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五人获"诺贝尔贡献奖"?一一去年12月27日《新京报》上的这则新闻标题,让人结结实实地"震撼"了一把。因为,如果消息确凿,这将是中国人在104年来首次获得诺贝尔奖项。而且一得就是五人,这能不"震撼"国人吗?及至看完整篇报道,被"震撼"得越高,被"羞辱"得也就越深。其实所谓"诺贝尔贡献奖"不仅闻所未闻,而且跟诺贝尔奖根本就没有一丁  相似文献   

2.
今秋,是美国丰收诺贝尔奖的季节。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大多数奖项。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旧没有听到诺贝尔奖的脚步声。于是,像往年一样,关于我国科学家何时能折桂诺贝尔奖的言论再次蜂拥而起,不少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一年一度地准时爆发了。情结本身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如何摆正它。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5,(20)
<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所创抗疟药青蒿素救活世界数百万人当地时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  相似文献   

4.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全球有6位华人获得殊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李政道于1926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杨振宁于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在中国读完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道否定了"宇宙守恒定律"而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1998年,我国四位科学院院士发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的呼声。2000年诺贝尔奖颁奖100周年的时候,我国又有100位科学家向全社会发出《关注诺贝尔科学奖、关注科学和教育》的倡议书。2000年5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科学之门——从诺贝尔奖看20世纪科技发展展”,12月16日,中国科协举办了“世纪辉煌——纪念诺贝尔奖百年展”。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知道,以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之名设立的“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和经济学6个方面的最高奖,而鲜为人知的是,诺贝尔还是一位十分重视教育的科学家。他说过:“曾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我省教育界的政协委员,为教育的普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勤奋工作,他们真切感到——  相似文献   

7.
王冲 《青年探索》2003,(1):55-56
日本科学家今年一举夺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至此,日本得诺贝尔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仅2000年至今就有4人获奖;照此推算,日本“50年得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真的可能变为现实。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人今天的成就? 小柴昌  相似文献   

8.
读书     
别闹了,费曼先生:科学顽童的故事作者:(美)费曼著吴程远译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费曼先生获得过诺贝尔奖,是近代最伟大  相似文献   

9.
<正>5月8日,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陈竺向会议致贺信。陈竺在贺信中对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同仁表示诚挚的问候。陈竺表示,诺奖医学峰会汇聚了多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医药学领域的院士及专家,搭建了国内外同道深度对话、共同探讨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共融发展的平台。本届峰会遵循大健康的理念,以"大健康,大视野"为主题,针对  相似文献   

10.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奖,随着举国上下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成为大众关注的一大话题。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已走过百年,是20世纪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一个缩影;它同时也是全世界最重要、最受人注目、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人们崇敬诺贝尔奖,赞叹获奖者为人类作出的科学文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在近日陆续公布了,与往年一样,这份名册中没有中国本土科学家的名字。"从瑞典科学家诺贝尔设立这个科学界最权威的奖项以来,至今10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跻身于这个最负盛名的、代表着科学发展方向的科学家行列,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奖无缘,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基础研究始终难有重大突破。尽管我国曾经有三项科学成果——赵忠尧的正负电子对湮灭实验、王淦昌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但真正在中国本土完成的其实只有最后一项。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肖凤 《北京观察》1999,(11):58-59
在美国,西北大学是人人皆知的名牌大学。它创建于上个世纪,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商学院,从1988年至1994年,六年蝉联美国各名牌大学商学院排名第一,是莘莘学子们争相报考的学院,它招收严格,只录取最优秀的人才入内深造。西北大学的其他学院和专业也都大名鼎鼎,1998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就有两位是西北大学的人。一位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波普尔,他是西北大学的教授;另一位是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八十二岁的罗伯特·弗奇特教授,他是西北大学的毕业生,在西北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纽约州立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的教授。著名的美国西北大学座落在同样著名的密歇根湖岸边,距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小康》2006,(2):10-10
叶笃正 第一位获得“气象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吴盂超 肝胆外科领域的当代神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国快50年了,诺贝尔奖离中国究竟还有多远?中国人在智力上完全有获取诺贝尔奖的能力。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是人,是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国家有限的科研经费能用在刀刃上。中科院创新工程是以15年为周期,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这是我们能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在北京,一位资深院士在弥留之际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一个国家,一般建国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至少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前苏联1917年立国,1956年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用了39年的时间,捷克41年,波兰46年,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22)
正十九世纪瑞典的工程师诺贝尔Nobel,A.B.(1833-1896),捐出庞大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自1901年以来颁奖已逾百届,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大奖。诺贝尔奖包含自然科学的物理、化学、医学及人文领域的文学等项目。自然科学成就的鉴定,有具体数据参考,可以客观选出名副其实的得奖人。文学是一门兼具思想和艺术两者本质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2,(1):85
正2011中国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张维迎: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万建华:中国银联创始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士渠: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籍学者崔琦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华人异常兴奋,第一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崔琦获奖不仅在物理学新发现及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更为华人在世界学术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物/科技     
《创造》2012,(8):14-14
俄亿万富翁设物理奖 奖金为诺贝尔奖2.5倍 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 Milner亲自挑选了9位物理学家接受首次颁发的基础物理学奖——这一在7月31日宣布的奖项为每位获奖者颁发了300万美元的奖金,这一数字大约是诺贝尔奖的2.5倍。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9,(25)
正今年的"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颁给了三位物理学家:意大利的费拉拉、美国的弗里德曼和冯·纽文豪森。得奖的原因很有争议,他们建立了一个尚未被实验证实的理论。近几年,有一项奖金堪比诺贝尔奖的新科学奖,其奖金高达三百万美元,这就是设立于2012年的科学突破奖,当然,这一般会由一个团队或几个人获得。科学突破奖分为生命科学奖(每年最多四个奖项)、基础物理奖(每年一个奖项)以及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10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因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获得年度经济学奖。这是继2004年和2006年,宏观经济学者在新世纪中第三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两位学者针对宏观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两人之中的西姆斯教授更偏重于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技术性较强。今天我们主要探讨萨金特教授的学术思想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