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体在各自持有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下的一种自由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实践的表现,是社会主体对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共同体的目标理想和社会政治体系的制度结构、价值导向等的肯定评价和主动践行.本文剖析了新社会阶层人士政治认同中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的主要表现,进而提出增进统一战线“求同存异”重要工作理念和基本政策原则共识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文化是网络政治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支撑,网络政治行为往往直接映射到现实的政治实践中,并对政治认同产生深刻影响。政治认同是政治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进行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支持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国家在主导政治文化的引导下相互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网络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碎片性、不稳定性等特性对政治认同主体、客体产生了分化、挑战与解构。网络政治文化视阈下政治认同的建构主要从培育理性的政治认同主体、构建适应型政治认同客体以及规范自治型网络媒介三个维度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国家认同建设工作需要"中国梦"理论的介入;"中国梦"理论的国家认同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强化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理想动力、它能增进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当代中国政治认同;需要科学设计基于"中国梦"理论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体系,具体包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其国家认同培育的主导作用;设计旨在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实践,发挥其国家认同培育的推动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其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不把对不同政党的认同放在对立的两端,而是从"心理认同"这一核心要素出发,即可在中国政治生态中使用政党认同来观察不同政治主体对民主党派的政治态度。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民主党派自身的存亡,而且关系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安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国家政权、党派成员和社会民众的四维关系,认为民主党派的政党认同具有共生性、理性、内部的稳固性和外部的松散性等特性,并提出有效构建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政治话语,群众路线的提出有其内在逻辑和现实背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和谐的因素。而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作为一种把人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力量,对社会阶层关系的动态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政治认同的多维度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差异性是重建政治认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群众路线和政治认同有天然的契合性,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提升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台湾青年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存在于他们的矛盾的政治心态之中,表现在政治效能感、"政府权威"认同、社会归属意识和两岸关系认知等向度上.边际性政治人格特征基本反映了当前台湾政党纷争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念与取向.转型中的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是其生成与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条件.解析当代台湾青年政治人格形成的文化背景,不仅能深刻揭示其渊源,也给当前开展对台青年宣传工作以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全域教育是未来社会的基本教育形态,其核心理念在于全域教学时空、全域感官体验、全域学习成果输出,充分运用其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全域教育理念下的"三维全域教学"模式是新时代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有助于突破共青团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困境,有效实现"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的教育目标,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打造多维教学时空、调动教学主体全要素和促进团队学习成果展示,是新时代共青团有效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模式的三个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政治共识就是统一战线主客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判断等思想内容,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政治信念、政治倾向、政治行为等。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的特殊性,它主要是对我国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认识,是统一战线主体宏观引导和客体自觉认同的结合。统一战线政治共识包括"发展共识、改革共识、法治共识、反腐败共识和价值观共识"五大共识。特点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它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是共同奋斗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定。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政治共识可以从价值性和程序性两个层面发挥优势,深化影响,在社会各政治力量的理性沟通和合力作用下,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价值,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民主党派作为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对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多党派合作制度的基础,是多党合作"同心思想"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政治共识就是统一战线主客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判断等思想内容,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政治信念、政治倾向、政治行为等。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的特殊性,它主要是对我国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认识,是统一战线主体宏观引导和客体自觉认同的结合。统一战线政治共识包括"发展共识、改革共识、法治共识、反腐败共识和价值观共识"五大共识。特点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它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是共同奋斗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定。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政治共识可以从价值性和程序性两个层面发挥优势,深化影响,在社会各政治力量的理性沟通和合力作用下,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当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显现出新的特点,需科学地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实践工作。为此,本研究随机选取337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测查其政治认同状况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在可预见的短期发展前景方面(如就业、收入)占比较优势的大学生,其政治认同程度较高,如表现出理科高于文科,本科高于专科;生活压力较小、或是已成功度过压力阶段的大学生,其政治认同程度较高,如表现出大二、大三较低,大一、大四较高;政治认同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相关显著,被试的主观幸福感越高,其政治认同程度就越高;政治认同大部分子维度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特点。但需注意的是,身份认同、政党认同表现出不同于政治认同其他维度的特征,具有特殊指向意义。身份认同代表了历史的总的传承,而政党认同代表了未来的总的走向,是各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最终归因点,其积极和消极因素都被放大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制度,促进学科融合,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把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将学生事务工作、心理辅导、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深刻认识身份认同和政党认同的特殊性,科学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整体价值向度,在于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主体依据,坚持自信自立提供精神力量,坚持守正创新提供立场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提供发展面向,坚持系统观念提供思维和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提供国际视野。同时,其发展目标质量向度在于经济与政治相统一维度下的新时代新征程政治发展要聚焦社会主要矛盾、聚焦高质量;其多维认同向度在于通过有效范式表达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3.
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意味着农民对党的信赖感和归属感。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事实上正在直接行使公共权力,这种权力应该获得农村社会力量的认同。进入21世纪后,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主体、客体和环境要素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了的要素交织在农民对党政治认同实践中。同时,农民对党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趋于多元化;公平公正成为党获得农民政治认同的现实基础;农民对党政治认同度呈现出复杂性、层次性和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普赛特认为民主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为其提供物质保障,有赖于认同、价值等社会心理因素为其提供合法性支撑,有赖于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充分互动。后发国家的外生性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异常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既需要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高速发展,亦有赖于基于共同价值和认同的政治文化作为支撑,还需要在“强国家-强社会”结构的互动中实现多元主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群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职业身份认同方面,自我认同较高,社会认同较低;在统战身份认同方面,多数人了解"新的社会阶层"这一概念,但对其内涵的理解程度较低;在政治身份认同方面,多数人并不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一身份的内涵和特定指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利益诉求方面,事业发展的诉求和政治参与的诉求较多,而文化和社会诉求较少。为了有效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身份认同和利益诉求,应进一步明晰"新的社会阶层"概念的内涵和构成,增强该阶层人士对统战身份的认同;积极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事业发展,增强其对职业身份的认同,满足其事业发展的诉求;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序实现政治参与,满足其政治诉求;组织社会公益活动,满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文化和社会诉求。  相似文献   

16.
天然亲近改革开放原生动力和市场机制价值法则的新社会阶层,在阶级分析思维的惯性情境中,是以传统体制的"例外"力量出现的。"新"与"旧"的身份归属、"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分歧、市场的竞争逻辑与社会的平等法则、"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合理意义与"回馈社会"、"造福人民"的价值要求等问题都成为考量新社会阶层这一特定群体政治走向的重要维度。聚焦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认同,是有效破解这一迷局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他们的政治认同状况,不仅是检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参考,更是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律师群体的社会认同现状是:"五个认同"形成高度共识,对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尤为强烈;职业价值观多元,功利性与公利性并存;职业情感认同较高,党外律师阶层归属感不强;参政议政热情很高,政治参与渠道多元;议题聚焦行业,履行责任担当.江苏省律师行业统战工作的经验做法有:加强思想政治引导,不断增强律师行业统战工作向心力;加大人才培养使用力度,大力推进律师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积极为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注重发挥其法律专业优势作用.在社会认同的视角下,律师群体统战工作对策具体包括:突出政治引领的"主线",树立价值导向的"底线",打造情感联系的"引线",汇聚参政议政的"智线".  相似文献   

19.
以拉克劳与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西方学术界和左派学者中引起很大的影响,其代表作《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我们时代革命的新反思》是争论的焦点。他们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西方政治运动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人阶级的解体,工人运动已经终结,单一的反经济压迫斗争让位于多样性的民主政治斗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运动已经让位于后现代的多元性认同政治运动。所谓的政治运动转型与革命方式的新变化,在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中,主要是指社会运动关注的中心已经由社会资源的分配正义转移至身份与生命的文化认同和社会认同。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条件下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新的角度构造批判资本主义的主体立场,努力把新社会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目标相联结,对我们有一定的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认同在主体上,可以分为国家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社会文化认同、群体文化认同;在社会层面上,又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认同、制度文化认同、行为文化认同和精神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心理前提、精神基石和精神力量。要达成文化认同,必须努力完善制度安排,强化制度的公正性;加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强化政治体制的民主性;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