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南佛教界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的原因有:佛教界参与养老服务有良好的基础;宗教工作部门、佛教界协同自律、佛教信众现实需求的推动作用.苏南佛教界参与养老服务的特点是:做到了安身、安心、安生“三安”;佛教界开办的安养院社会认可度较高.苏南佛教界开办的安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发展基础“软”与政策法规要求“硬”之间的矛盾;机构发展规模“小”与养老需求市场“大”之间的矛盾;服务对象定位“窄”与养老服务要求“宽”之间的矛盾;养老护理要求“高”与护理服务水平“低”之间的矛盾;建设发展愿望“强”和政策扶持力度“弱”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办好佛教安养院应该做到:加强教育引导;出台扶持政策;强化各项建设;建立规范机制;转变狭隘观念;积极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密集出台、渐成体系。养老服务政策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厘清养老服务供给责任;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弥补服务体系短板;强化创新驱动,支持新型养老模式发展;推动医养结合,破解养老服务发展困局;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服务供给成本;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护理责任分担新模式。十八大以来养老服务政策变化有四大明显特点:在政策定位上,由单一发展老龄事业转变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政策目标上,由保重点人群转变为保基本服务;在政策重点上,由侧重扶持机构转变为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在政策内容上,由就养老论养老转变为推动医养康养相结合。下一步养老服务政策取向:一是焦点转移,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二是动能转换,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三是关口前置,增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四是重心下沉,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五是重点突破,尽快总结试点经验出台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社会特别是大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养老服务进入新阶段,社会治理面临新要求。本文以社会治理为研究视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一方面肯定了江苏省在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指出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的原则,进一步统筹优化配置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资源,理顺政府和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狠抓落实已有的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新变化研究出台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新措施,积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是满足老年人医疗养护和生活照护需求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政府职能转型,创新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供给方式的新型产物。但是,在实地推进过程中,"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还存在着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支付保障体系尚未系统规划;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专业技能人才匮乏;体制建设和配套措施跟不上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体制创新和对策措施去解决处理,增强PPP模式、"互联网+"、长期护理保险等在该领域的探索创新,消除"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中的政策壁垒,实现养老医疗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促进该模式效能最大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农村社会老年人口日增,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呈现不对等的困境,即需求日益扩大,而供给严重不足。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有:薄弱的经济支付能力无力吸引多元服务主体参与,一元主导的养老服务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错位的政绩意识促使基层干部忽视农村养老服务。因此,要发挥政府掌舵的功能,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挖掘养老服务资源,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参与体制机制,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  相似文献   

6.
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源于养老服务有效需求的不断扩张。本文基于福建省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还是一种潜在需求,尚未充分转化为实际有效需求。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对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构成了明显的"需求约束"。突破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约束",需要政府牵头承担起应尽职责,大力调动和扶持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提高老年人收入,培育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并持续转变社会养老观念和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老龄化问题正日益加重,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老年健康养老需求与日俱增,可使健康养老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发展县域健康养老产业,可作为应对我国养老困境的重要举措。从蓬莱来看,县域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如下问题: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有待提升;准入门槛偏高,合作模式单一,参与养老的社会力量不足;居家和社区养老建设滞后,资源投入不足;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缺乏专业服务人才;高端医疗机构稀少,缺乏品牌号召力。鉴于此,发展县域健康养老产业,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建立高效统筹机构,构建清晰的养老产业管理价值链;加大专业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建设投入;创新政企合作与商业运营模式,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和运营;转换村庄养老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和农民养老方式;制定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引进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是"老龄化国家",民办养老机构是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无论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内容,还是内部管理均存在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此种状况与民办养老机构的行业发展状况、政府监管状况和民办养老机构的相关扶持政策密切相关。民办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应该采取"分类标准、对口监管、鼓励扶持"的思路,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尽快落实,才能正确应对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是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能有效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新模式不是"互联网"和"养老"两者的简单相加,该模式的灵魂在于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当前由于各主体之间的动因出现偏差,致使各方的行为合力很难形成,实际运作方向与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偏差。应以融合、创新等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跨界合作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分工,防范风险、在"融合"二字上下功夫,借助大数据和机器人等技术,打造"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郑州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服务产品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公办养老服务业与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法律规章及制度建设,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了解不同层次老年群体对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提供能满足老年群体需要的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与养老产业经营方式,提供多种方式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有序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相关制度;健全智能养老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用科技助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企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除了为企业离退休职工提供基本管理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向离退休人员提供养老服务的形式参与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企业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在保障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基础上,推动其自组织化发展、志愿服务参与和文体活动参与。这为其他同类企业的养老服务实践提供了镜鉴,主要包括:开展需求为本的企业养老服务、完善离退休职工的社会支持网络、制定系统规范的政策制度、建设专职人才队伍与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养老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看到河南存在养老观念陈旧、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和运营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对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从政策扶持、观念宣传、机构管理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拓宽养老途径,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了解西安市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养老服务供给状况、供需矛盾与养老服务短板,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建议政府部门要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指导;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工作考核与服务监管;合理配置养老资源,落实养老用地、用房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养老基础设施,政策制定优先考虑服务失能、失智、独居、空巢老人;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方位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积极发展老年志愿者,给老年人提供融入社会的机会;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大型节庆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养老制度设计问题与认识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在服务体系定位、志愿者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政府示范性养老基地建设、乘车优待与尊老金等制度安排和养老协议等诸多方面的合理性存在不少疑点。如养老服务体系"以家庭照料为主,社区照料为辅,机构照料为兜底"可能更加准确;志愿者服务只能作为养老服务之补充,而决不能作为制度性养老服务安排;示范性养老基地配置的设备主要是满足入住的普通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绝不应该是专为极少数老年权贵服务的高级养老院等等。社会形成的老年服务市场非常广大、老人独居问题严重、不应轻老重幼等共识也有反思的必要。随着陌生社区的形成和城市建设中养老障碍的增加,校正政策制定中的价值取向对当下中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养老工作养老政策体系日益完备,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利用2019年"中国老龄化和养老工作调查"数据,从服务供给角度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对老年人满意度的影响,居家养老服务总体上提高了我国老年人满意度水平,对环境满意度影响高于生活满意度;呈现较强增量效应,即服务项目数量越多,老年满意度越高;呈现异质性效应,健康护理类服务影响最大,精神文化类和权益保障类影响较大,生活辅助类没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老年人年龄结构特征,养老服务要重视注重由"扶弱型"向"普及型"、从"补充型"向"提高型"转变,鼓励多元主体供给,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提高老年人多方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娄星区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当前娄星区老人福利保障体系初建,但差距明显;初显成效,但水平较低;初步发展,但资源分散;蓬勃待兴,但力度不够。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建议从紧抓大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狠抓落实,加快体系建设;强抓产业,加大财政投入;主抓乡镇,推进农村观念革新;细抓基建,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六抓"入手强化养老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7.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重新定位政府在福利提供中的角色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能促型政府成为养老服务中政府角色调整的方向。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中能促型政府角色表现在: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递送,支持家庭照顾,建立支持养老服务的配套制度。能促型政府的基本理念具有普遍性,借鉴发达国家共性的养老服务支持政策经验,我国应发挥政府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中的能促型作用,建立家庭照顾的激励机制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养老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一体化、快速城镇化、少子高龄化的宏观背景下,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经济社会需求与社会供给明显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农村的快速老龄化也对农业生产率、国民储蓄率和养老金的收支平衡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以积极乐观发展的社会心态看待老龄化,采取鼓励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施老龄津贴和老年护理保险,积极倡导精神赡养,淡化社会成员的流动借以支撑居家养老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推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应明确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是国家、地方、产业、家庭、老年人和国际化的需求,在此基础,理顺政府、家庭、老年人等需求结构要素;然后以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制度、资金、创新、土地、劳动力等供给结构要素,建立多元化、层次性的供给结构;最后从理念、制度、经济、信息和功能等方面建立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衔接,实现供需之间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受到行动者价值理念的影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医养模式的融合而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显示出发展养老服务市场的政策红利。然而,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过程逐渐衍生出各地区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结构失衡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以政策网络理论为指导,从共识、治理以及资源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模型,以此为分析工具,从推进信息化改革、放管服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等路径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