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特殊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是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也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同时造成刑事、民事两种法律责任。从刑事责任看,对犯罪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从民事责任看,犯罪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害,被告人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吴靖 《山东审判》2003,19(2):18-20
引言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鉴于此类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因此,从本质上看它属于民事诉讼。但附带民事诉讼毕竟是由犯罪行为所引起,而且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并同刑事责任问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对于妥  相似文献   

4.
姚斌  韩莉 《陕西检察》2002,(2):29-30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从而保障公民、国家、集体的财产不受侵犯。但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原则,使得审判人员在司法实践中不易操作,有进一步探讨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期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根据被害人等的申请,为处理由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开始是以享有起诉权的波害人及检察机关提起诉讼为前提的,那么,享有起诉权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什么时侯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呢? 这是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分歧的问题。笔者想就此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78条之规定,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所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有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此可见,所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因为这种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人民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解决被害人等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文对此规定得比较原则,使得人们对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认识和处理都不尽一致。因此,很有必要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具体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宏波 《中国检察官》2003,(2):31-3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据此只要遭受物质的损失,被害人均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也是为了节约诉讼成本和资源,减轻当事人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也日渐频繁,但对该问题的探讨目前尚不够深入,实践中常因适用法律问题发生分歧意见,因此确有研究之必要。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希益于司法实践及立法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解决被告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民事责任问题,即两种责任同时予以解决。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这种制度。其立法本意是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减轻被害人的诉讼负担,有利于促使被告人积极赔偿。我国刑…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与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合并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因立法的先天缺陷及司法实践的误区,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人民法院应在一次诉讼中解决彼此有联系的刑事,民事问题,也就是在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害人(包括被害单位)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  相似文献   

12.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引起的民事诉讼。设立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不受侵犯,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简化审判机关的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立法者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和法律解释越来越让人如蒙一头雾水,以下谈几点,就是笔者对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思考。一、法院的告知是一种义务1998年6月29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3.
研究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就是确定哪些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问题(一)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当被害人有权提起而没有提起时,人民检察院能否代为提起?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检察院不宜代为提起。从本质上说,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民事纠纷,造成物质损失的被告人是债务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是债权人,债权人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债务人赔偿损失,同时也完全有权利放弃这种要求赔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诉讼主体及其提起,审判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刑事被害人;在特定情况下.被告人以外的人也可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等等.作者还就被告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以及无罪判决能否附带民事诉讼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附带民事诉讼也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有关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在依法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由其犯罪行为使公民、集体、国家遭受的物质损失的诉讼活动。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对这方面的规定过于简略,实践中人们的认  相似文献   

16.
嵇林  夏正燕 《法制与社会》2014,(22):123+129
在现代社会中,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经常被使用,这一程序使被害人的受损权益可以在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过程中一并得到解决,因而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针对精神损害是否应该纳入赔偿范围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的基本理论,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可行性方面来探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可赔偿范围的不足及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理论上,有学者将被害人划分为狭义的被害人和广义上的被害人,狭义的被害人即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广义上的被害人则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直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①因此,笔者将刑事代理划分为狭义的刑事代理和广义的刑事代理,狭义的刑事代理是指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广义的刑事代理则包括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自诉案件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实质是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移植,而自诉案件的代理有其特殊性———当被告人提起反诉后,代理人将一身二任,同时代行控诉职…  相似文献   

18.
刑事犯罪同时侵犯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益的情况在现实中是常见的、大量的,犯罪分子承担刑事责任后,并不能当然地使被害人被侵犯的民事权益得到保护和恢复,因此,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但是,被害人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或不能在法院对刑事被告人作出判决前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法院也没有在对被告作出刑事判决时一并解决民事赔偿问题,被害人可否就其遭受的侵害,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法院是不受  相似文献   

19.
应确立共同侵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地位王建军一、确立不构成犯罪共同侵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诉讼地位的必要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一规定,对提起附带民事诉...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人民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人等的申请,为处理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由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是两种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