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累犯、惯犯难审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审讯方法不合适、证据观念不正确、羁押场所不规范是公安部门和干警主观方面原因;累犯、惯犯自身的心理特点、复杂经历,现行的侦审一体化和律师介入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客观方面原因。审讯人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审讯技巧,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规范看守部门职能;突破累犯、惯犯心理防线,查实累犯、惯犯身份,适应侦审一体化制度,加强对侦查阶段介入律师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疑难案件有其自身的表现形式,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犯罪嫌疑人拒绝供述自己所犯的罪行,同时也因为侦查主体在认定犯罪时证据不足。新形势下在对疑难案件的审讯中,应当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拒供心理,应当重视"党的领导、群众路线"的中国公安特色,应当提倡侦查审讯的措施和手段的出新其中,主要是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科学地开展刑事侦查活动。  相似文献   

3.
浅析惯犯常用的反讯问伎俩及讯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犯常用的反讯问伎俩。惯犯拒供的心理特点。对惯犯讯问的对策:充分准备、积极深挖、引而不发、迂回渐进、使用证据、教育感化和发挥辅助讯问对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形式,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经济基础和犯罪手段等方面的特性决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受审中一般缺乏法制观念、侥幸和畏罪心理严重、意志薄弱而求生欲望强烈,审讯工作应周密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注意收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缴械投降,坦白交代,往往要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在使用讯问谋略时如果不把握好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入非法讯问的泥潭。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我国应设立适合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审讯期间,审讯人员不仅凭借自己法律地位进行审讯,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斗争。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必然要采取各种反审讯的方法,企图满混过关。审讯人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制定审讯策略,如:试探摸底,加强心理攻势,施加心理压力,运用政策攻心,制造错觉,欲擒故纵,情感激发等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一项复杂的心理交往活动,但这种交往又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是审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带有心理冲突性的交往。本文从审讯活动心理准备阶段和展开初期入手,对审讯双方心理关系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拟为审讯计划和审讯对策的制定提出心理学依据。进而增强审讯人员的实战水平和能力,实现审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反对扩大特别累犯适用范围的观点不可取,《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六十六条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特别累犯”规定的基础上,扩大增加了“恐怖活动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两种特别累犯。刑法第六十六条特别累犯与刑法第三百五十六条毒品累犯具有相同的累犯性质,即两法条与刑法第六十五条普通累犯规定相比都带有“特别性”的本质属性,其区别仅仅是在立法表现形式上一个规定在刑法总则而另一个规定在刑法分则而已。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的特别累犯条款应当重构,具体方案包括特别累犯条款规定中的不同种罪名宜可构成特别累犯,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特别累犯”两条款应予合并,以及增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类犯罪、走私类犯罪、侵犯财产罪、淫秽物品犯罪等类罪的特别累犯。  相似文献   

9.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著明的军事论著 ,它所提倡的战略思想与当今侦查讯问的有关理论有着内在的联系。侦查讯问工作中运用军事思想 ,借鉴其策略战术 ,必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对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索,是审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审讯工作实践提出来的合理化策略,是审讯人员主动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原因、动机寻找一个在道德上符合情理的理由,以降低其罪责感,缓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失衡状态,从而突破其心理防线,改变其态度,敦促其采取外显的行为反应的一种利导型审讯方法。目前,侦查讯问实践中尚存在合理化策略的运用频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突破合理化策略运用的现实困境,应加强研究。基于合理化策略的内在逻辑,该策略运用前应做好心理重建,运用中要把握好时机并遵循角色迁移、移情共振、动因合理化、结果同向等步骤。  相似文献   

12.
侦查讯问学模拟教学就是将侦查讯问的实践内容搬到课堂上,融入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模拟侦查员和犯罪嫌疑人来感受讯问的场景和气氛,增强学生对讯问的切身感受。在内容设置上包括第一次讯问、续审、讯问策略和方法的模拟训练,以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审讯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审讯中,有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畏罪、侥幸、抗拒、绝望等,同时,有罪嫌疑人心理活动一般要经过对抗相持到动摇反复再到供述罪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无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泰然自若、愤慨不满、忧心忡忡等。对此,审讯人员应根据嫌疑人的出身、自然简历、家庭组成、社会背景、审讯环境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判,以提出了相应的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通过对意大利学者加罗法洛《犯罪学》一书的阅读受到启发 ,对累犯的概念及其改造难度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俗语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此色俗指人类常常表现出的一种细微表情,是人们在不经意间通过一些表情把内心的想法表达给对方的一种行为方式。公安机关在侦查审讯中有效地运用微表情观察技巧,能够在辨认被讯问人员是否有隐藏犯罪行为时起到突破作用,是审讯过程中抓住其最真实心理活动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信息存在的时间极短,但就是因为这些举动是不经意的,往往会在侦查讯问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使讯问有针对性、目的性,避免冤假错案,有助于提高审讯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在认识方面存在偏见和注意力分散等消极心理,在情绪情感方面存在急躁情绪、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等消极心理,在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从众心理、信心不足、优柔寡断和缺乏自制等消极心理。从某种角度讲,侦查人员心理素质的优劣制约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从而决定着讯问的成败。因此,自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在侦查讯问中积极主动地对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进行有效的调控,是适应侦查讯问要求,实现侦查讯问既定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侦查讯问过程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展开相互心理较量的过程。在这场心理博弈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侦查人员讯问策略的选择。侦查人员要从行动策略角度出发,可以通过讯问环境的设置,讯问人员的更换,异地审讯等技巧保持讯问的主动性,从而改变嫌疑人的心理结构,使侦查员的讯问目的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8.
经过心理测试,嫌疑人主观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已不同于测试前。准确而清晰地把握这种差异性的变化,结合由心理测试所获得的嫌疑人心理信息,选择合适的审讯策略和技巧,会有效地瓦解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防线,促使其作有罪供述、交待案情,提高案件的侦破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侦查讯问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采取合理的讯问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它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推进讯问工作的进程,获取有利的信息,达到侦破案件的目的。本文从侦查讯问的结构体系人手,在阐述了相关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讯问中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也谈制止刑讯逼供--从制约讯问权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应当有所制约,这是贯穿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我国侦查机关对于各自权限内的案件,有独立的决定权,导致侦查讯问在侦查机关单方控制下进行,几乎受不到任何制约.刑讯逼供作为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的表现,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滋长和蔓延的.制止刑讯逼供,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制约侦查讯问权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