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某地对乡干部进行了一次民主测评,其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有几名在单位里工作表现蛮不错的干部,却被群众打了低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原来是因为他们的“业余形象”不佳。所谓“业余形象”,其实就是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里的表现。一般说来,在工作上认真严谨的人,在生活上也是严肃正派的。但不用讳言,也有部分干部在单位表现还能过得去,但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就成了另外一个人,信马由缰、放纵自己。有的流连于酒楼饭庄,挥霍公款、花天酒地;有的沉湎于乐厅舞池,寻花问柳、争风吃醋;有的热衷于麻将牌九,赌兴盎…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恶语伤人。其实,美言“捧场”也可伤人,有时不在恶语之下。诚如鲁迅先生说过的“毁或无妨,誉倒可怕”。 现实生活中“捧场”并不罕见。如有的人对领导是“三分成绩讲七分,两成事实夸成八”;有的人一味贬低集体和群众,抬高领导,把集体的智慧说成是领导个人的才干;还有的人费尽心思投领导所好,上面喜欢什么,他就奉承什么。 我们之所以要警惕“捧场”,在于它华而不实,会使人陶醉于颂扬之中,忘乎所以。君不见,因为有人“捧场”,有的干部不知不觉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  相似文献   

3.
孙晓青  杜娟  陈勇 《小康》2009,(1):20-24
一股叫做“山寨”的风潮来势汹汹。有的人瞬间被卷入其中,成为“达人”;有的人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山寨“雷”了一下;有的人拼命抗拒着,但却也难逃“ ”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和管理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各级组织和大部分领导干部在监督的必要性问题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也有个别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认为,“八小时之外”纯属私人活动空间,只要不干违法乱纪的事,有关组织和部门就不应该干涉,否则,就是限制个人自由,弄不好还会侵犯领导干部的隐私权;有的领导干部还对“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这里,笔者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和保护隐私权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应当予以监督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5.
任人唯贤是组织部门的一贯要求,但人是多面性的,特别是一些善于伪装者,更是能够表现出多重性,八小时以内完美无缺,八小时以外丑态百出。一位曾获得过全省优秀企业家称号的中型企业负责人,八小时以内十分廉政,手机不配,轿车只在开会出差时使用。可就是这样的“廉政”领导,却因嫖娼被公安人员逮了个正着。事后,纪检部门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才发现此人有近千万元贪污受贿的事实。如果不是八小时以外出了这档子事,这位“廉政”领导的伪装还不知何时才会被人撕破。   诸如此类的人还有很多,譬如:驾车撞死、撞伤苏氏父子二人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存在着一种“通病”:只重视干部的工作实绩考察,轻视干部的平时管理监督,特别是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更是无人问津。而一些干部“八小时之外”的交往活动很多,活动的内容也良莠交织,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我们认为,在考察干部时,既要考察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内”的工作实绩,也应了解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一个干部的全部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因为学习、工作的压力,遵守着紧张的生活节奏,陷入了“八小时内电脑前工作、八小时外电脑前娱乐”的怪圈。作为一种与网络相对的“不插电游戏”,桌游已经成为一种更自然、更亲近的娱乐和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8.
姜少勇 《政策》2005,(8):59-59
在条件相等、环境一样的情况下, 有的人精神充实、事业有成;有的人则心灵空虚,碌碌无为,原因何在呢?我记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当然不是绝对的, 但至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个人不管他职务高低,也不管他做什么, 一天24个小时,谁也不多一分,不少一秒。一般来讲,在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时间里,如果环境、投入、机遇大致相同,人是不会有太大差别的,但如何利  相似文献   

9.
近一段时期,谨防公仆“八小时以外”违法乱纪的呼声日高,有关部门还强调要加强八小时以外的考核和监督。这一切无疑都是必要的,从一些大要案来看,有不少违法者确是在八小时以外“落水”的。 但是,八小时以外容易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八小时以内就“风平浪静”,切莫以为“八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0.
钱虹 《今日广西》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11.
“请问你要办什么事?”一张笑脸春风拂面;“你好,请坐。”一声问候沁人心田;“请喝茶。”一杯热茶暖人心窝。 近日,青堰村的村民赵治荣到柏林镇经济办申请办养猪场,半个小时内,他屁股还未挪开冷板凳,经济办的工作人员赵富平就帮他将手续全部搞定。这让50多岁的老赵非常“意外”:“没想到办事啷个简单,我要回去给乡亲们说说。”这只是柏林镇在打造服务型政府中推行“八个一”以来发生的一幕。  相似文献   

12.
晨钟暮鼓  我想跟民警同志谈谈可别进错了“圈”的事,不知您有无兴趣。   在我看来,人都是社会的人,总免不了要与人交往,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八小时之内是工作圈,和上司同事下级一起工作、学习,八小时之外是生活圈,与家人朋友亲戚一块儿生活娱乐。生活圈又可分为交际圈、朋友圈和娱乐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依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不同,据兴趣、品位、风节有别。人的生活圈不同,对人的影响也截然不同。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互相砥砺,同心向善,久之,自己也会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混迹于一个…  相似文献   

13.
出车时,听到了一些议论。有的公务车驾驶员说单位管理过严,啥都拴得紧紧的,把人管“死”了;有的认为安全教育年年搞,都是老一套,把人弄“烦”了;有的觉得开车就要灵活点,老是学法规、讲纪律,把人搞“傻”了。这些想法显然不对。汽车受人约束,人受纪律约束,遵章守纪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4.
“八小时之外”是管理工作的敏感区、盲区,是部队管理工作重点,也是安全预防工作的难点所在。八小时之外是基层违纪、事故和案件的多发时段。抓好“八小时之外”管理.对于预防事故案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被称为丛林法则。如今这样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被用来形容职场无处不在、逃无可逃的竞争——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模式化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在沉重的压力下,成为“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甚至导致“过劳死”;有的人拼命奔忙,患上了鲜为人知的“匆忙症”;有的人面对职场生存法则,失眠、沮丧、忧虑,长期亚健康,直至被“抑郁症”击中。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他们有的刚从外地考入上海,有的则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有的是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积极分子,有的是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老党员”,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与农民工子弟携手相伴”。他们就是上海大学“慈善蓝纽带”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团的大学生们。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金钱”二字,我就不由得想到了与“金钱”有关的许多事情:有的人为了它,昧着良心去坑蒙拐骗,到头来,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有的人为了它,连自己的父母妻儿、朋友兄弟也可以出卖;有的人为了它,不惜以身试法,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最终银挡入狱;还有的人在革命年代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毒刑拷打、死的威胁都没有降服,而今却抵挡不住金钱裹成的糖衣炮弹的进攻……金钱的诱惑力量是如此之大.简直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有人为你卖儿卖女.有人为你去坐牢……钱啊,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金钱果真是一把杀人的刀吗?金钱其的…  相似文献   

18.
工作以外在“八小时之内”能关爱、体恤部属.应该说.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领导者。然而,真正“以人为本”的领导者则更进一步,他们的“人性化”视野会进一步拓展到“八小时以外”的各种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9.
那天,女友问我:“幸福究竟有多远?”我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有了钱当了官就有了幸福;有的人认为有了房买了车就有了幸福;有的人认为有了名成了星就有了幸福……有的人穷其一生追求所谓的幸福,结果是竹篮打水——幸福越走越远,有的人则没啥奢望知足常乐,幸福常伴左右。或许幸福并不遥远,只是看我们怎样理解,怎样对待。”  相似文献   

20.
创业成功的人,有的是因为捕捉灵感,勇于拼搏;有的是因为提升自信,工作有魄力;有的是因为勤于思考,永不言败……这些成功者的共同特征是:找准了创业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