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重温邓小平同志的谆谆告诫,是何等重要和必要。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应当有所怕,始终自觉坚持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少犯乃至不犯错误,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倘若头脑里根本没有党的观念,没有人民群众,“老子天下第一”,不受任何约束,不仅难免要犯错误、栽跟头,更要紧的是极易失去人民群众的信赖…  相似文献   

3.
王涛 《党课》2012,(12):76-77
上帝在塑造每个人性格的时候,恐怕就掺进了“怕”的因素,刚毅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少一些,软弱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多一些。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倘若人人都“天不怕地不怕”或“生死都不怕”,人际关系将无法处理,整个社会就会乱套。而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怕”,这种“怕”是一一门学问,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4.
数月前,我在人人网看到一篇署名"李鑫日志"的文章,题目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文章介绍说,发此感慨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学者。该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时,反复讲到: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读到此文,引起了我对美军怕我军"毛泽东化"到底怕什么的探索研究兴趣。为此,我经过反复查找资料  相似文献   

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因为大凡一个“畏”字,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一种是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不言而喻。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  相似文献   

6.
有所怕好     
为人处事还是谨慎一点、有所顾忌为好。法国前司法部长皮埃尔·梅埃涅里曾说过:“恐惧是理智的开端。”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得更全面,告诫人们不但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意思是要处处谨慎小心。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有一句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而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反之,人在世上若胆大妄为,什么都不怕,那就叫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一个人如果到了无所顾忌、寡廉鲜耻的地步,那么便离垮台不远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行很清楚,告诫人们不仅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如果胆大妄为、无法无天,那结果便是耻辱和悔恨。优秀共产党员、原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最害怕”,那就是害怕“完成一个工程,倒下一批干部”。正是这个“最怕”,使他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赵家富的“怕”启发我们,党员干部理应有所怕。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很重要的是从对党和人民的敬畏中来。权力从来就有两面性,它既能用来干好事也能…  相似文献   

8.
报载:某地一位主要领导在一次干部廉政建设大会上说:“为官的应有所怕。只有该怕则怕,才能保证自己遵章守纪,不犯大的错误。如果不懂得‘怕’,干什么事都是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被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身败名裂。”笔者以为这话说得很对,人生在世,既要有所  相似文献   

9.
《明朝小史》载,朱元璋曾告诫大臣们: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朱元璋以明镜止水为喻,颇为深刻地说明了个人"嗜好"与外物诱惑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王伯祥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怕什么?不怕困难。我们怕什么?怕脱离群众。”这句话朴实而亲切.同时不乏深刻和精辟。  相似文献   

11.
什么事情都怕搞一阵风。不该办的事,一轰而起,一拥而上,形成一种气候,就成了歪风邪气,就会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前一时期,滥发奖金、实物,党政机关经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担任职务等不正之风,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怕”是难免的。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古已有之。古语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清代大学士纪晓岚也有一句警世名言:“做人要记住一个字———怕”;唐太宗李世民也曾说:“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每思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百姓,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  相似文献   

13.
党政干部既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又是群众利益的维护者,与人民群众关系有鱼水血肉之喻,党的群众路线和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党政干部对群众有正常的“怕”与“不怕”的心理。然而有少数同志对此认识模糊,对群众该怕时不怕,不该怕时却怕,其结果步入了误区,恶化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安定团结。由此可见,党政干部在对待群众问题上必须要有效地防止失误,进而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4.
《党建与人才》2001,(3):42-42
《党建与人才》编辑部:您好!我是一名机关领导,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下属“越权”的现象:不该他们决定的问题擅自决定;不该他们管的事情也要插手;不该他们执行的任务越俎代庖。对这些事情,批评重了,怕打击下属的积极性,若听之任之,又担心会有害于正常的工作秩序。请问,我该如何巧妙地纠正下属的“越权”﹖王伟[解答]王伟同志:您好!下属的“越权”有三种不同情况:一是由于对自己的职责范围不甚明了,或是纸上写的明确,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无意地、不自觉地“越权”;二是由于对上级领导有成见,或为了显示个人才能而有意…  相似文献   

15.
尹敏 《当代贵州》2013,(9):58-58
眼下,一位领导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到之处,他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要怕发现问题,而要怕没发现问题,尤其要怕没发现那些影响全局建设、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苗头。"怕发现问题"与"怕没发现问题",虽只一字之差,两者之间却有天壤之别。因为怕发现问题,有的人就讳疾忌医,就会对报喜不报忧的下属格外赏识,而对那些报忧不报喜的下级就不会有好感。为了防止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发现本地区、本单位、本部  相似文献   

16.
张志峰 《学习月刊》2013,(13):54-55
不知什么时候,中产阶层变成了"夹心层"。即使是衣着光鲜出入高档写字楼的有房有车一族,想到物价上涨、子女教育、父母赡养、工作压力就头疼。如果是背负着巨额房贷的"负翁",怕的就更多了,怕失业、怕房价跌、怕利率涨……很多白领中产其实是穷人,他们和富人之间隔着一堵墙,如何跨越这堵墙以实现财富飞跃?看看穷人和富  相似文献   

17.
"看病难、看病贵",已是当前一个很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受经济、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更为严重.在农村,曾流行这样的说法:农民有"两怕",一是怕生大病,二是怕孩子考上大学.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前,农民不是"小病拖、大病扛",就是一人生病,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随处可见.农民怕生病,怕的是"脱贫十来年,一病又回到从前".  相似文献   

18.
我市的一些民营企业主一直有“怕”的思想。怕什么,怕政府有的部门的“J、Q、K”:先引你上“钩”,如果不行,就用各种方式“诓”企业,一旦企业投资,便施“卡”招。 市委书记汪洋最近指出,要打“鬼”,打阻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落后观念的“鬼”,打一些机关部门缺乏服务意识的“鬼”。他说,只有打掉了这些“鬼”,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为重庆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笔者作为乡镇机关干部,经常听村干部说怕这怕那,尤其是怕得罪人,为了不得罪人,在工作中往往采取好人主义,违背原则,本来不该办的事给办了:对不该发生却发生了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对自己有利的事靠前,对自己不利的、得罪人的事靠后。这些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原则丢了,工作就失去了标准,常常陷于被动,阻碍工作正常开展。看似不得罪人,实际上失去原则标准后,只是维护了极少数或极个别的“惹不起”  相似文献   

20.
"亲自到会"、"亲自调研"、"亲自检查工作"、"亲自深入一线""亲自"二字常被用来形容领导干部的务实之举。在转变作风中,我认为有必要对"亲自"泛滥现象进行一下反思和校正。"亲自"被滥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用参加的会、不该讲的话、不必写的文,领导"亲自"参与,反而显得工作没有重点;二是许多原本就该领导亲力亲为的事情,加上"亲自"未免显得小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