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我国高校扩招与高教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使高等教育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初中等教育的迅速普及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持续增大等状况相适应,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此次扩招增量之大、出台之急、响应之烈可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之最。对此次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看法各式各样,其中扩招后的教育质量问题最引人注目。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不可避免而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只有科学准确地从整体上认清和把握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以质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费渠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对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积极探求开拓经费增收的渠道对于顺利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伴随着扩招浪潮,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自然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实行教育公平,但政府硬性推行的结果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处境尴尬,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走出这种困惑,如何克服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借鉴他国大众化教育模式,寻找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路径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并在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随着社会的变革,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密切相关的。国际上依据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入学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阶段——入学率在15%以下。大众教育阶段——入学率在15%-50%之间,普及教育阶段——入学率在50%以上。这一划分通常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积极稳定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这一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接近或正在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大众化时期参与高校教学资源偏紧,政府、独立学院、参与高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之间权力关系错综复杂,独立学院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优化独立学院教学运行机制,提升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应采取以下对策:明晰独立学院产权属性,发挥组织机构最大效能;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针对性;教学监控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了“两级办学”体制,并从此开始实行“以区域化发展方式为主”的制度安排,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是,如果从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均衡化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制度安排的话,它既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同时又引起了区域高等教育差距化发展的趋势。这是今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确保大众化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以来,高等教育布局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发生了质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的现状、以及高等教育布局与区域经济和区域人口的关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整体上得到了优化,基本上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适应性:区域人口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关键性因素.但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角度看,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却呈现出外部均衡、内部非均衡;整体均衡、区域非均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确立为今后 5~ 10年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占全国高校总数约 5 0 %的地方工科院校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现在又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本文就地方工科院校与高等教育区域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系及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理论上,高等教育发展能促进新市民素质的提升,加速推进市民化进程,能够传承创新文化、突出体现区域城镇化特色,能带动产城融合发展,吸纳就业,能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在我国实践中,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大学城建设对城镇化发展应有的立体式带动效应并未尽如所愿,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失衡、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等是城市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难题,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同质化发展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经济建设需要脱节、就业难等问题也是城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民主思潮的广泛兴起,政治军事的不断刺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发达国家迅速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其规模调控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充分的思想认识、有力的政策保障、合理的模式选择和适宜的结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计划严控、跃进发展、调整压缩、快速增长和迅猛扩张几个时期后,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财政危机、结构失衡、质量滑坡和就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