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辑 《工友》2011,(8):56-56
没有人有耐心听你讲完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没有人喜欢听你抱怨生活,因为每个人雄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这世界愿意倾听,习惯沉默的人,难得几个。我再也不想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过往,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荒芜,还是交给时间,慢慢淡漠。  相似文献   

2.
上司毕竟是上司,拒绝上司还是很需要一点勇气的。但是,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策略。虚与委蛇法此项方法应付不体恤下属的上司最为有效。有时候上司不方便挺身而出与人真刀真枪地干,这时他很可能把你推出去打头阵,比如应付各类矛盾。你不想当替罪羊但又不可能高挂免战牌,最好设法拖延,看事情是否会有转机再说不迟。一旦事情有回旋余地,上司也不会将你牺牲得过于彻底。上层路线法不要以为走上层路线既不  相似文献   

3.
领导算命     
翟杰 《工友》2014,(11):56-56
正周末,我突然接到张局长打来的电话:"小翟,你到我家来一趟,我有点事情。"作为张局长的专职司机,听领导这么一说,我岂敢怠慢,开车便向张局长家驶去。当我敲开张局长的门,只见他耷拉着脑袋正在沙发上抽烟。短暂的沉默之后,张局长深吸一口气,说:"小翟,你我这么多年,有些事情我也不想瞒你,昨天我做了个梦……"张局长告诉我,他梦见自己在官场上遇到了大麻  相似文献   

4.
蹿红秘诀     
如今的文坛已不是清净之地了,到处都是刀光剑影,一不小心就被别人砍一刀,或是一不小心就砍了别人。要想在文坛迅速蹿红,而且也跻身于名人之列,也得掌握一些诀窍。第一蹿红的方法是骂,而且要骂名人。最好的方法是骂过世的名人,最好是近代的,因为无论学者还是老百姓对这些人都是很熟悉的。当然,骂现在活着的外国名人也是不错的方法,因为没有谁那么老大远地来找你打官司。等你一骂成名之后,你就想骂谁就骂谁了,你骂别人脸上有光,被骂的人脸上也有光,他虽然嘴上说要和你打官司,其实他自己巴不得天天有人骂,媒体上也好天天有他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天,一位朋友带着她2岁的儿子和一家两口子见面,女人相见就是话多,朋友连忙教儿子:“叫姨妈,叫姨妈。”儿子却不领情,伸手去抓“姨妈”脖子上的项链,朋友赶忙制止:“别抓,别抓,小心抓烂了你张大爹给你姨妈买的名贵项链!”这位“姨妈”一听“名贵”二字,仿佛被捅着了马蜂窝,立即以前所未见的流畅的表达历数老公的过失:“他?买哪样喽?他那根皮带还是我给他买的,他一样也不会买嘎!”我的天哪,她一辈子难道连一句玩笑也不会开吗?那颗看似聪明的脑袋难道就没有一点随机应变的能力吗?随便编个什么理由都能应付啊,甚至,沉默,或者微笑,都是给自己男人最好的面子。你猜猜“张大爹”怎么着?  相似文献   

6.
快下班的时候,部门经理把我叫到他屋子里,劈头盖睑就训了我一顿。我先是吓了一跳,接着噤若寒蝉,因为这家伙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你要是不想干了,马上卷铺盖走人!”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这么一份工作,干吗没有来由地就让我走人?不就是材料上写错了几个字吗?也不至于这么挤兑人啊!不过,后来听着听  相似文献   

7.
很多时候婚姻被比喻成穿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有的人选择了一双流行而摩登的鞋,却不适合他,有的人选择了最实用的鞋子,但样子却一般,脚舒服了人却是不甘心,因为总有人说你的鞋子款式过时了,都想找一双又漂亮又舒适的鞋子,都想鱼和熊掌兼得。人是多么贪婪啊,对爱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张勇 《农村青年》2014,(2):54-55
“黑律师”,是指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却打着“公民代理”旗号,专门以公民身份或者其他手段冒充律师,为当事人代理诉讼和非诉讼服务,从中牟利的非法律代理人员。案例一:小张家在农村,进城做生意的他遇到对方拖欠货款的问题,十分苦恼。他决定到法院起诉对方,可不太懂法律,又不想多花钱请律师,就找了一个四处发名片自称能打官司的人。  相似文献   

9.
朱瑾洁 《农村青年》2013,(10):50-50
夜深了,王老汉毫无睡意,心里想想这儿想想那儿,满是说不出的味。他开了电灯,起身下床在屋里来来回回走动着,走动一会儿,他凝神看着墙上老伴的遗照,慢声慢语地小声说:“孩他娘,明天我和咱孩儿都要去敬老院生活了。说心里话,我真不想离开咱这个家!可我这一个岁数,已经小八十了,咱孩儿也五十岁了。他要是不傻,咱一家子也是子孙满堂,早享清福了。你走的时候牵挂我也牵挂咱孩儿,现在跟你说一声,你不用再多操心了。赶明儿啊,我和孩儿就跳出苦海喽!俺爷俩都进敬老院,政府说了啥都管。不用种地,管吃管住管治病,还能看电视听戏,你就放心吧……”  相似文献   

10.
在巴黎市中心繁华的第七大街,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辆黑色的防弹轿车在一幢公寓前停下,然后一个人匆匆从车里下来走进屋内。他不是别人,正是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他去干什么?几乎一半的巴黎人都有点知情,但谁都不想太认真地去论证。因为与英、美不同,法国人对政治家有情人从不大惊小怪,有的人甚至说:“我们是法国人,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人,如果总统没情人反而令我们担心。“法国政客们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新闻媒体曝光。相反,不少记者与政府机构关系十分友好,像财政部长与卫生部长本身就同一些名记者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心扉:我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兵(化名),我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王兵生性文弱,但人正直善良,我相比他而言是一个豪爽人,所以从小到大,我和他是一对很般配的哥俩。他一年前结了婚,妻子在一家医院做护士,人漂亮活泼。记得他们结婚那天,还是我当的伴郎。我上班的地点离王兵的新家不远,加上我是一个单身汉,父母家又在外地,也就时常去王兵家“蹭“饭吃,王兵有时候在,有时候不在,但不管他在不在,他妻子也对我很好,我也感  相似文献   

12.
百合 《工友》2011,(6):25-25
下班了或者节假日期间,领导安排你加班,你可以拒绝吗?原则上你可以说“不”,但如果你希望在单位有个好的发展前途甚至不想有一天面临“被炒”的结局,大多时候你还是会忍气吞声地服从。这是当前不少职场中人正面临的境遇。  相似文献   

13.
为你执着     
不知道什么时候已吹起了北风就这样在冷冷的夜里习惯了寂寞不在乎你懂不懂我沉默的守候想要对一个人温柔并不需要理由空出我的怀抱随时都为你保留我只是舍不得用双手把你反锁在我怀中  相似文献   

14.
钟天竺 《工友》2013,(8):58-58
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候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品种的橘子特别好吃啊等等时,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萝卜青菜,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很  相似文献   

15.
易安 《工友》2012,(9):22-23
留言板"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这首歌似乎唱出了许多现代人的心声,也似乎唱出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真实生活:卖萌的、装嫩的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超龄儿童",我们不禁感叹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6.
莫独 《时代风采》2006,(2):43-44
午夜,与一杯茶独坐落座。清香袅娜。暧暖地,面对面,面对一个属于共同的秋夜。是你把我的今夜温暖,还是我把你的今夜照亮? 是你把我的今夜丰富,还是我把你的今夜拥抱? 似水柔情的灯光。朦胧成我们触手轻吻的背景;无边无际的沉默,把想说不想说的一切表达。与你独自在一起的时候,我从来不关心夜的长短。太多的故事,和浮躁的白天一起被关在夜外;一些不知轻重的话题,挤在脚下,争先恐后欲爬上桌面亮相。或企求获取你的一缕余香。你一次次续上的不是水啊!是我一腔的心思。你总是在不经意地下降水位的瞬间,常常不知不觉就把我郁结尘念的心间释空。  相似文献   

17.
雪立在这家广告设计公司已经有点年头了,要说工作技能,她丝毫不比其他同事差,在有些方面还是很有创意的,部门里的人都认为她很有潜力,连总经理都曾鼓励她:“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我们这里提升的机会很多哟。”在公司做得久了,谁不想搏个升职的机会,也算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雪立何尝不想这样,可就是找不到“感觉”。  相似文献   

18.
格林 《工友》2013,(11):50-51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当不抱怨的时候,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相似文献   

19.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记者董倩对他进行了专访。董倩问:"您幸福吗?"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董倩引导:"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回答:"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20.
如水的朋友     
孟庆果 《工友》2010,(11):60-61
当你左右为难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人,肯定是他,他能读懂你的忧伤,也明白你的需要,他知道你身处的环境,也了解你性格中的特质,他给你出的主意往往是最切合实际,也是最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