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西艳 《学理论》2012,(17):275-276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印象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印象理论有利于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规避受教育者的认知偏差,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社会印象理论应当遵循社会印象理论中社会印象形成及印象整饬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过程中诸环境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建设的规律主要有协调控制规律、能动受动规律和适应超越规律等。  相似文献   

4.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 ,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它特有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阶段和基本环节共同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 (教育主体 )、受教育者 (教育客体 )、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  相似文献   

5.
潘瑾菁 《学理论》2013,(29):363-365
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社会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趋势。要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是家庭、社会、学校、国家每个环节,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再通过各个系统及部门的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社会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6.
邱德明 《学理论》2011,(13):299-300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无位、无力、无效"等现象。学生通常不太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给学生所开设的诸课程中处于考试前临时突击得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取得的授课效果不佳等现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政治理论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  相似文献   

7.
柳春光 《学理论》2014,(6):276-277
网络时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不断弱化。这促使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现代化、网络化的需要,以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手段、更新方法、增加新阵地、提高其实效性的需要。因此,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是西方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解析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并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构建了罗杰斯教育理念下的人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对此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传统教育模式和社会环境、教育对象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该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态势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要注意尊重大学生成长和心理活动规律原则、政治观教育内容适时性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想结合原则,要正确处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政治观教育与政治知识教育的关系、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政治观理论教育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欧秋成 《学理论》2010,(22):292-29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一种特殊的矛盾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反映着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并且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发展水平与方向。从矛盾视角分析,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着力构建高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1)
政治信仰是信仰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影响下,通过对政治认知对象的全面了解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解决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和现实社会政治的迫切需要,为此,青年大学生需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开展科学的政治信仰教育。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问题日益迫切,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路径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生活化既是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曾晓娟  闫学军 《学理论》2012,(28):123-125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及政治心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关系到未来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的良性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政治心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思想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实践性改革,成立学生党支部和思想政治理论社团等培养学生积极政治心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辅导员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苏州大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珺  蔡海飞 《学理论》2010,(15):174-17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辅导员博客是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媒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以及访谈等方法,对辅导员博客的认知程度、辅导员博客的利用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推动博客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等一系列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面临着严峻挑战,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西化、形式化、边缘化、教条化等错误倾向,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接班人培养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观教育,一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二是要注重社会主义观教育内容的丰富与鲜活;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观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现着多维矛盾,即: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内涵认知肤浅性,专业学习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学习消极性,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强势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弱势性。在大学生与传统文化若即若离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应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沈浩  李卫红  李文丽 《学理论》2013,(12):377-37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同时,重点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治参与的线上渠道不断扩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其政治表达乃至政治参与的主渠道。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以浙江省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身等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1)
随着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等现象日益突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增强实效性: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最终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的目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5)
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存在生活方式不健康,变相虐待生命;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生命耐挫力弱等问题。为此,优化大学生生命观的对策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生命教育,激发生命价值;社会实践活动彰显生命教育,增强生命体验;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20.
谭璐  韦鸿鹏 《学理论》2009,(20):214-215
全球观教育是全球化背景下公共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从全球观教育理念、内容安排和教育指向,全面阐述了全球观教育的内涵。它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视野.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一代大学生,有助于培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全球公民。并提出了全球观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