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主张,鼓励充分挖掘老年群体潜力,发挥老年群体积极的社会价值。社区作为老年群体长期生活的主阵地,是老年群体进行社会参与的主要平台。低龄老年人作为老年群体中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力量,目前已在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仍面临着外部环境支持相对不足、活动参与层次相对偏低、参与行为随意性相对明显等诸多现实困境。未来应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为指导,从搭建支持服务平台、打造老龄友好参与环境、充分挖掘特色优势、提高活动参与层次等方面入手,确保低龄老年人成功参与城市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2.
积极老龄化近年来被世界卫生组织确立为应对老龄化这一国际性社会问题的重要理念。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涵盖健康、参与和保障三项要素,其中参与是核心。公共图书馆作为承担政府服务社会任务的主体之一,应转变服务理念,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合理设置岗位、鼓励志愿服务等措施,确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制度上保障老龄群体的公共图书馆参与权利。  相似文献   

3.
帮助老年群体融入现代网络社会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积极老龄化概念框架,通过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发现微信使用能够赋能积极老龄化。使用过微信的老年人对身心健康持有更积极的评价,主动分享朋友圈也能显著改善身心健康,且对不同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群体都有积极作用。政府、企业、社区和家庭等多方力量应该协同参与,共同助推老年人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帮助其享受互联网发展红利,实现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养老的核心问题已从解决贫困和物质匮乏转变为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积极老龄化的精髓和核心即是社会参与,主动积极的社会参与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尊敬和尊严,感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负面的老化刻板印象、消极特征取向的涉老研究,阻碍了积极老龄化的推进,不利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基于对老龄化困境、老化刻板印象、精神需求内涵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的社会背景下,建构城市养老与乡村振兴的“双赢”机制,利用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和闲置住房,助力城市养老,同时发挥城市老人的智力优势和知识技能,添翼乡村振兴,不但有助于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更重要的是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和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是本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两个突出的全球性人文现象,将这两个现象联结起来思考,不是因为它们都可能是社会发展在某一时期的必然产物,而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的紧密联系:第一,绝大多数社会都有着由妇女具体承担照顾老年人的习惯,妇女是家庭赡养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妇女群体和老年人群体一方的变化会对另一方产生连带作用;第二,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状况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三个直接因素,而这三个因素又都与妇女群体的地位状况密不可分;第三,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是女性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妇女问题远未得到各种研究行动和社会政策的重视,她们是老年人口乃至所有人口中最脆弱的群体.妇女群体的人口状况、社会参与状况、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与人口的老龄化是相互作用的,分析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解决老龄问题必须重视使用性别分析的方法,揭示不同的性别群体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6.
长期照护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梳理国外长期照护政策选择的理论变迁,发现国外的长期照护政策实践不断在国家和家庭中寻找微妙的平衡,寻求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整合,从消极老龄化走向积极老龄化。从我国老龄政策的历史和正在积极探索的长期照护政策实践来看,适合我国情境和文化传统的长期照护应该是保留感性秩序的优势且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的在地老化;政府大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坚持渐进式发展,逐渐从医疗保险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7.
健康老龄化的实施是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的积极措施。《河南省“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出争取到2025年,构建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进度和省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通过对河南省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的需求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发现政策法规的落实,当地环境和传统文化,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健康意识等是河南省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中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构建河南省社区老年人体育服务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前提下,为不同层次老年人提供运动健身和康复保健模式,旨在通过政府、社会和志愿者等资源整合,实现健康养老。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死亡率不断下降,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也提出了如何在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激发人口老龄化的正面效应的问题。本文就我省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健康老龄化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老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促进健康老龄化,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是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尤其是代表老年群体合法权益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谁来养活并照护逐渐老化的中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当前中国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着重资金保障轻服务保障、重物质需求轻精神赡养、重社会保险轻社会服务、重服务提供轻绩效评估等问题。公共政策上,中国需要建立一个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整合相关社会服务;社会政策上,需要从增能的视角给老人赋权,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及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且呈现加速态势。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使其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是我们所追求的。特别是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将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衰老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出现肌肉质量的减少。但由于衰老而导致的力量减退,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力量健身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人肌肉的衰老得以抑制或使之发生可逆变化,从而维持和改善老年人肌肉功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健康老龄化战略在中国实施的成败,不仅是事关我国能否处理好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根本性议题,同时也是推进健康中国的关键性环节。健康老龄化战略的中国方案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而本土化的健康老龄化战略也有助于提升中国话语对国际性政策的引领作用。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本文提出健康老龄化中国方案的构想,并认为维护健康公平和坚持全生命周期视角是其内涵的两大核心理念。同时,健康老龄化中国方案的内涵还包括了以"健康维护"为核心的服务主导模式、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将健康保障视作人力资本投资等基本特征。此外,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健康老龄化中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具体目标,并重点分析了中国方案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及其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3.
为破解当前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动力不足和参与能力较低的难题,深圳龙岗区以"社区民生大盆菜"为抓手,创新制度设计、落实经费保障、畅通办理机制、实现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新时期,构建城市社区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要培育以利益为导向的社区公共性,形成"共意"性社区动员机制;以组织化合作动员为发展方向,实现社区动员力量的再整合;注重动员策略的运用和情感话语的表达,激发建立共同情感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指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问题而言。应付老龄化问题的目标:建立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运行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养老模式以社区为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的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社区养老模式无需改变老年人平时的生活习惯,让老人无需离家便可安享晚年。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区养老模式的成熟完善和大力推广,加大在社区养老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政策导向来保障社区街道提供更完善的养老服务,同时还应激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模式的共建。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老化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老年生命历程理论,即缩短过渡期,顺应老化;延长活跃期,健康老化;利用活跃期,活跃老化;应对失能期,尊严老化;善待临终期,告别老化。进而探讨了"成功老龄化"战略,即要顺应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不同规律,采取总体战略和差别战略结合的做法。总体战略包括:有准备的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适度老龄化、和谐老龄化四个战略。分期战略包括:在活跃期,要采取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生产性老龄化的组合战略;在失能期,要采取零歧视、零瘫痪、零自杀的老龄化战略;在告别期,要采取有尊严的老龄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开展老年文体活动是建立和谐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如何应对这一现实,指导老龄事业和指导老年养生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可有效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对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社会保障严重滞后,老龄化问题就更为严重。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老龄化"将是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通道县阳烂村老年人协会的考察发现,通过加强农村老年人组织建设可以有效消除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影响澳门居民政治参与强度的因素有个人社会经济变量、政治卷入、社会资本等。数据分析显示,"选择"模型和"动员"模型都能解释澳门居民的政治参与强度,但"选择"模型比"动员"模型更有解释力;政治参与途径越多,居民对政策越不满意,其原因在于当前的政治参与留下的可能更多的是不满的印象,体制内的参与过程可能并不愉快或不通畅,而体制外的参与又加剧了不美好的印象。进一步改进澳门居民政治参与的质量,是澳门特区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步加深,未来随迁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将成为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打零工”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身份认同,通过身份认同的提升可增强其社会融入。文章从“个人”“人际关系”和“群体”三个层面,通过增能理论对“打零工”随迁老人群体社会融入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作为一个自发性的组织群体,在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方法。随着我国随迁老人增多,国家应在提高随迁老年人的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老年人健康、禁止老年人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四个方面继续完善支持政策、加大保障力度,为随迁老年人社会融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