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和国民启蒙裹挟在世界性的城市化潮流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城市社会还处于动荡和未成形的状态中,就已经以启蒙的姿态介入到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中去。本文主要从《野草》中的城市"陌生人"形象出发,对《野草》中涉及到城市现实空间的篇章进行市民形象和城市伦理分析,探讨身处早期城市社会的鲁迅对市民底层空间的观察和反思。《野草》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陌生人"群体,他们无处不在,形成对"精神界战士"的鲁迅构成牵制、拉扯和制约的力量;他们通过"立论"与"闲谈",形成"陌生人"的日常生活策略;他们在"物"的主宰下形成对金钱异化的群体。鲁迅对"陌生人"群体的批判体现了他在城市写作中更为重视在精神层面上对都市生活中"人"的思考和发现,从而也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市民批判。  相似文献   

2.
关于鲁迅的散文诗《雪》的主题,论者一般都认为是表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现实的抨击。这个看法应该说是正确的。然而闵抗生同志在《<野草·雪>主题探索》(载《南京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鲁迅神往的是象征着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检察官》2020,(7):F0003-F0003
为充分展示十九大以来检察事业的新发展、新成效、新气象,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中国检察官》杂志社2019年推出"最美检察角"活动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2020年,《中国检察官》杂志将以"最美检察瞬间"为主题长期征集摄影作品。内容要求作品可以从不同的创作角度,展示检察官眼中最美、最具特色的检察工作瞬间。  相似文献   

4.
《中国检察官》2020,(8):F0003-F0003
为充分展示十九大以来检察事业的新发展、新成效、新气象,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建设,《中国检察官》杂志社2019年推出"最美检察角"活动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2020年,《中国检察官》杂志将以"最美检察瞬间"为主题长期征集摄影作品。内容要求作品可以从不同的创作角度,展示检察官眼中最美、最具特色的检察工作瞬间。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说:“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这是鲁迅对这一时期自己文艺创作的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2011年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启动"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并在2012年、2013年公布了两批共37个"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为推进创建"公交都市",多地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实现公共交通的空间优先,截止到2014年全国已建成公交专用车道6897.3公里。但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史略》专篇讨论《野叟曝言》、《镜花缘》、《燕山外史》及《蟫史》四部小说并名之"以小说见才学者"时,并非基于类型归纳或文体判断而言。这些小说依旧被归入"神魔小说"或才子佳人型的"世情小说"中。鲁迅此举实为强调此类小说写作者"自寓"、"寄慨"的创作倾向,突出"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于小说史的叙述意义,是其建构"从无意为小说向有意为小说演进"的小说史演进规律之目的使然。这些意图及采用列举式的评判模式,导致《史略》并未妥善处理此类小说作者创作意图与作品实际书写之间的冲突,致使"以小说见才学者"最终偏向析解作者创作意图之一面。学者将"以小说见才学者"曲解为"才学小说"等,并当作重要的小说类型,进一步偏离鲁迅本意。关注古代小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以小说见才学者"创作现象,将比拘囿于"才学小说"从概念到概念的圈定之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对鲁迅先生笔下的浙东“二丑”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只能囫囵吞枣地粗读《二丑艺术》,甚感遗憾。最近,在报纸看到《圈点浙江四大“腐败名托儿”》(3月21日《服务导报》),觉得像鲁迅先生刻画的“二丑”角色,翻出鲁迅先生的作品来重读,我真对鲁迅先生佩服至极———这四个“腐败名托儿”早就被鲁迅先生脸谱化了,这四个“二丑”给世人上演了一场浙江的地方戏!鲁迅先生说,“二丑”和小丑不同,身份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看看这四大名“托儿”,果然如此,身份因贪官而鸡升,干的都是坏到骨子里的事儿:臭名昭著的瑞安“地下组织部长”陈时…  相似文献   

9.
萧凯 《新法规月刊》2008,(2):141-152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坚持和实现,而"法理台独"的用意正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否定和废弃。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辩驳。根据条约法,《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应当成为规范台湾法律地位的权威国际法文件,中国于二战后重新对台湾行使主权。根据国家构成理论,台湾不满足国家构成的要件,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而只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各国的长期和普遍的实践亦已证明,"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一项国际习惯,构成了对各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条习惯国际法规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心城市K企业的深入调研,在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背景下,从劳动合同签订、工时、工资、同工同酬、社会保险和劳务派遣公司的不同角度总结了当前劳动者保护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