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世纪桥》2013,(14):1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实现群众利益。换位思考,才能对群众冷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对百姓悲喜感同身受。"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搞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始终以民心所向定标,不断进行校正。"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重要论述,强调了"群众"这个根本,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指明了方向。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扎实推进,总体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这样一种反差:一些地方,活动紧锣密鼓,程序一步没落,群众却感觉  相似文献   

2.
王世奇 《实践》2015,(1):55
<正>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  相似文献   

3.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虽“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民分忧解难办实事的公仆形象,却永远活在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心中。为什么?是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知识、血汗和生命忘我地为人民工作,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建塑起永存的丰碑,被称为“现代焦裕禄”。党和国家追授他许多荣誉,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调研时深情地说,当年自己在这里一呆7年,人走了,但"把心留在了这里"。对百姓有心,对群众有感情,乃至以百姓之心为心,焉能做不好为百姓的事?何愁不能赢得百姓的心?莫失"初心"这个宝,是我党跨越时空的永恒课题。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崇尚信仰的民族。《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国的子罕素有廉洁爱民之志。一次,有人得到一块玉要献给他,还说经玉匠看  相似文献   

5.
正宣传工作本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倾听群众的心声,多反映百姓的呼声,多关注民情民意民愿,做到宣传内容精准、宣传主体精准、宣传方式精准。贴近群众,做到宣传内容精准,主要解决"宣传什么"问题。宣传工作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别群众的思想状况实际,设计分众化、差异化的宣传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工作要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就必须把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变"被动联系"为"主动服务",对群众讲实话、不讲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04月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  相似文献   

7.
一个贪官锒铛入狱后,在反思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你是谁?你为什么到这里来?你将走向何处?”这类拷问灵魂式的自我剖析、自问自责似乎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种痛苦的自审内省或许是精神成熟的征兆,是走向清醒的标志。一个人,尽管不可能洞观自己的将来,预知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人,然而却能凭借这种检视自我的“清醒”,去观照以往自己的生命轨迹,从而明了此刻自己为什么会站在这里,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常言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而芸芸众生能够真正做到“自知”且“自胜”的却为数不多。有些人,知人的智慧特别发达,而自知的能力却异常欠缺。知…  相似文献   

8.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保留淳朴的土情感、土眼光、土习惯,保持农民情愫,善做农村工作,对群众怀有朴素可亲的感情。、碰见农民.要自自然然地握住那长满厚茧,甚至沾满粪土的双手,.遇到上访者,要换位思考,以心交心,把他们当作自己家人亲友,公正公开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领导干部是人民的一分子,是人民的公仆,要更有觉悟、更具先进性,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比群众高贵,比群众聪明,比群众特殊,  相似文献   

9.
正萝卜问咸菜,咸菜与己同类同型,却为何有酸咸苦辣之别?咸菜指着酱缸,在那里浸泡月余,萝卜都会变成咸菜。深入生活就是把自己放到生活里浸泡,感知百姓的欢乐忧伤,与百姓通心了,和群众连心了,就能获取表达群众情感的色谱,获取创造不同人物性格的证据以及用之不竭的创作激情。生活是公平的,有入就有出,深入才能高出,从身入到心  相似文献   

10.
领导既要通过报告、宣讲、谈话等方式宣传教育群众,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带动群众。在做这些的同时,笔者认为:要当好一个称职的领导,应多听听群众的意见。 领导听群众的什么呢?听听群众七嘴八舌的议论,听听群众的意见,听听群众的批评、牢骚等。这些话有时可能难听,但真正听了,并琢磨其中的道理,可能会解开工作中的一些“死结”。在现实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当官谋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不妨问问自己,这一年来,你为老百姓干了啥?事实证明,要围着百姓转,围着百姓想.只有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这是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说的话,让人听了无比感动.……  相似文献   

12.
“剑峰镇共和村主任唐某某伪造高中学历,存在学历造假嫌疑?恐怕是不实举报!”在线索处置研判会上,我脱口而出。“为什么,你认识他?”乐山市中区纪委监委土主片区纪工委书记何佶霏问道。事实上,我过去在剑峰镇工作过,与唐某某在工作上有交集,印象中他是一个工作敬业、勤奋务实的好干部。因此,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正值村“两委”换届前夕,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恶意举报。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实效,是需要有点"换位"意识的. 何谓"换位"意识?管理学上讲的换位思考,心理学上讲的心理位置互换,就是我们说的"换位"意识.这种"换位"意识都指的是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矛盾时,不妨冷静地站在对方位置上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去想,会怎么去做."换位"意识,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不少基层干部抱怨群众不理解政策不支持工作,总和自己"唱反调"。有时候往群众家里跑一个星期,解释得口干舌燥也未必能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这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中更为多见。对此,笔者认为,群众"唱反调",是对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执行力和创新力的考验,也是锤炼和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不是刁难我们,而是信任我  相似文献   

15.
李涛 《城市党报研究》2004,(5):22-23,25
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呼唤新闻宣传的创新,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做到“两个满意”——领导和群众都满意,怎样做活“创新”这篇文章?我们在办报实践中,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一些看法,提供给同仁。会议报道多一些“换位思考”会议报道是党报日常报道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创新? 我们要求记者、编辑脑子里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会议中哪  相似文献   

16.
当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影响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为什么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却不知道怎样坚持和弘扬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虽然明白密切联系群众、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但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却不甚了了,以致影响了工作成效。要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正>法治的基础是什么?员工的尊严来自于何处?答案是工作合约内容的遵守与执行,以及合约外的自由。做公司之后,哲学家的书就基本不看了。但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却喜欢讲哲学家罗尔斯的分粥理论,那是他在《正义论》中讨论社会财富时做的一个比喻。在这个比喻中,罗尔斯把财富比做一锅粥,一群人来分。如何分呢?罗尔斯罗列了五种分粥法:一、指定一个人全权负责分粥。结果可能是谁负责,结果就受谁的主观意愿影响,比如为自己分的粥最多。  相似文献   

18.
唐剑锋 《实践》2010,(3):55-55
<正>人民群众对"两会"总是寄予着厚望。而每年各地的"两会"期间,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建议的"满意率"也都是重要话题。在很多地方,提案、建议的"满意率"往往居高不下。但那些提案、建议果真都解决了吗?解决了多少?有的为什么没解决?人民群众真的满意或基本满意了吗?事实上,一些提案、建议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哪个领导干部都想有个好的政绩,但问题是:政绩的标准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取得政绩?对此,有的领导干部并没有真正搞清楚. 政绩有真有假,但判断起来并不难.真政绩是能经受时间检验的,它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并为群众所认可.而假政绩是做给上级看的,时间一长就会露馅,还会招致百姓的唾骂.尽管如此,假政绩还是屡禁不止.什么原因呢?不外乎两条:一是有些领导干部对政绩要得太急.为官的时间没有多久,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他们热衷于表面的轰轰烈烈,沾沾自喜于泡沫政绩.这类人大多是为官的目的不纯,不是真想造福于民,而是想通过炮制政绩为自己"镀金",以图官升一品.另一方面,则是上级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绩要得太急和对政绩的真假不辨,助长了一些基层干部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折腾百姓、讨好上级等不良风气的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0.
《新长征》2007,(2)
"党员进宅,好事就来;真心服务,无私献爱。"这是最近在长春市一汽车城传颂的新民谣。第一作者是谁?不知道。但传颂者十分清楚,肯定是群众。群众为什么热衷于歌颂党员?起因要从一汽离退休管理部第七工作站谈起。第七工作站党支部有党员106名。党员们说:工作上有退休年限,可党员为群众服务没有年限,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我们还要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2004年下半年,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