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互助北山景区党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方针,始终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建设,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环境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北山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强化责任意  相似文献   

2.
朱黎 《云岭先锋》2020,(2):51-51
安宁市温泉街道推行"党建+旅游"模式,充分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和旅游发展两促进、双提升。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思路,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坚持"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景区旅游党建示范带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为引领景区旅游发展的先锋队,促景区管理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角山景区发展中心党支部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和红色文化优势,深入实施"党建+旅游"战略,坚持以党建促旅游,以旅游强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提升现代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素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促进角山景区旅游服务水平和发展环境的整体升级。角山景区发展中心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建引领和促进旅游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为山海关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库伦旗委、政府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境内沙漠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沙漠旅游度假和沙地衬膜水稻特色产业,使当地农牧民走出了一条沙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党建+旅游,沙地旅游赛事忙2015年,库伦旗启动实施银沙湾景区项目,建设占地35平方公里的银沙湾旅游区,总投资10.5亿元。按照通辽市"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  相似文献   

5.
他山之石     
景区党建:旅游与党建无缝"链接"江苏省连云港市党员鲁文同于2000年从老家来到江西省三清山开了一家旅游商品小店。现在,他的组织关  相似文献   

6.
腾冲县按照全县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环线打造党建示范点的工作思路,柏联和顺公司、热海公司、江东银杏村等景区景点党组织,结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将基层党建、创先争优活动与旅游文化相结合,精心建设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党建长廊”,  相似文献   

7.
正荔波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行"党建+旅游警务"工作模式,创建全省首支旅游警察女子中队,让党旗在景区和县城飘扬,党员光彩在景区和县城闪耀,有效提升景区影响力和吸引力,确保旅游景区平安稳定和谐,为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秋高气爽的时节,前一阵还是晴空万里的荔波大小七孔景区内,一场突袭的暴雨让游客无处躲避。荔波县公安局樟江景区治安派出所副所长兼旅游警察大队女子中队队长杨琪来不及打伞,冒着暴雨一  相似文献   

8.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4):26-26
7月以来,许多省市气温屡创历史新高,而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因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凉爽的气候条件,吸引了来自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周边省区市的众多游客。持续的火爆景象,既是对荔波精品主题旅游景区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大半年来,主题旅游类景区进一步提高服务理念和产业升级的检阅。"荔波很有魅力,来过了好几次,期待景区的品质能够持续提升。"曾多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赤水市立足基层党建与旅游发展,创新景区党建模式,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与党建水平"双提升"的发展新路。仅上半年,全市就接待游客321.11万人次,同比增长54.19%,旅游综合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50.42%。党组织与旅游服务联动今年"五一"小长假,重庆游客李景慧在赤水市四洞沟景区游玩时不慎将钱包遗落,她立即与景区宣传标识上公布的四洞沟景区党支部联系,不到1小时,景区党支部就将钱包交回到她手中。从四洞沟景区党支部党员手中接  相似文献   

10.
王玉成 《党课》2011,(3):74-74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按照在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环线打造党建示范点的工作思路,在柏联和顺公司、热海公司、江东银杏村等景区景点精心建设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党建长廊”,让广大游客在观赏优美自然风光的同时,对景区景点的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也能有一个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1.
甄言  李正平 《支部生活》2007,(10):18-18
石林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2004年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今年6月27日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近年来,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发展战略,从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入手,探索出了党建工作和旅游业务、景区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正>茶花泉景区以"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引领,成为玉屏自治县实现农业与旅游、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素以"水流如玉,青山似屏"而得名的"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玉屏侗族自治县,有一处山清水秀、空气新鲜,道路幽静之地——茶花泉景区。茶花泉景区是铜仁市唯一的五星级农业园景区,全省100个、铜仁市12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同时也是贵州100个高效农业示范景区之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省十佳农业旅游景区以及贵州省政府2013年批准建设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三个示范产业园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全域旅游"正式提出,至今时间虽然不长,但江西省婺源县从2000年开始,就按照"全域旅游"的构想,致力于把全县整体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2001年,"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05年,把"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这句旅游宣传口号,上升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全县工作总任务;2008年,进一步提出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地域打造成为"世界文化生态大公  相似文献   

14.
付松 《当代贵州》2013,(24):25-25
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10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战略部署。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这些旅游景区分为原有景区提升、旅游文化综合体、主题旅游、旅游村镇4类。作为贵州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重要载体,通过半年多的强力推进,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进展如何?本刊记者分别走进这四类景区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5.
李坤 《当代贵州》2015,(4):36-37
2014年,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于"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品牌,围绕"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打造特色旅游项目,以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造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打造中国首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身胜地,旅游工作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9,(7)
正伊春市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党总支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考察时的殷殷嘱托,以党建为统领、生态文化为基础、特色种养为支撑、旅游商服为依托,走上了绿色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五型"党建"创业型班子"标兵等荣誉称号。一是强化政治担当,把脉定向新溪水建设目标。所党总支发挥核心作用,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着力推进"一庄引领、两路前行、三园  相似文献   

17.
正6月4日—7月4日,由互助北山景区管委会主办的以"彩虹故乡、神韵北山、杜鹃花开"为主题的青海互助第二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在浪士当中心景区拉开帷幕,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歌舞、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让游客们大开眼界。此次活动共安排了开幕式及文艺演出、互助北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徒步寻宝活动、花儿演唱会、十大农家菜品尝盛宴、藏歌会及2015年文人墨客进景区活动颁奖典  相似文献   

18.
彭奇伟  戴聪 《当代贵州》2013,(11):44-45
红湖老年公寓是一个以"健康养生、休闲养生、生态人文"为主题的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基地,被列为贵州20个重点旅游综合体和示范性景区之一,是"贵州5个100工程"中唯一的养老项目。7年前,"贵阳红湖"还不为太多人所知。7年后,这里已变成一个以"健康养生、休闲养生、生态人文"为主题的养生养老休闲旅游基地,被列为贵州20个重点旅游综合体和示范性景区之一,是"贵州5个100工程"中唯一的养老项目。这里,就是贵州省老龄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基地(红湖老年公寓)——贵州红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兵耗时数年、呕心沥血打造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正老景区"颜值"没变,位置没变,通过深化旅游品牌建设、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不断焕发新活力,助力全省旅游产业"井喷"发展。景点景区仍较依赖"门票经济",在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优化提升上动力不足,特色休闲业态缺乏……在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的当下,这些是贵州旅游业曾经"成长的烦恼"。近年来,随着全省"100个景区"建设大力推进,贵州旅游品牌建设与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提升旅游产品供给水平相结合,集中推出一批新景区、新项目,把景点变成景区、景区连成线路,助力旅游产业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20.
正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理念,探索出一条基础设施大提档、景区面貌大改观、对外形象大提升、特色文化大繁荣的"旅游+"发展之路。六枝特区紧紧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文旅一体化、城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体旅一体化"思路,做足"文、城、农、体"文章,探索出一条"旅游+"特色旅游发展之路。2017年上半年,六枝特区共接待游客350.3万人次,同比增长78%。旅游总收入12.77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