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千 《工会论坛》2010,16(1):147-149
通感现象在欧洲很早就被发现,并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在中国由钱钟书1962年提出后才在学界引起注意。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并没有提出通感一词,但通感在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中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与中国古代佛道思想的兴盛不无关系。佛教的“圆通”教义和道家的“内通”的观点影响中国古代诗人,使通感得以运用在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人生如同他的诗篇一样,本身就是一首诗、一曲歌、一个传奇、一个神话,让诗幻化成了他的精神与魂灵,完成了他的“诗化激情人生”。文章分析了形成李白“诗化激情人生”的原因和“诗化激情人生”的李白诗歌的意象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白,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热烈奔放的感情,丰富多彩的想象,清新明朗的语言刻画了国美丽的自然景色,其部分漫游诗充分表现出诗人诗作的又一特征——为国忧虑、热爱人民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诗歌欣赏─—怀古诗杨志才吟咏古迹、古事的诗,通常称为“怀古诗”。怀,在这里是追思往昔的意思。诗人在前朝都城、帝王旧墟、名胜古迹之前,登临纵目,由眼前所见景物,追思往昔,畅然发思古之幽情,而将感触写进诗里,便成为“怀古诗”。“怀古诗”大多取古代一地一事...  相似文献   

5.
文化巨人鲁迅先生不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旧体诗创作中的许多篇章都堪与我国古代大诗人的作品媲美,取得很高的成就,给我国旧体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人们的盛赞。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唐代李商隐的诗对鲁迅旧体诗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追寻李商隐诗对鲁迅旧体诗影响的轨迹,即揭露弊政、讽刺丑恶,以一位现代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李商隐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美的诗风,登上自己旧体诗创作的顶峰。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古代灿烂的文学遗产,繁荣新时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在以儒家入世精神和伦理义务本位为基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中国古代的优秀知识分子莫不以天下为己任,把治国安邦、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高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们所信奉的人生准则和道德信条,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人生、关心社会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诗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英,大凡能在历史上留下一觑半爪痕迹的诗人,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做过致君尧舜、治国安邦的英雄梦。他们大都胸怀理想,志向宏大,在主…  相似文献   

7.
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诗的结合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禅诗既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宗教史上一块瑰宝。本文以中国古代高僧的禅诗为切入点,得出中国禅宗发展为入世佛教、人间佛教是禅诗得以兴盛的重要因素,并从几种典型的禅诗进一步探讨禅诗所显露出来的艺术美学禅宗境界。  相似文献   

8.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以浪漫主义的特色著称,号为诗仙;他的诗,有的写的雄浑刚健,恢弘奇伟,如同长江大河,惊雷激浪,而他有相当一部分诗歌却写的朴实无华,清新淡远,自然天成。本文试析李白诗歌中的清新自然之美。 首先,李白一生固然处于用世不得、遗世不能的心理矛盾之中,但是他天性中既已含有一幅仙风道骨,毕生追求“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的人格独立与自由,又集中体现着“功成然后拂衣去”那样的通达的人生观念,因此,他能够摆脱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痛苦纠缠,一生大部分时间优游于名山大  相似文献   

11.
李白诗中之月,在其人生的各个时期,呈现着不同的状态;李白的诗中之月,是各个时期性情的真实体现。笔者通过对李白性情变迁的逐步分析,阐释其诗中之月的文学内涵,对李白诗中庞杂的月意象进行梳理,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李白爱月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2.
刘佑局脱口成诗,被誉为当今岭南奇才。据说,他第一次拜见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时,文老说:“人家说你是曹植、李白、我不服,现在以我为题马上作诗一首。”佑局仅迈一步,诗从口而出,“手摇扇子风徐来,指动胡鬓未曾衰,凌云壮志今犹在,不悔当年作书呆。”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和事迹,一千余年来在人民中广为传颂。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他虽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志向,也唱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激昂之曲,但玄、肃两朝统治集团给予他的却是接连不断的排挤和打击。获罪流夜郎,是他第二次参与政治活动的悲惨结局。关于李白流夜郎,唐诗研究专家及研究李白的学者,多从李白的行踪、诗意及天宝未,至德、乾元间的政治形势作探讨。本文试从唐律的角度,对李白流夜郎这一历史事件,略作分析,或许对李白研究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刘桂华 《工会论坛》2007,13(1):152-152,159
《蒹葭》因其朦胧深厚的意境,模糊迷离的伊人形象,形成了诗歌史上一个无法破释的情节,为历代诗人所瞩目。本文试对诗中的意境和伊人等艺术形象作进一步的探究,挖掘其超越艺术原型的更加深广的涵盖力,以及由对“伊人”的追求而形成的一种人类求索精神的心理模式对后世文学和文人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词是20世纪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延续了中国文化命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意识,同时蕴涵复杂的思想。旧诗研究在台湾已渐次展开。而在大陆,学界长期偏执的新旧诗二元对立、独尊新诗的模式延伸到了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对台湾现代诗词置之不顾。这样做遮蔽了另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台湾文学面貌。尤其是在李登辉、陈水扁统治时期,台独势力坐大,文学台独一时甚嚣尘上,一些学者从所谓“台湾主体性”阐释近现代台湾诗词,表达分离主义主张,这就不仅仅是学术性问题。大陆学界要尽快对台湾现代诗词开展研讨,让它进入“文学公共空间”,为人们所认知,并掌握必要的学术和政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成败,往往与精神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李白之所以成为“千古一诗人”,他的诗篇之所以“惊风雨”、“泣鬼神”震撼环宇留芳史册,是与他的大鹏精神分不开的。李白诗赋中多次出现大鹏。他青年时期写的《大鹏赋》《上李  相似文献   

17.
管辖是确定有审判权的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上的分工的一项制度。所谓专门管辖,是指对特定人犯罪的案件,不由普通审判机关按照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原则来审判,而由专门机关审判的一种管辖制度。专门管辖在中国古代诉讼中就已存在,并且具有类型多样化、内容丰富、规定完备等特点。本文拟对这一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一中国古代专门管辖制度的类型(一)对特定身份的专门管辖虽然一些古代思想家曾经提出过“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先进思想,但中国古代诉讼并没有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各个朝代几乎都有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  相似文献   

18.
李白“故里”究竞在哪里?本文经过慎密考据,严密论证,得出了李白“故里”就在甘肃秦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唐诗极度繁荣之后,宋诗的发展几乎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要想不东施效颦,那么宋代诗人就必须要在诗歌领域开辟新的境界。这一新的境界即要有别于唐诗,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于是,苏轼等人便广开思路,仔细钻研,最终开拓了以重意为特色的宋诗。而在宋代诸位诗人当中又以苏轼的诗最为脍炙人口,意味深长,其诗以“对意的强化”这一特点而“意胜群芳”。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26年,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用一种特殊的。“拟人化”和“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澳门对于祖国的怀思之情。诗中写道:“他们(指葡萄牙)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指祖国)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①如今,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今年12月20日澳门就要回归祖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翘首以待的继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的又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这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大事啊。一、澳门问题的历史回顾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南海岸边缘,珠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