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逻辑必然及其方法论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状态,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系统之间关系的和谐,社会发展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提高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它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社会和谐,是中国经济规模和社会结构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3.
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和谐社会的结构来看。文化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来推进:坚持人与自身和谐的文化支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支持,坚持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支持,坚持社会内部(国家系统)和谐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各方面、各结构、各层次的和谐;人自身通过教育达到和谐,可以直接为社会和谐创造动力。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人自身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人自身能否实现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将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5.
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社会既是全体国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国社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要求。然而,美好社会的实现,既是社会中作为个体的单个人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结果,要以单个人本质的和谐张扬为前提。历史和现实都在反复证明:离开了单个人本质在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整个社会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究其本质却是建立足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规则.总的来说,代表人民意志的国家和公民社会承担了相应的职责,成为建立规则的直接主体.当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主体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社会则是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和谐的社会,生态良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云南藏区要坚持走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群众体育的发展有助于推进人的自我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群众体育独有的精神力量对实现社会和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使群众体育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实践中着重加强管理机制创新、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时人本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促进人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使人的发展成为自主、自觉、自由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伦理观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必须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是社会与个人统一发展的历史,社会是形成社会与个人和谐关系的主导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社会与个人和谐关系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人际和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以人自身和谐为基础,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前提。要实现人际和谐,就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为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甚至是本质因素。良好的个性品质至少应该包括自控力、理解力和合作力。自控力是防止对他人安全造成危害的根本要求,理解力是形成良好人际沟通的基本条件,合作力是人际和谐的持久动力。这些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个人自…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要求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具备的道德基础包括构建现代生态伦理、确立公正伦理、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最高价值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旨在促进人自身和谐的和谐主体价值取向、旨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团结互助价值取向、旨在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协调并进价值取向、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共长价值取向。这四种价值取向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即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中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它不但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和谐伦理观是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融洽状态所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和谐伦理观是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青少年和谐伦理观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寻求构建青少年和谐伦理观的基本路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正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以"自然-文化-人"的和谐统一互为因果的.人类文明史上一切积极进步的学说,均体现为坚持人本主义精神、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为最终目的.社会场论就是旨在探究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的前提与动因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口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统筹解决好人口发展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为此,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一、人口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人口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性。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状态。这个发展过程中人成为发展的受益…  相似文献   

19.
论家庭幸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关系健康和谐直接决定着家庭幸福程度,也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幸福家庭大致具备夫妻恩爱、亲人团结、结构健全、身心健康等元素。建设幸福家庭,政府需要千方百计地让痛苦的家庭得到关怀,让困难的家庭得到扶助,让需要的家庭得到服务,让健康的家庭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家庭得到保障。通过家庭的幸福发展,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的优化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党建带动社建,推动城乡社区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自身和谐的实现。党组织自身和谐又取决于它与社会结构的和谐、其组织内部的和谐以及它与群众关系的和谐。江苏省江阴市通过构建社区党建组织体系、社区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和社区党建服务体系,实现了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契合、自身组织结构的和合以及与群众关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