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勰是享誉中外的文论家。他立志高远抱负不凡,立言情结特别浓厚,通过刻苦自学、艰难曲折走上官场,在他人认为事业颠峰时却又燔鬓出家。笔者认为,刘勰做人有理想、有抱负,奋发向上。他的“人心”与“文心”大体是相统一的。他那刻苦钻研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官清正廉洁的作风,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立身行止、为人处世树立了榜样。他的为人同他的《文心雕龙》一样,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立法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春玉 《现代法学》2006,28(2):86-91
传统的以环境媒介为保护对象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已经不能解决现有的复杂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研究范式与制度内容的彻底变革。生态城市规划是这种改变的一个新思路,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来进行规划,同时将城市生态视为一个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立法理念有:城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必须坚持系统的观点;建设可持续性的、健康的生态城市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人类作为一个关键物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生态系统必须有利于促进所有人的健康和精神愉悦;将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将环境魅力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立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当前法学教育中,法学伦理课程或不开设,或为选修,或不够重视,加之司法考试内容庞杂,难度增加,法科学生法学伦理教育备受轻视。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道德滑坡,人生信仰缺失,更加重了法律人的伦理危机。法律人乃至法科学生的法律伦理,直接关涉立法及法律之正确理解和运用,决定抽象和具体正义的实现,故应当及时改革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将伦理教育作为核心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培育具有正义和善良品格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4.
韩冰 《法制与社会》2013,(12):201-202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孝经》,作为我国传统国学的经典之作,对于规范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和封建伦理关系,对于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文明史的中华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尤其是社会转型的今天,面对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日益滑坡的现状。如何重新认识《孝经》,它会给我们后人留下怎样的启发与现实意义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的背景与桥梁: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法律职业共同体”是近年来研究司法制度的理论文献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尽管人们对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内涵、分类、层次等方面的看法不尽一致,但这个词本身给我们暗示了一个统一性的内涵,例如法官、检察官、律师  相似文献   

6.
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政治哲学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光耀千古,昭示后人。本文拟将其政治思想和当今和谐社会有关理论相结合作一初探,以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侵权法的规则世界需要与社会生活的伦理诉求建立起联系,因而沟通二者的只能是社会事实。基于对侵权法中主体性哲学的反思,侵权法的叙事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注重平等沟通的体系不断渗入以自由与责任为核心的主体性叙事之中,侵权法规则呈现出主体间性的语言结构。作为一个伦理的规范系统,侵权法规范为获得正当性必须得到伦理的检验和评估,因而十分关注责任伦理。侵权法体现的是个人责任的伦理原则,但它并不是一个仅仅以个人伦理原则为基础而演绎出来的自足的或封闭的体系,侵权法所包含的责任原则无疑具有社会共同体的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8.
职业素质与司法考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司法统一考试应当从职业素质着眼 ,以法律职业素质为考核的中心目标。法律职业素质包括职业语言、职业知识、职业思维、职业技术、职业信仰和职业伦理。只有这些职业素养的统一方能保证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伦理的失范及其治理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初的中国,其文明形态、经济体制等各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革的转型期,行政伦理也不例外。旧的伦理规范失去了效用,而新的伦理规范尚未完全确立,这导致了诸多的行政伦理失范问题,如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本文对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以期尽早地解决行政伦理的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不仅仅是法学理论和职业技能的灌输和培养,而且还必须承担培养学生独立的法律思维和人格、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伦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要重视对刑事诉讼法所包含的各种价值理念和法律精神的研究和学习。在刑事诉讼法教学各环节要实施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1.
汪建成 《法学家》2012,(3):89-98,178
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审判程序作了一些重大变革。其中,卷宗移送制度的恢复、庭前会议制度的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加强、量刑问题的庭审化、简易程序的扩展、二审审级功能的强化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规范化,是本次修改的重点,应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Chiao  Vincent 《Law and Philosophy》2022,41(2-3):193-217
Law and Philosophy - In this paper, I defend a deflationary account of proportionality, which suggests that proportionality does not explain anything valuable about a system of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13.
“东北现象”的文化透视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现象”曾一度引起了全国的关注。事隔多年,今天的东北仍然没有完全走出这个阴影。怎样看待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透视“东北现象”的文化背景,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内因,探索振兴东北的文化推动力,是本文的努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新型迷奸药γ-羟基丁酸(GHB)及相关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的滥用日渐流行,同时由于其强烈的镇静及健忘效果常被用作迷奸药。在人体内γ-羟基丁酸的天然存在和摄入后的迅速消除,使得体内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的检测和浓度评价变得困难。本文就γ-羟基丁酸及相关物质的理化性质、合成、滥用、内源性产生、药理学、药效学、中毒与死亡、临床应用、在DFSA案件中的使用、检测方法等诸多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法医毒物分析等相关领域的实际检案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论创造性的内在精神及其生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受科学心理学的片面影响,传统的创造观仅从“人力”的纬度关注人的创造性,将本是人性特质的创造性窄化为人外在的“创造力”,忽视了体现其内在精神的人性价值因素和精神过程,这对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生成”,从教育的视野审视创造性,则人的创造性必须首先体现真、善、美的“人性”,而后是这种人性外化的新颖独特的“人力”,创造性既表现为个体对物质世界的创新,即“对象性功能”,更体现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超越,即“本体性功能”。学生创造性的生长必须达成“人性”与“人力”的同一。  相似文献   

17.
宫士友  胡坚 《科技与法律》2005,(2):103-106,125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将地理标志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后,地理标志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人们之所以重视地理标志,是因为地理标志背后蕴藏者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在进出口贸易中尤为突出。分析地理标志的内涵,研究其法律特征,对保护地理标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词认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陈词是什么,学者的意见存在分歧。可以将现有主流的定义分为三种类型:以科迪为代表的证据观;以弗里克为代表的思想表达观;以拉基为代表的思想交流观。通过对这三种类型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交流行为是定义陈词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丛杭青  朱健 《证据科学》2008,16(5):544-552
陈词认识论是当代西方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陈词是什么,学者的意见存在分歧。可以将现有主流的定义分为三种类型:以科迪为代表的证据观;以弗里克为代表的思想表达观;以拉基为代表的思想交流观。通过对这三种类型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交流行为是定义陈词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神判是一种法文化现象,在世界许多民族和地区都曾普遍存在过.神判的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原始社会的宗教巫术仪式和原始生活习俗是神判的重要来源.神判实质上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程序公开、审罚合一、野蛮与文明融为一体、无公诉与私诉之分、标准的不确定性与结果的确定性并存以及原始宗教色彩浓厚是神判的基本特征.神判对审判制度、诉讼制度以及西方国家诉讼的程序至上和宣誓证据有重要的影响,在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神判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中国虽然也有神明裁判的遗迹,但其影响却远不及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