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千年承袭的优良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研究适合学校教育的道德传统精华,并通过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法,探寻道德传统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耻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聪惠 《前沿》2008,(9):166-168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文化资源。我国耻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既是做人的标准,也是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建成道德社会的基础。耻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是道德自律的内在根据,亦是道德义务、责任、良心的特殊存在方式。耻感独具的内外兼修特性使它成为道德内化的重要环节。吸收耻感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耻感观念,抓好耻感环境建设,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于完善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要依据1.渗透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教材建设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应当把这些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精华集中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论论证了道德是人生的至上目的,而人则是道德的工具。从数千年的道德实践看,大量存在着不道德的现象,即道德本身及其构成因素如传统道德规范、品质、舆论、事迹、教育、典型等在一定的目的下被以不同的方式不道德地利用。这在实践上使传统道德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失灵,在极端的情形下使之沦为“吃人道德”,并对社会公正、道德教育、人际交往等构成严重危害。对传统道德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凤 《湖北社会科学》2008,3(3):179-181
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已陷入某种困境,道德教育与传统的脱节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近代史的文化剧变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以及市场经济带来的道德体系的破碎与失衡使得当下的道德教育处于历史鸿沟的彼岸。道德教育应以传统与历史为基,厘清中国传统道德与自五四以来形成的新的道德传统之间的关系,从而跨越历史的断裂,走出当下道德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杨卫华 《前沿》2008,(5):68-71
在中国哲学和伦理思想史上,围绕善恶本性形成各种系统的人性学说。传统人性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道德在教,增强道德教育的坚定性;遵照人性,贯彻道德教育的合度性;善在修养,注重道德主体的自为性;以人为本,明确道德教育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表现为应试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背离、道德至善的失落、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等。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脱节、认知多元化导致传统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等。为此,应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当前市场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加之现代化社会所出现的道德价值、原则、规范的多元化影响,在社会精神生活一些领域中出现了“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并对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严重冲击和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抓好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立足传统道德,汲取外来先进成果(一)正确对待传统道德首先,要批判地继承。对于传统道德中忠君、男*女卑、厌恶…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为道德教育指明了新方向。“回归生活世界”成为目前道德教育的新理念。一、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然性传统的道德教育注重道德认知和逻辑推理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忽视各种非理性因素在学生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使道德教  相似文献   

10.
当前巨变的复杂的网络环境,激增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都对网络制度的有效供给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制度伦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制度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有其必要性。同时,利用制度伦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可因循守旧,要坚持严肃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黄海安 《传承》2010,(12):40-41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尚伟 《时事报告》2012,(10):46-47
近来,道德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贪污腐败、见死不救、抢劫杀人之类的事件屡有发生;另~方面,无私奉献、爱心救助、见义勇为的壮举层出不穷。冷漠与温情、邪恶与善良、卑鄙与高尚,两极之间的鲜明反差,引起人们对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机制已十分系统。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理论研究和道德教育体制也可谓日益完备。然而,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我们的道德教育虽然在理论上体现了历史规律之真、传扬着德性塑造之善、展现出人类追求之美,却难以在实践中达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理论阐述过于抽象,理论说教过于空洞,因而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孔子说:“道不远人。”对这句话,人们常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真正的道理都是简单朴素的,不会让人产生如对宏大叙事的敬畏之感而远之;其二,真正的道理都是实在有用的,不会让人产生如对经院玄学的无用之惑而弃之。前者言理论的形式,与西方的“最美的最高深的其实是简单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析理论的本真,同时也是传道授业的大法。先贤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道德理论不能脱离群众的生活实践,只有关注群众在道德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才能引导他们认同和接受先进的道德理论和观念,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着手进行分类,那么道德教育可以分为社会道德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过去,往往偏重社会道德教育而轻视或根本不谈自我道德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自我道德教育是指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对自己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个体在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影响下,在高度自觉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进行的。其具体过程是:个体正确认识到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相信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些要求,于是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产生自我锻炼的动机,自觉地控制  相似文献   

14.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道德宋耀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道德。中国的传统道德,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道德规约相比,网络道德除了具有人类道德的共有特性之外,还具有其他道德并不具备的新特性。高等学校必须正视网络环境现状,立足网络道德的新特性,大胆进行适应性改进和创新思路,才能真正凸显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范畴,诸多努力是把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作为主体内容。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上述三个环节尚不能涵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部内容。道德建设既是观念意识问题,也是社会行为问题。教育与管理之于道德建设,实为鸟之两翼,同步方成共进: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前沿》2013,(4):126-128
疗治道德滑坡的社会病症,道德文化建设应处理好四个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二是推动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三是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四是回归文化育人的道德教育本质,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各级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然而目前,对于中华传统道德在学校德育中的融入,仍然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时代价值认识  相似文献   

20.
英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教育的国家,尤其是针对16岁以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更加凸显出渗透式与生活化的特征。所谓渗透式、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设置道德教育的课程、编写道德教育的教材,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和社会教育之中,实行情景化的道德教育,在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英国的德育教育往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设计,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即“对人的尊重、公正、合理、诚实和守信’。其特色就是把道德教育寓于社会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