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两制”下的中国法律体系 ,是以主要在中国内地实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主干 ,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各自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一国两制”下的中国法律体系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体系共存 ,含有属于三种不同法系的法律 ,出现四个不同法域的区际法律冲突  相似文献   

2.
香港、澳门回归以后,中国从单一的法制国家向多元的法制体系转化,由于各法域法律制度的差异所带来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越来越多,本着“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法的立法精神,两岸三地应通过开展区际司法协助来解决区际间的法律冲突问题,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各法域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我国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与世界上其他复合法域国家的区际法律冲突相比 ,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除了具有一般区际法律冲突的特点外 ,还具有其自己的鲜明特点。1.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是“一国两制”下的冲突。中国的区际法律冲突既有同一社会制度下的法律冲突 ,又有不同社会制度间的法律冲突 ,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具有的一个特点。迄今为止 ,世界上现有的区际法律冲突都是“一国一制”的法律冲突 ,这些国家内尽管存在着不同的法律 ,但其政治、经济制度是一致的 ,仅仅在法律规定、法律形式上不同。如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区域法律冲突 ,…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提出的战略方针。“一国两制”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是其政治构想法律化的具体表现。香港、澳门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法律构想之下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规”制度是党的权力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调查措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具有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在宪政理念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两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使其制度化与法制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英国普通法是多种法律文化混合生成的,具有一种“混合性”的特征。普通法的“混合性”,既指其历史渊源的多样性,也指其法律内容的有机性。中央集权的强化是推动普通法“混合性”特征形成的政治要素,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相通、深厚的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传统、实用主义的法律风格是影响这一特征形成的法律要素。借鉴普通法“混合性”特征及其形成的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应当混合现有的传统法、苏联法、欧美法等法律文化。在混合过程中,要重视政治权力的积极作用,珍惜传统法律文化,采取实用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大陆与香港具有不同的法律传统。香港回归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对《香港基本法》进行了三次解释,从而引发了各方的争议。对人大释法的权限与程序的合法性进行法律分析,人大三次释法符合一国两制下的法律解释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的司法框架决定了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法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刑事管辖法律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整个刑事法律冲突的起点 ,是解决刑事法律冲突首先要确定的问题 ;本文拟就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法律冲突的特征 ,不同法域的刑事管辖的差异 ,法律冲突的表现 ,解决冲突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具体规则进行探讨 ,以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传统法文化是在中国具体的民族环境和地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已成了民族的法文化。在21世纪中国迈向法治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中的许多观点并没有过时,我们将其与现代法治原则进行创造性的对接,就可能形成在一国两制格局下中国四地区不同法域都愿接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法的要素.西方法哲学界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是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认为法律就是“主权者的命令”;第二种是哈特的“法律规则说”,认为法律是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第三种是德沃金的“规则——原则——政策说”,认为法的要素不仅包括规则,还包括原则和政策;第四种是庞德的“律令——技术——理想说”,认为法律是由律令、技术和理想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中的“律令成分”又是由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组成的复杂体系。不同的学说理论代表了不同的学术立场。并具有不同的学术价值,其中蕴涵了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19年中央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初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港澳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密,尤其在经贸合作领域,香港和广东的关系犹如“前店后厂”。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实践不同,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国两制”下的一次重大探索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有其特殊地位,粤港澳三地三种不同的关税区具有不同的制度和法律,应在维护“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探索三地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一国两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地位以及国体、政体、职能的重要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是继“一国一制”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之后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进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文章认为“一国两制”下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人民的范围更加扩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香港特区民主政治体制既有天然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并阐述了国家对内职能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准可以归结为“法律部门齐备”与“内部结构成体系”,从这一标准出发,以宪法为基础、以三大实体法与三大程序法为骨干、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业已形成。但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法律体系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法律体系有必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完善:加强社会法的制定;加快民法典、行政程序法等法典的出台;提高立法质量,重视法律的文化支撑与实施效果;加强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与协调;重视制定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香港现行法律属英国普通法系,包括普通法及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和习惯法。香港刑事证据制度是香港法律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大陆刑事证据制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二者进行系统的比较,有助于鉴别优劣,完善刑事证据立法;也有助于解决一九九七年以后“一国两制”下诉讼程序的适用问题。一、两种不同的证据制度大陆和香港的刑事证据制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证据制度。第一,两者性质不同。大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人们对法律体系的建立也提出了诸多看法。综合之,无非反映了两种观念,一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多注重在经济法制体系上的“市场”因素,后者主要指所有法律部门及  相似文献   

16.
法治化是当代中国对外开放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是法治化的“法”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的“法”,它是中国打开国门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母体中,这种法必然会和中国的传统社会产生冲突,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的必然结果。法律必须以社会为基础,面对陌生的法律文化,中国传统社会应当如何应对?法律与社会之间又该怎样互动和博弈?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和当代国家极力推行的法律制度的内在张力来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7.
在民法上,“法律行为”向为建立法律关系之基础,亦为民法体系中之重要核心。中国大陆民法总则编建议稿有关“法律行为”之规定,亦为民法核心之一,且其规范之条文,系重要民法立法。而“法律行为”可谓已成为任何一种民法之基础。法律行为之存在,在某些情状下仍有可能衍生“无效”之问题。在我国台湾地区,法律行为之无效,系指按照法律之一定条件,对于已成立之法律行为进行评价后,所得之否定性结论。然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与现行制度,例如不当得利、物上请求权或第二百四十七条之给付不能、第九百七十九条之1订婚赠与物之返还等,规范上明显冲突。该民法第113条为大陆民法所无,故有就海峡两岸相关概念加以比较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主权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以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以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为非主体的国家结构形式。 目前,“一国两制”不仅是一种战略构想和方针政策,同时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国两制”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有不同的涵义和相对独立性,又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可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三者分别具这一总体范畴,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现实基础和客观具有极其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目标,九届全国人大又提出了"在本届任期内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与"形成"是两个不同阶段的立法规划目标;法治国家实现的时间表与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相衔接;现存的社会关系是法律体系设计的根据;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