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借用俄国翻译理论家I.Q.Sorokin所提出的"文化空白"及其相关概念,以《红楼梦》的金陵判词和杨宪益、霍克斯的两个译本为例,详细分析阐释了文化空白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的信息缺失,进一步指出对其的探讨在文本翻译研究中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文中根据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通过列举王熙凤的个性语言翻译实例,比较杨译本和霍译本两者译者主体性之体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以古诗英译涉及到的几个文化意象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即文化意象的移植、文化意象的浅化、文化意象的替代与文化意象的省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弗郎西斯·培根的论文《谈美》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这两个译本从翻译的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等方面入手具体说明了翻译目的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地体现原作的文化意象,传递其文化内涵。文中探讨了《红楼梦》的英译本的一些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及意蕴,揭示了翻译中文化意象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文化意象的策略,以达到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地体现原作的文化意象,传递其文化内涵。文中探讨了《红楼梦》的英译本的一些文化意象的表现形式及意蕴,揭示了翻译中文化意象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文化意象的策略,以达到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所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其反抗奴隶制的主题而闻名于世。它被译为多国文字,在当代中国非常著名的版本是张培均译本和黄继忠译本。文章运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理论在词汇的翻译方面对比分析两个译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为了忠实地传递原作信息,译者应该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招商说明书是重在传递信息的"实用文本".根据文本类型、功能理论和目的论的观点,其翻译应遵循简练达意、实现译本功能和目的两大原则.基于该原则本文考察了当前招商说明书英译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的传达问题本质上是文本间文化意蕴的吸收与转化,在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达又受到影视翻译自身的一些特点所制约。文中结合芬兰学者Andrew Chesterman提出的翻译伦理的五大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以及承诺的伦理,在影视翻译中对文化意象的处理力求做到语言层面的归化和文化层面的异化相结合,既兼顾形式也确保内容的传达。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学习中使用的《共产党宣言》的译本,在1943年8月前,却无法具体确定,陈望道译本、华岗译本和成仿吾、徐冰译本都是有可能的。在当时的延安,成仿吾、徐冰译本是影响最大的。1943年8月后的整风学习中,广大干部学习中普遍使用的则是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博古校译本,这也是当时翻译质量最好的一个译本。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文艺学派理论指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既要保持原文的语言信息,又要重视审美。作者在文中从审美意象性角度出发讨论了其常见的几种翻译方法,以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诗及其翻译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久享盛誉。以《饮酒》(五)的英译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阐明了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只有遵循系统的翻译美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做到以美译美。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派提出翻译是一种行为和目的性行为等相关理论,试图把翻译从原文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他们将翻译视为一项须考虑读者和客户要求的全新的目的性交际活动。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一首古诗的几种译本,并论证功能翻译理论同样适用于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小说Araby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阐明翻译应遵循的"信、达、雅"这一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一定的翻译结果总是由一定的翻译过程引起的。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认知图式异同及其激活、调整程度直接制约着翻译结果。同时,译者也有意无意受到母语图式的影响,使译文打上母语的烙印。文中从图式理论的视角研究翻译过程,从而解释杨宪益、霍克斯两个英文译本在因果复合句翻译方面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认知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6.
阿瑟·韦利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 ,采用直译的手法 ,不押韵 ,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 ,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 ,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 ,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 ,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 ,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 ,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 ,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一生与中国古典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翻译了大量中国古诗,采用直译的手法。不押韵,而注重诗歌的韵律和意象。为传达中国诗歌的节奏感,他尝试以英语的重音对应汉语的单字,形成了所谓的“弹性节奏”。他还尽量保留了诗中的意象,使许多新鲜的中国诗歌意象首次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韦利偏爱唐代以前简约自然的民歌风格及贴近大众生活的题材,他将自己的翻译重点放在了这一时期,并且他的诗歌翻译语言风格也倾向于简约、轻快、流畅。对韦利译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不仅使广大的西方读者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而且在翻译方法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成为后人翻译中国古诗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厥云 《工会论坛》2014,(3):148-150
诗歌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归化"与"异化"之争更是由来已久。而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既要整体把握作者构建的诗性与诗意,更需驱使本国文字再塑目标读者欣然接受的诗韵。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语体的诗歌译介文本,强调了迁移性意象在诗歌翻译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力,以期达到在文本交际中诗歌意象的完美重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充满着比喻性习语及其有关的语汇.对这些词语的喻体理解和处理,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而且也关系到其译作的成败.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直译法视角就<红楼梦>两译本习语喻体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多重对话性研究——巴赫金对话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给20世纪的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历史文化学、美学和诗学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领域,本质上就是一个多重的对话体。本文试从原作与译者、译者与读者、译本与读者等角度论述翻译的多重对话性,以期对翻译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