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克霞 《世纪桥》2010,(19):117-118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过程中,只有注意教学主体中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中历史与现实,教学手段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以及教学目的的历史性与政治性的耦合,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精神文化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家余 《世纪桥》2010,(17):69-7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军队所有院校于2007年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主干课程,在提高军校青年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该门课程的强基固本、育人铸魂作用,增强该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员对于该门课程真学、真懂、真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深入认识和真正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军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完善具体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本文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根据新形发展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怎样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等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着重论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如何围绕教学目的和任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溶入课程教学中,如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生为本、增强教学能力等方面,论述了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法赢得学生。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晶 《世纪桥》2009,(3):134-134,148
在新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四门必修课之一。如何教好这门新课,则需要广大任课教师不断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考核为媒介三个方面论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萌生的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将大学生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孙念超 《世纪桥》2011,(1):101-102
有些高校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式方法过程中,实施了专题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足之处非常明显:与大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不相吻合,不利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目的的实现,限制了老师的自由发挥,弱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高校不应盲目实行专题教学模式,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授课对象的历史知识水平,合理地选择授课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负面情绪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强  金源云 《世纪桥》2008,(1):121-121,12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学生存在两种比较典型的负面情绪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因对近代史过度的屈辱感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二是对中国近现代史课程错误认识导致的厌烦情绪。分析学生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进行合理引导的方法和途径对顺利开展近现代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爱云 《世纪桥》2010,(3):126-127
培养“三能”人才,是广东海洋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可以发挥本学科特点,把握两个了解,抓住三个选择,结合社会实践,为学校培养“三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凤彩  谢伟 《世纪桥》2011,(23):118-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着重解决好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及时交流总结和评价、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和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运用体验式实践教学,增加纲要课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实施体系,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制度保障;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立足点,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推进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称纲要)的教学目的,《纲要》的教学要凸显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要突出它的理论性,而开设专题式的讲座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张杰 《世纪桥》2008,(5):121-121
为了有效地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称纲要)的教学目的,《纲要》的教学要凸显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要突出它的理论性,而开设专题式的讲座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郭合芹 《世纪桥》2012,(19):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教育中意义重大。通过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学习传统社会中士大夫经邦济世即经世思想;了解和学习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思潮;知道近代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承担了唤起公众责任心的任务;了解学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观,即近代世界观;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成因。在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适当融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是党和国家一贯提倡并深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湖南近现代历史上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群体,发生过大量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如能将这些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合理地加以运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玲 《世纪桥》2014,(12):61-62
"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最好诠释。将"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玉婷 《学习月刊》2014,(18):86-87
通过对2011-2013级武汉科技大学本科生抽样调查,发现主要影响和削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的三个问题。针对这些学生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切实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分析和探索,倾听、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并最终使"纲要"课切实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见表1)。一、课程准确定位第一个问题实质涉及的就是关于准确定位课程的问题。《纲要》课程既是一门历史研究型课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课程,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以,“纲要”课有历史性、研究性和功能性的三重属性,教师需在授课时准确地认识和传达出这三重属性,因为只有教师准确定位,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明白,这门课拥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把红色文化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增强大学生对"三个选择"历史必然性的认识,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世纪桥》2007,(11):107-107,109
从2007年春季开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新确立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正式走进高校大学课堂。作者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思考与总结,既突出思想政治性又注重重大历史观的教育,不但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还正确把握《纲要》课的定位和功能,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性作用。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大量的历史遗址遗迹、众多的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档案及音像资料。采用穿插式、情景式、讨论式、研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一专题的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倪昕 《世纪桥》2010,(17):73-74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同时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历史教学的双重特点,是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一种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放在世界背景中考察,从全球视角下审视中国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加深对中国道路的理解,也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中国历史知识与世界历史知识之间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20.
程珂 《世纪桥》2015,(3):78-80
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树立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观念。做好这一实践教学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地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好教学实施和评价工作。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作到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在实践教学地点方面,作到点面两种形式的结合;在实践教学效果方面,作到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和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