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词作<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是在1980年10月10日出版的<新观察>杂志第7期上面.该期杂志在一篇题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的文章中披露了这首词,同时刊发了毛泽东的词的手迹.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和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为这首词所作的尾注都指出:"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新观察>1980年第7期."  相似文献   

2.
《党的文献》2008年第1期发表的冯蕙《谈谈毛泽东〈词二首〉的写作时间及其他》一文,根据毛泽东手稿及相关文献进行详细考辨,确定《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与《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写于1965年7月上半月,是同时写的"。今天所见毛泽东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所署时间"1965年5月"其实是毛泽东当年回到故地的时间,为了与《念奴娇·井冈山》取得统一,才将原稿中的"七月"改为"五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闻与诗歌创作的新视角,论述了毛泽东怎样从新闻中获得诗的灵感,将新闻与诗有机融合而创作诗篇,以及如何用诗作解读新闻.文章具体分析了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的三篇新闻稿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有关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通讯和社论与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1959年12月和1960年6月毛泽东以"读报"标题的三首七律诗.  相似文献   

4.
自1957年1月25日<诗刊>创刊号首次刊发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基本遵从<诗刊>上发表毛泽东诗词的原样,增收毛泽东新词<蝶恋花·游仙(赠李淑一)>,于1958年7月出版发行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9月,文物出版社以相同的内容出版发行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线装木刻本.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版本是建国后最早出版发行的毛泽东诗词集.  相似文献   

5.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诗句早已被人们熟知.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气势非凡,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6.
1992年<中国风>创刊号首次发表了三幅毛泽东抄录的诗词手迹.这三首词中,<贺新凉>系毛泽东自己的词作,<临江仙>经查考系民主革命家黄兴的词作.至于<归国谣>(以下简称"<归>词")一首,是毛泽东本人还是其他人的词作,虽经多方查考尚难确定,暂仍存疑.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1959年,他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郭嘉传>,希望大家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并进而提出要学会"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生至上     
[开篇的话]"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相似文献   

9.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首出自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的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中的<我的自白书>一诗,因其激情澎湃、琅琅上口、感染力强,多年来一直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然而,这首诗并非陈然烈士的遗诗.  相似文献   

10.
时光如水. 当亲爱的读者看到这期刊物的时候,<党的生活>杂志已经匆匆走过了45年的风雨岁月. 如果翻开尘封的记忆,<党的生活>的昨天就像一首让人难以忘怀的"老歌".  相似文献   

11.
这首名为<台湾>的诗歌,是爱国诗人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第三篇.其余六篇分别为<澳门>、<香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7处"失地"比做远离母亲怀抱的7个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自从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那天起,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就为争取台湾回归祖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相似文献   

12.
<歌唱祖国>的诞生 王莘,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当代著名作曲家,作词作曲千首以上.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喜爱唱歌的王莘受到革命歌曲的鼓舞,加入了当时的一个民众歌咏组织,相继结识了吕骥、冼星海等一些著名音乐家,并得到他们的指点.后来,他率领一支十余人组成的宁波抗日救亡宣传队,投奔延安.不久,他又奔赴抗日前线,创作了<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等在边区广为流传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莘先后担任天津音工团团长、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音协天津分会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3.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刊出了一篇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1936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刊登出的是毛泽东的手迹,而非后来抄写的.这页写于陕北不大的纸片竟能够经历40多年的风雨而最终得以保存并发表,我们不能不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14.
<如梦令·元旦>入选三明十大城市名片,这是三明"中央苏区"文化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5.
向中央书记处汇报提纲(节录)(一九六五年三月十二日)周恩来(一)第三个五年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必须从应付战争出发,争取时间,着重解决以下四个基本问题:一、立足于打仗,抢时间,改变布局,加快三线建设,首...  相似文献   

16.
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写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词曲作者是曹火星.这首传唱半个多世纪的歌原名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字是毛泽东提议加上的.至于是怎样加上去的,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正《清平乐·蒋桂战争》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革命诗词,其中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被广为传诵,成为红色闽西最为诗意的写照。但由于年代久远,连作者自己也不记得具体的日期。那么,这首词究竟创作于什么时候呢?本文试图从《清平乐·蒋桂战争》发表前后情况还原当年的创作时间等具体问题入手,探讨其创作时间。目前对《清平乐·蒋桂战争》的创作时间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观点是1929年秋,这是这首词收入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  相似文献   

18.
胡国强 《党史文汇》2005,(12):22-25
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干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2月23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三)"东征部队"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就是部队在袁家沟期间写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  相似文献   

19.
在塔里木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有一个叫乌恰的偏远县份.乌恰的民间传唱着两首歌,一首叫<清泉水>,一首叫<白医圣人>.两首歌颂扬的是同一个人.其中有一首歌里这样唱道:"永远深爱人民,从未亏过良心!你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对你,我们感激不尽,愿你这位白医圣人永远健康长寿!"歌中被称为"白医圣人"的人叫吴登云,是乌恰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毛词<沁园春·雪>》,在《重庆统一战线》(双月刊)2001年第二期至2002年第一期上刊出后,各方友人纷纷索要,认为毛泽东这首词章在重庆公开面世传诵及其间的斗争,是抗战胜利后文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是重庆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