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30年乃至50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表明,民主的理想和民主的现实还是有区别的。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要受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状况和国际环境的制约。30年乃至50年选举制度的曲折发展也充分印证,虽然选举制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同时也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发展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尤其社会和政治状况对其影响更直接,也更强烈。选举制度和实践发展出现波折、停滞或徘徊,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目的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目的的重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科…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社会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政治文明的层次,离不开社会团体的促进;另一方面,社会团体的产生、发展及其政治功能的正常发挥,又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提高来创造良性环境。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就需要保持两者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转型的标志性现象的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进程中,必将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政治发展也概莫能外.城市化既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城市化背景下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既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又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提高驾驭经济全球化的能力和水平,就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推进我国政治发展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人类长久以来的追求,从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到现代的世界各国.人们一直对这种美好的政治制度孜孜以求。在中国,人们对民主政治也不遗余力地追寻了一百余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为民主政治的实现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国政治建设的根本。本文以为.从民主政治的实质、民主政治在两方各国的实践、民主的普适性价值,政党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来看,民主是一种精神。当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国国民普遍具备了民主精神的时候.民主政治就是顺理成章韵事情;相反,当民主精神普遍缺失的时候,即便有了民主的形式,也不过是一副空壳,徒具外表而已。  相似文献   

7.
邓荣华 《人民论坛》2013,(2):208-209
在阶级社会当中,政治民主要以特定的阶级为基础。民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而且民主又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民主是由社会政治革命和民主的解放发展而来的,政治民主只是一个过程,其最终发展的方向是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8.
协商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对民主政治提出更为本质的利益要求和参与要求的形式下,民主政治的程序设计应逐渐提上日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中共领导体制的内在规定性,统一战线理论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和制度传承,以及中国传统"和"、"合"、"中"政治文化在传习过程中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产生的持久影响等多种因素,为现阶段进一步将传统的政治协商制度向更完善的协商性民主发展奠定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也决定了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协商性民主而非竞争性民主,可能成为当今中国多元社会中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性战略选择。发展协商政治,把商议性民主镶嵌入开明的权威政治框架内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民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民主既是文化层面的民主具有价值性,也是制度层面的民主具有工具性。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条件性,是文化层面与制度层面的统一,是价值性与工具性的综合体现。民主政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从其发展的现实和趋势来看,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文化层面的民主,理解民主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发挥其政治文化层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坚持民主法治。夯实社会管理的政治基础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管理的两大基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一要坚持民主决策。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的重大事项,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决策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各项决策既体现党委意图,又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1.
傅德汛 《桂海论丛》2003,19(3):20-22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对社会民主的主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吉锋 《桂海论丛》2005,21(2):38-40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突破以往限制民主充分实现的技术障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网络对社会民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促进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学术民主、管理民主和文化民主。网络所促进的民主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是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但网络民主还不能体现实质民主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制度与文化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中密不可分的因素,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同样需要相应的政治文化支撑,文章以政治文化的构建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受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我国传统政治因子的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全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命题,确立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执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定位,也是对中国政治国情认知的一次重大飞跃。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前行和发展。作为观察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一个基点,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5.
制度与文化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中密不可分的因素,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同样需要相应的政治文化支撑,文章以政治文化的构建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受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我国传统政治因子的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这次台湾大选,受到海峡两岸、港澳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港澳地区还有选举观察团赴台观选。选后,许多人尤其是大陆部分民众高度肯定台湾民主选举以及蔡英文败选感言的民主风范,有人还将台湾视为华人社会的民主政治典范,极尽称颂与羡慕,甚至有人称会对大陆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可否认,台湾已从威权政治时代,迈入了民主政治时代,  相似文献   

17.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文化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深层次因素。主要表现为对民主的认知和态度、参与政治的动机和热情、现行的选举制度建设以及公民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影响了广大村民在民主选举中的投票心理,自己的真实意思往往没能通过选票的形式得到合理合法的体现。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必须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批判和整合,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完善农村政治社会化渠道,努力培养与现代民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到欧美的代议制民主,民主在激烈的社会斗争中得以演进。美国著名学者利普哈特通过对大量民主国家的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异质性强、多元化程度高的社会里通过广泛的权力分享来实现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共识,从而创立了"协和民主"模式,之后又将"协和民主"发展为"共识民主"。利普哈特的民主理论是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对西方的民主政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谢松保 《政策》2009,(10):38-40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活动。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广大农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