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的理论内涵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有不同类型的界定。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下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本文从协商民主理论的缘起入手,阐释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比较,揭示中国协商民主的优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西方污名化中国的浪潮此起彼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污名化是社会舆论阴影下施污者出于特定目的、对特定个体或群体形象的负面建构。其中,施污者的框架建构是理解污名化过程的关键所在,受众的框架共鸣是评估污名化影响的基本指标,受污者的反框架是去污名化斗争的重要举措。西方对中国的"污名化",正是通过框定中国的"他者"意象及其对西方主导国际秩序的"威胁",架构种种涉华负面话语以煽动国际社会共同打压中国,进而建构一种"污名化中国"框架。这一框架虽缺乏可信度,但极大损害了中国国际形象,乃至危及中国核心利益。百年变局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一言一行,西方或将趁机加大污名化中国的力度。中国要做好进行长期去污名化斗争的准备,揭露西方污名化中国框架的狭隘性,推进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提升中国主体性框架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社会围绕"话语权"的交锋愈发激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话语权也逐渐提升。但我国仍面临"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中国特色政党理论话语权是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增强和提升中国特色政党理论话语权,应厘清话语权的相关争论,明确话语权的内涵和本质,直面西方话语霸权、非主流话语的非理性干扰、多样化社会思潮挤占话语空间及中国特色政党理论的自身困境,要不断强基固本,强化话语自觉;要做到知己知彼,深化民主实践;要坚定理论自信,破除话语崇拜;要推进理论创新,着力话语创新;要加强思想培育,夯实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产生的顺序不同,国内协商民主理论或多或少依附于西方话语。通过深入发掘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文化根基、制度基础、理论建设独特性,发现中西方协商民主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我们要加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10,27(4):94-104
学术共同体是否影响了中国外交的变革,影响外交决策过程,影响程度如何,这是外交政策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体系、国家和个体三个层次梳理了有关中国外交变革动力的现有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交决策者的平行社会化问题。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基本确立了学术专业分工,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共识。但因为元理论的缺失、西方话语主导等因素,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外交变革的影响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6.
能否掌握政党制度理论话语权,影响着人们对政党体制的认知、认同及制度自信。新时代要增强新型政党制度自信,应着力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破除西方话语霸权,确立中国自己的政治理论话语体系,主动把握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文学科"和"中国文学门(系)"的设立既是西方现代学科体制中国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文学学科现代化的开端.对中文系课程设置的分析表明建立一套融中西文论话语为一炉,既具有理论普遍性又能以中国文学自身特征为立论基础的文学话语,同时又能克服现代学科体制的封闭性,是中国文学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核心难题.  相似文献   

8.
在主流意识形态和正能量的话语体系在互联网上建立之前,互联网话语体系是"自我授权的",是虚拟的、隐匿的、开放的。要建构"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需要解构互联网上所谓的"民意话语",揭露隐藏在幕后的政治阴谋,建构"正能量"中国话语;解构"普世价值",消解"西式价值观"、"西方中心主义"等错误思想,建构"民族话语";解构"网络自由主义",反对"三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建构"法制话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通俗、和谐、诚信的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世界范围影响广泛,中国政党制度选择也曾受其影响。今天我们构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体系,不能消极回避西方政党制度的话语霸权,必须克服其消极影响,打破其话语遮蔽。  相似文献   

11.
制治互洽指的是特定制度与善治目标间的契合状态及其合理化论证.受限于西方的话语霸权,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制治互洽关系的理解被桎梏于自由民主/资本主义制度的单一制度形态中.然而,实践与理论双重困境的出现,宣告着西方制度条件下制治互洽逻辑的解体,也促使人们反思西方制度在政体思维、选主崇拜,乃至制度根本属性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则带来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从而重建了中国本土的制治互洽逻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深入、系统、准确地把握中国之制的比较优势,理清中国制度中历史基因、革命道路、实践导向的有机统一,将有助于以正确的改革导向更充分地发挥出中国的制度优势,并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建构与中国实践相匹配的中国理论,从而重塑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较成熟的制度化民主实践.西方协商民主是一股民主思潮,构想了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入中国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理论界解读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学者们纷纷引用协商民主论者的话语来为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寻找普适性理论的支持,造成了对中国政治协商和西方协商民主的双重误读.协商民主理论无疑可以为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但其前提是认清中国政治协商和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把协商民主理论"拿来"为发展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民政协理论受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影响,既不能服务于人民政协工作实践,又不能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政协理论,因而需要摆脱西方话语影响,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理论体系。本文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出发,指出要把人民政协放到由政党、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构成的整个政治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并由此提出人民政协是整个政治体系的平衡器与优化器。人民政协在平衡与优化政治体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主话语权关系到国家利益,民主话语权的构建受国家经济能力、民主政治程度、宣传能力和军事干预的影响。西方国家通过改造民主理论、"铺天盖地"式宣传和霸权式民主输出这"三部曲",在全球逐步确立起民主话语霸权。而构建中式民主话语权,必须要先批后立。首先揭示西式民主话语霸权的真实面目,既而要理论、实践和宣传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15.
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是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尽管中国在长期的政权建设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且对世界政党理论发展具有积极贡献的政党理论,但是目前政党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呈现"西强中弱"的格局,有关政党的基本概念、游戏规则、评价标准等话语权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增强中国政党理论国际话语权,需要面对和解决西方国家的排挤和抹黑、学术话语权边缘化、宣传方式单调等现实问题.增强中国政党理论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体系,适当应用现代政党政治的概念;要加强对中国政党理论的学术研究,充分运用国外学者、公众等对中国政党理论的积极评价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丰富理论宣传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是多党合作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打破西方独霸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可以从中国多党合作理论架构、制度保障、传播方式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7.
赵继显 《外交评论》2007,52(5):102-107
大部分中国学者所考察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具有现代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这一领域已经占据了难以撼动的霸权地位。自1960年代以来,以"多原"和"多元"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性已经逐渐确立,它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过几十年努力仍无法创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情况下,中国学者可以借助后现代性话语和思考方式探讨建立中国国际关系学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要注意加强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术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研究区别开来,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区别开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意识形态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二是要注重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对接,增强国际话语权,既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和"中国立场",又要善于"世界表达",要以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兴起于西方政治哲学在全球话语体系中持续传播之际,并以之为基本资源,接续传统中国政治哲学文化精华,在现实性上持续回应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目前相关研究有着理论借鉴、问题反思、实践探索等不同学术旨趣,未来研究走向在根本上关乎西方话语、问题、立场、范式和表达,转向中国话语、问题、立场、范式和表达。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要为人类提供不同于西方文化冲突论和传统儒家大同论的文化哲学,就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批判中国传统哲学中人的创造性被抑制,改变西方哲学中个体与群体的不对等关系,建立起一种强调文化性个体之间的多元对等关系。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文化哲学所讲的人类整体性,就不再是任何文化中心论建构的文化不平等和文化同化论之对立、单一性整体,而是文化创造多元对等、彼此尊重和影响的生态整体;也不再是中国"变器不变道"的弱创造性个体和西方"个体至上"的自我中心的个体,而是尊重一切既定的文化创造又能创造性地加以改造的、相互对等的新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