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竞争诉讼具有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主体广泛、成本较低等基本属性,需要实体法支撑,具有较高的程序价值,虽存在影响竞争诉讼实现的情况,但应构建起诉主体、竞争审判机构和特殊的竞争诉讼制度,并在非利害关系人起诉、调解、诉权处分等方面做出程序安排。  相似文献   

2.
养老机构绩效管理难在哪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承担着养老事业的示范和辐射功能。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公办养老机构规模日益扩大,所承担的集中养老的作用也逐步增强,但目前公办养老机构的绩效管理水平却无法与其承担的职能、规模相适应,存在考核主体单一、考核目标缺乏科学性、考核结果应用性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协商保障机制就是有利于社会组织与其他主体以及社会组织相互之间进行协商的各种制度性安排。主要包括:角色定位、协商基本程序规定、工作联系机制、协商结果的落实与反馈。从实践进程看,这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解决的路径主要有:依法确定社会组织在协商中的角色与地位;建立工作联系机制,为协商搭建平台;完善社会组织协商的流程;重视协商结果的落实与反馈。  相似文献   

4.
李建华 《求索》2022,(1):5-14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是伦理的载体,但在人如何成为伦理文化形态的载体问题上,存在着发生学意义上的不同理解,这主要体现为生物学与文化学的差异。伦理载体不一定是伦理实体,伦理实体只能是某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客观现实性、关系秩序性、权利对等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在具体的伦理生活中,伦理主体是实体性的主体,而伦理实体又是主体性的实体,但伦理实体与伦理主体不能等同或者直接同一。随着人的主体性的高扬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的对象化往往被视为伦理载体(自然)。由人的想象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还可以虚拟出伦理实体(网络),甚至直接把人自身"延伸"(机器人),导致伦理载体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形态,甚至出现了"虚化"的趋势。要保持伦理实体的"纯正",必须充分认识到伦理载体的限度,这种限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伦理本身的局限,另一个是人(伦)作为伦理载体的限定。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创造》2004,(11):16-17
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地方政府职能还未根本转变.政府机构虽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然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执法主体不明确、监督与执行混为一体等现象,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到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进行社会管理、开展公共服务上来,政府管了许多应该由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去管的事情,而该管的一些事情却没有管好,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况仍有发生.二是依法行政方面有差距.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朱金香教师职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发展。教师的劳动直接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同时也间接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社会和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对人的...  相似文献   

7.
一、人的需要对实践的决定作用人的需要是人的客观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对待社会的价值体系方面的一种特定状态。它既反映实现价值的愿望和能力,又是实现价值的活动和结果。正是人的需要,才保证人及其社会集团和整个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在现实世界中,小人有许多需要”,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女性合法权益保障中存在工作处境总体满意度偏低、合法权益落实中心理预期差距较大、同等待遇和两个优惠政策执行状况较差等问题。问题的外在成因,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于这种水平所导致的社会观念性差异、群体性歧视、制度性缺失以及行动性变异上。内在成因主要表现在女性自身素质的差异上。为此,全社会需要提高保护女性合法权益,尊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识;强化女性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建设和实施的信息反馈两大机制;推进妇联组织机构、女性就业制度、权益保障体系三项改革;抓好女性教育、技能培训、健美健身、社会救助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9.
政协委员作为政协工作的主体,主要是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提出提案、调研(视察)报告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意见建议,履行委员职责。能否真实客观地反馈社会呼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是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0.
所有制的价值意义使其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具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结构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从社会结构来看,公有制的存在符合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价值和物质追求,因而它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有与其它社会构成要素协调的必要性;从社会秩序的安排来看,社会根据各阶层的地位、作用和利益来安排秩序,使社会达到有序运转.公有制所表示的阶级的地位、作用、利益及变化决定了公有制在社会结构秩序中的安排和变化.结论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所有制比例的调整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的价值”问题逐渐为哲学界所关注。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拓展,理论界对于人的价值的探索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分歧与争论依然存在。现将近20年来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价值理论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术界对价值这个概念有多种界定,由此给人的价值的界定也带来了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人作为客体对主体(社会、群体、他人、自我)的效应,主要在于促进主体(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体)的发展、完善。第二种观点从“需要说”出发,认为人…  相似文献   

12.
与认识论领域里的主客体研究相对立,社会历史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即历史主客体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这一对概念的理解虽然还存在分歧,但一般说来,历史主体即是在历史中活动着的现实的人,而历史客体则是社会历史领域里的一切对象性存在,主要是人们所处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体系。历史主客体  相似文献   

13.
虽然香港政党产生、发展的历史只有约30年时间,但发展迅速,政党主体结构已比较完善,基本适应社会主要阶层利益表达的需要。由于香港社会存在的政治、阶层和官民三大分野,受制于香港社会分化的现状,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比较低。因在参选动力及选举热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香港工商资产阶层、中产阶层和草根阶层等主要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极不均衡,劳工等草根阶层是参与选举的主力军,导致香港政党的政治动员主要集中于基层。  相似文献   

14.
养老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机构,市场化供给是主流和方向。目前我国存在的养老服务供需失衡是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同时失灵造成的。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别较大,应同时借鉴北欧国家的政府出资、社会组织负责运营与英美国家的市场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在PPP模式的具体运用上借鉴万科模式,推动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并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基本格局。多种利益主体逐步孕育、发展、壮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发育的程度不同,他们争取和表达自己利益的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强势群体和弱势  相似文献   

16.
科学界定政治协商的主体,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职能、推进协商民主的基本前提。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政治协商的组织者和重要平台,其本身并不是政治协商主体。对此,统战系统和理论学术界在总体上是认同的,但也有一些同志先后提出不同看法,主要是认为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在政协内协商时人民政协是政治协商载体,在与人大、政府进行政治协商时人民政协可以作为政治协商主体。  相似文献   

17.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极其重要的范畴,我国哲学界对主客体问题的研究尚处在开拓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还没有取得一致性的意见。现将研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和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关于主体范畴的规定对于主体范畴的理解和规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人,是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人。主体不等于意识,它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体。主体是多层次的。就普遍性说,它是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整个人类,包括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就特殊性说,它是指作为认识者、实践者的社会集团,包括种族、民族、阶级、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18.
共同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形态,中、韩两国刑法典在共同犯罪人种类、共同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构成要件中的特殊问题如同时犯、片面共犯、共谋共同正犯、承继的共同正犯等问题的研究立场和结论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治理系统,治理功能的实现不再是民族国家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民族国家之间、民族国家与其他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以结构功能主义作为分析框架,分别从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和维持功能三个层面对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全球治理进行解读,认为非政府主体在全球治理结构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但并没有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同治理主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合作,也存在着冲突。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系统在促使治理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公共利益和弱势主体的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20.
文丽 《理论月刊》2003,42(1):54-55
从古代社会“以理制欲”为主导的欲望观到当今社会多元欲望观的形成,欲望在发挥着对社会和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社会和人一再地陷入困境之中。对欲望的道德调控是一个必须且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伦理及舆论导向建设,净化欲望主体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对欲望主体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道德选择能力、增强其道德责任意识。为人们最终形成合理的欲望观,实现自我及社会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