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首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的深层底蕴,是富于时代精神与中国神韵的哲学民族特色智慧、新智慧。邓小平哲学智慧的思想主线和骨骼系统,是"新实践观、新唯物史观、新矛盾观、新发展观、新全球史观、新价值观"六块基石,其中贯穿一个精髓——解放思想与实事是统一的根本原则,这是邓小平理论新的哲学基础,由此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政党自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探索。十月革命后,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政党纷纷以十月革命为榜样开展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二战结束后,东欧国家迅速确立了苏联模式。此后,东欧社会主义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磨擦中前进,相继产生了“波兰道路”和“匈牙利道路”,同“南斯拉夫试验”一起成为战后东欧改革热潮。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东欧各国民族道路与苏联模式若即若离、暗中较量,再次掀起改革热潮,这是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最好的时期。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道路曲折而坎坷,最终在苏东剧变中相继崩溃。东欧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经验教训,值得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它从理论品质、哲学基础及具体层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新结合,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不断克服原有局限,在哲学、经济学和未来社会理论中取得了系统的成果,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论成果。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就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展开全面的解读,并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系统阐释生态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必须区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两个概念 ,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按实践阶段的展开而形成阶段性的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它的新阶段。邓小平作为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包括 :开辟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阶段 ,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的课题和任务 ;更新党的思想路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创新找准了核心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重新确定了基调 ;集中人民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智慧 ,为新哲学观念打下了基础。邓小平在总体上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其创新集中在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历史的“历史创造论”上 ,这是全新的实践论 ,它把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历史观融为一体 ,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哲学教科书建设应当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和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依据.追溯高校现行哲学教科书的理论来源、背景及其价值取向,对哲学教科书的价值和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并对新时期哲学教科书的建构提出设想,不仅关系到教材自身的理论价值及其水准,更与如何实现这门课程的意识形态灌输和教育任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重新理解和建构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支撑。尽管他们对"异化"的具体理解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在将"异化理论"视为贯穿于马克思思想演进中基本而连续的线索,以所预设人的"理想性"生存状态的丧失作为解释异化之发生的根由,并基于这一生存状态对异化展开激进批判等方面却体现出较为普遍的一致性。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体现出了他们强烈的人道主义诉求,但由此否定马克思思想演进历程中的革命性变革,无疑与马克思思想史的实情不符,并由此背离了马克思解答异化现象发生与批判的科学语境。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主要有:严厉地批评了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重新深刻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科学界定中国历史坐标,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情,讲透了伟大时代呼唤伟大思想的道理,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奠定了广泛的现实基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时代特征及中国国情"三位一体"的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原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并加以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继承和发挥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结合,因而具备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集中和升华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新阐释和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开这三项特质而个性化地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两种哲学形态之间有着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的方面,因而必须相互尊重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程中实现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发展,极大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近几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态势。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随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开放体系,面对时代与科学进步面临一些新问题与新挑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精神,以创新与发展的眼光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本质和革命特征,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国化必然运用这一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从而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获得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世界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已经演变为推动世界发展进程的广泛文化现象以及力量。然而有这样一个事实不容忽略:马克思主义自从东欧巨变一来,面临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挑战。其在欧洲地区影响力逐渐衰退,并且由于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分离,对其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区别与关联是重要的手段以及任务。本文主要由其相关概述为切入点,分析了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的形态以及内容差异,并且根据差异,对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差异中实现互补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源远流长的"和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弄清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和谐哲学是以农业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具有素朴的马克思主义性质的粗陋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业社会时代诞生的更高级更精致的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其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从理论形态上说是对以往人类和谐思想也包括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质的提升,因而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符合时代特征的生态范式重新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生态学之间的有机联系;借助"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所完成的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通过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化解生态危机的经济学路径和技术路径的虚伪性和不可能性,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强调消解生态危机的出路与社会主义前景密不可分,希冀引导生态运动等新社会运动转向社会主义变革道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在找寻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方面,福斯特的理论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地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七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历程中,苏联学者普遍确立了以"推广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之形成的理论模式。由于认识不到实践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性作用,"推广论"存在着割裂自然与历史的内在关联、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辩证法的内在本质、背离马克思的"彻底唯物主义"何以"彻底"的真实意蕴等理论缺陷。全面审视"推广论"的缺陷,对于我们以"实践"为根基走向"统一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的产物,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宁哲学与列宁主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简单地将两者相提并论甚至等同,将难免在肯定后者的实践功能中贬低或淡化前者的学理性和理论功能。列宁哲学具有现实中批判的理论品性,饱含辩证中唯物的理论基质,走过了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程。列宁哲学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与俄国现实的结合,又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重新关注列宁哲学,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引领之路"应当何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主旨取向、阶级本质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哲学理性定位的下移有助于这种需要的实现。当前要注意哲学大众化中几种错误的倾向,使大众化走到健康正确的道路上来。实现大众化要和民族性相结合,走理论创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对任何一种思想观点的认识,都应当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置于人类的思想史和实践史中进行考察,才能彰显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既在本体论维度上实现了伟大的哲学变革,又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根据,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传播发展,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飞跃到科学阶段,并构成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一座思想丰碑。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哲学革命维度上彰显它的意义,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运动史和现代哲学中挖掘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伟大实践出发,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刻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飞跃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逐步形成了对待马克恩主义的新的科学态度,确立了新马克思主义观,进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在2006年基本形成。科学发展观是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的突出贡献,是我们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