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曾读过一篇名为《吝啬鬼》的民间题材话本,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位因出奇嗜钱而名传乡邻的财主,吝啬一生,终患重疾,卧床数月后,临近离世。但奇怪的是,弥留已久的他却久久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众子孙们猜想定是有话尚未交待,便趁其清醒之时上前寻问,可对种种猜测,老人均摇头否认。最后,守护最多而比较了解老人的二儿媳妇问道:“老爷是不是对身后丧事放心不下”老人终于点头,他积蓄了气力,微弱说道:“你们记住,丧事一定要从简,仪式千万不要办,还有,棺材不必买……”说到这儿,老人再次…  相似文献   

2.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华东师大教授王家范抗战胜利那年,我才进小学,依稀记得家乡小镇爆竹连天,日本鬼子是何等模样,竟也没在脑中留下印象。而后,母亲耳边不停地絮语,家乡父老一遍又一遍的痛诉,使我从稍懂事的年岁起,就深恨残害中国人的日寇,从此再没有宽恕过。50余...  相似文献   

3.
4.
故乡     
总是身着布衣讲着方言总与柴米油盐相依相伴总大碗品尝豪爽和粗犷总是保持着粗糙的模样深居在春夏秋冬的深处笑迎着风霜雪雨的洗礼怀抱的河流格外纤细喂养的鸟语格外清脆漫过胸脯的花草表情十分友好放牧时光的牛犊目光十分善良正午的阳光时常温暖村庄的想像一路的星月裱在山茆淡雅的背景里无论科技之光怎么感染脸庞无论工业怎么在大地上繁殖炊烟生生不息的故乡栉风沐雨的民歌依然质朴纯真的爱情依旧自然流畅故乡@飘飘  相似文献   

5.
故乡     
我固执地认为,在这块苍茫、冷峻的土地上,传统的蕴含实在是太深邃太博大,那雄浑厚重的底蕴下跃动的新生与未来必将更为壮丽瑰美。这是任何“现代文明”永远无法取代的人生价值的解说,它使我不止一次感受到古老的民族之魂的跃动,感受和理解着这个民族历尽沧桑,内忧外患,却始终百折不挠、生生息息、繁衍昌盛的根基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故乡     
常常是在梦里,傍晚时分,夕阳照到了屋檐的青瓷上,泛着点点绿色的光,往下移,灰色的墙,墙里的沙子与小石粒斑驳可见,再往下,门第上早已松动的石条……夕照总是来不及到达石条太阳就下山了。  相似文献   

7.
故乡的味道     
王子伊 《台声》2022,(21):104-105
<正>我们常常会说,“不是那个味儿”,对比的,便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胃是连着心的,在外漂泊,无论啖下的是凤髓龙肝还是甘脂肥浓,总觉得有哪里不对,纵是玉盘珍馐也食之无味。不是菜本身不好,而是少了那份情。有时,记忆随风涣散了,但味觉却能重新明晰岁月延伸的脉络,挑起积灰的回忆。小时候,在物质生活还未光怪陆离得令人眼花缭乱时,我最期待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一大桌子好吃的。作为一个资深老饕,我自然不能放过这一个绝佳的、满足口腹之欲的机会。熟知兵法的我,采取“欲擒故纵”之法,以退为进,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清明     
正不知从哪个猴年马月开始,过了惊蛰节气,城乡的市民、村民们就忙着上坟祭祖了。"蛰"本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响声把蛰伏在地下冬眠的百虫动物惊醒了,也可能是滚滚雷声也惊动了我们先人在九泉下的阴魂的缘故吧,活着的人们思念已故世的亲人,也来了个"改革",把清明祭祖千年传统提前了半个多月,不过大多数人家还是保留着清明节前后十天上坟、祭祖、踏青、闹春酒(上满坟)的传统。老家住在离市区的十里坊小  相似文献   

9.
遗失的故乡     
吴佳骏 《公民导刊》2012,(10):54-55
在那些泥土下面,有我无法捡拾的乡村记忆,更有我未敢忘却的血脉亲情。少了一些人的存在,故乡也就少了一种温暖。这逐渐递减的过程,使我每每提及故乡这个词汇,都要鼓起绝对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故乡的召唤     
我一直觉得,人们在追求适意生活的同时也不能缺少一种仪式感。比如过年,这个新朋团聚的传统节日,总有其存在的价值。很多城里人的老家都在乡村,这并非一种耻辱。相反,我越来越觉得,拥有乡村与城市两重生活经历的人生才是完整——乡村清苦的日子令人洞晓人生艰辛,  相似文献   

11.
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在村前流过。它穿过原野,流下山坡。潺潺的水声,是我童年最熟悉的儿歌……故乡的小河,在我心上流过。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溪流是我流不尽的泪水,啊,对它的思念,目日夜夜年年月月……故乡的小河,在我梦中流过。历历景象,仿佛如昨。两岸柳絮,随风飘落。啊,清澈的溪流,何时再能吻它,让我尽情地触摸……注:郾城籍台南河南同乡会会员贾松坡先生,通过信函,寄回本人所作《故乡的小河》诗一首,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乡的小河@贾松坡$郾城籍台南河南同乡会!会员~~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山     
和珍 《政策》2008,(10):57-58
作为一名从山区农村走出来的国家公务员。我目睹了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也可以折射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雪     
终于下雪了,好大好大的雪!透过桌上绿茶升腾起的温暖和手中香烟缭绕出的静谧,平日里的嘈杂喧嚣竟烟消云散。在这飘雪的冬夜,我的思绪一如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自由而放纵。不知道此时的家乡也下雪了否。应该也有的,尽管那儿是江南,却仅仅是相对于北国的江南,而相对于典型的江南,只能算是江北了。我是很希望故乡这会儿下雪的,这样明年故乡的庄稼会有一个好收成,瑞雪兆丰年呐!乡亲们都盼着呢。树叶绿了又黄,庄稼割了又长,那缕袅袅升腾的炊烟,总是伴我在梦中;鸡鸣犬吠声近了又远,山影浓了又淡,故乡的风,总是轻轻拍打我的睡眠;冬天的河水流远了,但…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年味     
《小康》2018,(6)
春节的民俗就像磁石一般,将天南海北、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这便是传统的力量,正如民俗专家所言,"民俗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新旧民俗也在时代变迁下兼容并包,年味,在一年365天当中,其实一直都在,中国的年味,故乡的年味,从未变淡。  相似文献   

15.
故乡的大山     
我的故乡在云县涌宝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群山怀抱,风景优美,空气清鲜,在那贫瘠却又充满生机的热土上,有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但最让我留恋的还是故乡的大山。在异乡繁华和喧闹的城市里,在钢筋林立的高楼大厦间透过的缕缕阳光中。我走在清洁又宽敞的大街,看着熟悉而又陌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小河     
基层统战干部大都身兼数职,工作精力容易分散,要做好统战工作需要学会"弹钢琴",妥善处理好统战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故乡     
当人们把语言当做交际工具使用的时候,它仅仅是工具,就像人类所有的文明。不知从哪一天开始,语言像血肉一样和人的心灵结为一体。或言说,它成了一枚万能钥匙。通过它,还可以走进童年、爱情和故乡。   画家黄永玉 70多岁时回故乡江渚建一小楼。旧址塌朽,曾作乡民猪圈。黄的新楼得窗极多,共 107窗,为的是多入村语,饱览乡情。大画家住在这里十分舒服,说“鸡鸣狗叫,都是温暖;吵架骂娘,融成乡音”。   所谓温暖,是语言的泉水催生了心地的青草。而所有不属于湘西的议论、尺度或哲学,无论多么庄严,一律被乡音摒弃在外。 70多岁…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鸟     
故乡的鸟与童年连在一起。它们是随着我童年的流逝而声容渐疏的。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我来说,涤头是柳杉千年的守望和爷爷花白的胡子,是古井打水颤颤迈开的步履,是奔跑的放学路和拔草砍柴的天光云影。我试着无限度地接近,从物理空间上,这不难做到。从屏南城关出发,二级路穿村而过,6公里距离,现今居然有1元的公交车就能到达。穿行在那熟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呼唤     
赵辉 《台声》2007,(12):41-43
田富达,本名尤明·巴都,曾用名林茂枝。1929年7月出生于台湾新竹关西的泰雅族部落。194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5月进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华北军政大学第一期毕业,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上海市税务局、上海市总工会虹口处工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专员,全国人大民委委员兼调查研究组副组长,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理事、领导小组成员,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1997年至今任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与人合著《高山族》、《高山族民俗》等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