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相较在校学生样本,我国正在服刑的青少年犯具有其显著的样本群体特征,尤其是日常行为具有明显的反规范和不良性表征。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家庭功能、亲子关系、社区环境、同伴关系与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甚为深远。整体上看,相较普通学生,青少年犯的家庭功能较为欠缺、与双亲关系较差、社区周边环境一般、对同伴信任度较低、学校对其教育成效也较弱;此外,青少年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偏低。在犯罪模式上,青少年犯罪也具有典型特征,如偏好抢劫犯罪、偏好共同犯罪、偏好街头作案等。在司法处遇上,司法机关对青少年犯的刑罚适用普遍倾向于轻缓化,但青少年犯的矫治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毒害的两大因素,网络暴力信息催生青少年暴力型犯罪,网络色情信息催生青少年性犯罪,网络负面信息与青少年的犯罪生成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实践中,只有通过对危害信息的传播源、传播途径、受害者自身三条进路综合治理,才能阻截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情动于衷而言于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是人们用来抒情表意的,歌词是歌曲的核心.对歌词的研究有助于推进音乐事业的积极发展,本研究就歌词的繁荣和忧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以一个县级市2000年至2013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为分析基础,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即团伙侵财犯罪突出,犯罪年龄集中化,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诱因简单化,犯罪主体文化水平偏低,犯罪手段成人化、农村居民占多数;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做好禁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毒品泛滥地区进行重点整治,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也是深化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举措。甘肃东乡县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故应分析其毒品犯罪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明晰当地毒品犯罪案件侦查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毒品犯罪的应对建议、措施,以期为该地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6.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 ,我们在福建省少管所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 ,结果表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值显著偏低 ,尤其是对情绪特征的评估显示情绪不稳定性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犯罪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犯罪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稳定的情绪状态是实现教育管理任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犯罪受害人心理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对“犯罪”这一社会事件进行系统性分析,不难看出受害人心理与犯罪人心理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看出其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犯罪受害人心理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犯罪原因的理解, 为完善犯罪预防体系提供依据, 也可以使我们从中更全面地把握犯罪人心理, 为更好地揭露、打击犯罪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当前,基层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相当部分人持忧虑的态度。忧虑矛盾增长的同时,忧虑在处理矛盾中部分群众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激进行为,忧虑干群关系不融洽、得不到上级的理解、被污名化等,由此产生不出事的消极心态。社会矛盾的全面压力、行政体制的压力、群众的压力是导致基层干部忧虑心态的重要原因。基层干部忧虑心态的疏导可以从完善考核机制、改善自身形象、教育群众依法办事等方面入手,在亲民的同时也要亲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9.
对s市M区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城市涉嫌犯罪的少数民族人员以无任何前科记录的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外来男性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实施的犯罪行为比较轻,相对集中于盗窃罪,寻衅滋事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等几个罪名;共同犯罪的规模较小,共同犯罪人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作案手段多元化、相对平和,重特大案件罕见;适用刑罚比较轻缓,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为主。城市少数民族人员犯罪并不是严重的社会现象,其数量和严重程度远远低于汉族人犯罪。因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应当特殊化,应当在人口流动和城镇化的背景下,理性客观地对待少数民族人员犯罪问题,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采取措施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大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在犯罪成因上,企业家犯罪不同于传统的街头犯罪,外在环境与制度条件对企业家队伍的成长方式及其追逐财富的路径选择具有很强的建构性。透过245起具有统计价值的企业家犯罪案例中的罪名结构特征,可以具体地说明企业家犯罪的制度性成因:融资类犯罪比重大凸显民企融资的制度性瓶颈;受贿罪突出反映出国有企业家制度性的角色错位;国有、民营企业家罪名差异显现市场公平竞争的不足;民营企业家的主要罪名分布反映出刑事手段介入市场活动的泛化倾向;背信犯罪的高发折射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制约导致在发挥作用时形同虚设。用社区矫正的方式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具有积极意义。国外一些国家在社区矫正方面已各形成一套独特的矫正模式。创设中国模式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要贯彻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具体制度和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社区矫正系统,并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2.
湘北某市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呈现的和国内媒体已披露的大量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从二十世纪 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黑恶犯罪滋生、发展、蔓延的过程。把握这一过程 ,有助于对中国当代黑恶犯罪现状作出基本估价 ,对中国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类型和黑恶势力蔓延的主要原因进行较为中肯的分析 ,从而从宏观上提出遏制中国当代黑恶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贪污贿赂犯罪作为经济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在诸多矛盾的纠合过程中使得当代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的个人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距扩大到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程度。提高贪污贿赂犯罪的成本 ,降低其收益是遏制此类犯罪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贫困人口犯罪为视角考察贫困与犯罪的关系,可知贫困与犯罪虽然不是必然的链接,但是贫困与犯罪率之间有很强的正效应.经济贫困、心理失衡、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贫富分化、亚文化等与贫困者相关的因素,对贫困者走向犯罪有着很强的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犯罪成员的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的变化规律、犯罪的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的实证研究,将对研究犯罪对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心理轨迹的发展为线索研究犯罪心理,试图揭示犯罪的深层心理动机,以期引起人们对个体关键期身心发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枫桥经验"就是以人为本、立足社区、强调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和谐的犯罪控制模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实行群防群治、推动治安工作社会化是其重要特色。借鉴"枫桥经验"的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工作机制的规范化,推动矫正力量的社会化,实现矫正载体多样化和矫正方式人性化。"枫桥经验"完全契合了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因此可以将"枫桥经验"的精髓融入我国社区警务战略之中,使"枫桥经验"借助于社区警务的发展而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8.
犯罪既遂标准新论——以犯罪客体为判断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针对犯罪既遂认定标准主要存在三种学说,即犯罪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构成要件齐备说,三种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也都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在保留其优点,填补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犯罪客体受实际侵害或者有现实危险说,从本质上揭示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差别并为犯罪既遂的认定统一了标准,该说具有明显的理论优越性,能更好地保障刑罚功能和刑法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监狱承担着着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罪犯在服刑过程中,在严格监管的重压之下,易产生逃离监管的思想,一旦出现犯罪机会,思想就极有可能转化为实际行为,发生脱逃犯罪。从实际工作出发,可以狱内犯罪的原因及机会为视角,分析狱内脱逃犯罪发生的风险,提出相应的脱逃犯罪的预防策略,为狱内脱逃犯罪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侦查心理的角度,作案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行为互动和心理互动。显露的矛盾冲突、隐蔽的情绪冲动、潜在的事态危机中,都表现着被害的可能性;犯罪与被害的激情状态、应激状态、分心状态,或其反常行为里,都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所以,斯德哥尔摩现象、犯罪与被害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复杂性等,都是案件侦查需要关注的心理现象、行为特点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