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身为大     
正6月6日的《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董辅礽教授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守身为大》,当前读来仍有现实意义:1946年我报考武汉大学经济系。记得国文的作文试题为"守身为大说"。"守身为大"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坚守自身的节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守身为大"的内容远不限于此。例如为官者能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向上  相似文献   

2.
正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3.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古今中外,执行力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领导者的难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孙子就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将"道"放在致胜的七个关键要素之首,可见"道"是基础,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他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在亲情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毛泽东的家风,为人们称颂,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国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注重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在为党和国家事业鞠躬尽瘁的同时,在家风建设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倡导"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制定的"十条家规",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红色家风在世代相传中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①,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③,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④。召阿大夫⑤,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昔日赵攻鄄⑦,子不救;卫取薛陵⑧,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  相似文献   

7.
廉政名言     
至廉而威。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今译〕真正廉洁,方有权威可言。   或问“何以治国 ?”曰:“立政。”曰:“何以立政 ?”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汉 杨雄《杨子法言·先知篇》   〔今译〕有人问,“怎么样才能治理国家 ?”回答说:“建立各种政治制度。”又问“怎样建立政治制度呢 ?”回答说:“建立政治制度的根本在于执政者本身的表现,如果自己树立的榜样良好,那就是良好政治的开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明 曹端《…  相似文献   

8.
<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气一般指气色、气质、气度、气魄、气量、气概等等。何为浩然之气?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中阐述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在孟子的眼里,浩然之气就是道德与正义的集合体,就是崇高与身正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正>腐败不仅仅是钱权交易,"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这种腐败既是作风建设新常态下一种懒政、惰政行为,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行为。懒、散、慢,这是"为官不为"的普遍心态。懒者,对所承担的责任没有实干感和使命感。散者,对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慢者,对所承担的责任没有紧迫感和担当感。此三种心态皆把工作职责束之高阁,认为行使权力已无利益回报,何不将其悬至空中?推、阻、混,这是"为官不为"的普遍行为。推者,得过且过也。职责所在,也要少做为佳。阻者,无利不起早也。凡事没了油水,便对该办的事、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10.
难和易     
东明 《前线》1962,(18)
清朝的彭端淑写过一篇“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文字,谈到难和易的问题。他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  相似文献   

11.
<正>修身自古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凸现了"严以修身"的重要地位,与我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对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严以修身,首先要勤于修"心"心正方能身正。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要常存公心,即公正、大公无私之心。有公心者,必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为人行事就能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18):59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老子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为切入点,在以字通辞,以辞达道的原则下,回归原本.从名与身孰亲--以俭啬治国;以身轻天下--弗以智治国;外其身而身存--以天下为先;功遂身退--天之道四条路径,逻辑地、批判地、历史地探究并稽其旨趣.明其意义与时代精神,纵横联系求其精微,通过解读老子理国理身的观点,以期能在当前更多地理解和把握<老子>.  相似文献   

14.
为政妙语     
△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摘自晏子春秋。意即廉政是施政的根本;礼让是道德的关键所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摘自论语。意即已经做了的事不必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规劝,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了。)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自论语。意即统治者本身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布命令,  相似文献   

15.
正儒家重视修身,他们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大学》开篇即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庸》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孟子则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继承和发扬了早期儒家修身为本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  相似文献   

16.
居安思危     
申洁 《前线》2016,(1):86-87
正【引用】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晁错论》  相似文献   

17.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即墨大夫和阿大夫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事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相似文献   

18.
上召河东守季布①,欲以为御使大夫②。有言其勇、使酒③、难近者;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以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之浅深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  相似文献   

19.
<正>"严以律己"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基。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心放正、路走正、事做正,真正做到做人守规则、发展守规律、政治守规矩。作为一名县(市)委书记,当以"严以律己"而始,通过示范带动、以上率下,切实把专题教育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和思想觉悟转化为勤以履职、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改进丁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心中有党讲规矩做政治的明白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正>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都有哪些亮点?经济观察报网为您逐个解读。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原文: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