既有梨花的洁白,又有梅花的高雅清香,它花团锦簇,韵味横溢,集梨花、梅花的美于一身。"大自然是艺术永恒的楷模"。①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也常遇到如自然界的"偷"、"借"的现象,这种现象被诗家称之为"点化法"。何谓点化法?点化本指道家点石成金的一种方术,被诗家借用来,将"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②,即将古人的诗句拿来为我所用。南宋魏庆之所辑《诗人玉屑》中记载:"一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07,(10)
十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成为世界性话题,这是件好事。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优良传统,把节俭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史子集倡导节俭的论述比比皆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篇把节俭视为善行中的大德,把奢侈视为邪恶中的大恶。"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相似文献   

16.
德行与德相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德行如何,却很少谈到一个人的德相,大概是德相根本不值得一谈的缘故吧。德行的意思大家都肯定知道,是道德品行的素质,但它又可以作为讥讽人的词,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等。被讥讽的这一部分,应该就算是一个人的德相了。《易·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孔颖达疏:"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晋葛洪《抱朴子·循本》:"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  相似文献   

17.
酒德与酒礼     
正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1,(12):8-13
近年来,个别官员"失德"的案例频频爆出,嚣张狂傲、无视民众、弄虚作假、谋求特权、私生活不检点……不断刺痛公众神经,加强"官德"建设成为加强干部管理的当务之急。近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相继出台,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也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官德"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官"有了一把量化标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中.围绕“才”和“法”两个范畴产生了一系列讨论.文学创作主体之才和创作法度之间.孰轻孰重.文论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严羽《沧浪诗话》体大思精,其《诗辩》、《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部分构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宋代最负盛名的诗学著作.严羽一方面针对南宋诗学重格法趋势.特别是在江西诗派“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