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在争吵和对峙了30年之后,戈尔巴乔夫来到北京,解决两国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两党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无疑是中苏关系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件大事。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50年代导致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基本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当时导致两党展开论战的主要分歧也并未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从同盟到伙伴——中俄(苏)关系50年》一书,对中苏两国关系破裂的历史原因、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瓦解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层次地探索,是中俄(苏)关系发展方面研究和探索的一部学术力作,是在许多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重要成果。本书内容详实,史论结合。其主要特点:一是侧重新的中俄关系的发展论述。对中俄关系的正常化过渡,作者认为得益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所遵循的原则很快就被运用于新的中俄关系之中,构成了中俄关系的政治基础。这种新的关系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  相似文献   

3.
(一)中苏贸易的历史和现状 建国以来,中苏贸易关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50年代初—50年代末,是第一个黄金时期。此间,中苏两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有稳固的经济联系。50年代末,对苏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8%,而对华贸易则占苏外贸总额的20%。1959年,中苏贸易额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土两国在1971年就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土关系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冷战”期间,中土两国或多或少都成了国际关系大棋盘上的棋子,两国间除了政治利益外,实际利益并不多。“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这种情况才逐步发生了变化,两国间的实际利益前所未有的增多,两国关系由此实现了从棋子到棋手的转型。与此同时,两国关系中的问题也突显出来。平等博弈将主导未来的中土关系。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20年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及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保持了长期稳定和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对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是两国间许多有识之士、友好人士长期辛勤耕耘和经心培育的结果,大平正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为恢复中日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者们普遍认为共同利益基础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核心动力,但是这一解释未能说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面临共同外部安全威胁、有明显共同利益的中美两国一直未能实现建交和关系正常化。事实上,两国间仅仅存在共同战略利益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稳固的战略关系是极其必要的补充。这种战略关系需要经过一系列高层级的战略试探而逐渐建立起来。通过这种战略试探,国家间可以逐渐明晰彼此的战略意图,有效传递己方真实的外交承诺信号,累积领导人乃至国家间的战略信任,从而使潜在的共同战略利益得以显现,并最终走向战略联合。而1977年美国国务卿万斯访华便是双方关系正常化陷入停滞阶段后较为重要的一次中美战略性试探。这次"探索之旅"促进了双方间的沟通和了解,双方围绕全球战略的磋商和双边关系问题的交锋,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双边战略对话机制的形成和延续,还澄清了相互之间的模糊认识,重新启动了停滞已久的正常化进程,为中美关系后续的加速发展和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构筑相互信任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吕乃澄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25年来的实践证明中日两国能够长期稳定友好相处,不仅对中日两国,而且对本地区以至于世界的经济繁荣与和平稳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纵观25年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8.
徐辉 《外交评论》2010,27(2):22-29
中美作为国际关系学者眼中的“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其两军关系举世瞩目。曾作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先行者”和政治关系“晴雨表”的军事关系,至今仍未实现“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无论是为了防止因意外或误判而导致冲突,还是为了扩大合作应对共同威胁,都需要建立两军之间的互信。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两军之间跌宕起伏的交往过程表明,尽管两军之间防止冲突及合作应对共同威胁的需求和潜力很大,但由于两国关系性质定位不明、两军对互信的认知和路径选择不同、美国不断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以及缺乏建立互信的紧迫感等原因,致使中美军事互信鲜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日。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将共同举办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进一步推动中日两国友好合作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20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有时晴天,有时阴雨,但总的来说发展是健康顺利的,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0.
应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6):146-147,149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旧的中俄关系。新建的苏俄政府为改善其外交环境,先后发表几次对华宣言,许诺放弃俄国旧政府在中国攫取的特权与利益,并几次派代表团使华,谋求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列强对中苏接触进行了干涉,中国国内政局变化及内部分歧,苏俄对华态度逐渐改变,都使中苏建交历经曲折。至1924年5月,中苏两国签定协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收回了被旧俄侵夺的部分主权与利权,但是有些问题因错失交涉的最佳时机而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本文认为苏联因素、台湾、越南问题、国际国内局势变动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产生了程度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并且使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有起有落。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国际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背景下,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最为重要的外交突破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张清敏台湾问题曾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两国建交后,台湾问题仍是笼罩在中美关系上的阴影。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刊用向台湾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冷战”结束后,美国大规模扩大对台湾的军事销售,提高与台湾关系的级别,严重...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中俄两国在各领域展开密切合作,促进了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信任、积极促进经济合作、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以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了解两国交往的历史,有助于正确处理两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日两国平等交往创造了条件和可能;而为了恢复和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廖承志担负了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重任。他积极贯彻中国政府和平外交、人民外交的方针,坚持对日关系中“两个区分”(即把帝国主义的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把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官员区别开来)的思想,从日侨回归着手,启动了中日友好关系之门,促成了中日之间《关于黄海、东海渔业协定》的签订,推动了中日民间交往,并为日后中日之间半官半民、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科技的进步为首脑外交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首脑会晤更有利于直接推动提出和达成有关解决地区危机方案的措施。从朝美首脑外交的历史背景来看,朝美陷入信任困局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冲突与实力不均等所产生的权力博弈。随着半岛局势不断升级,以无核化为目标的朝美外交活动意图突破两国关系的结构性矛盾。迄今为止,朝美两国的最高领导人举行了三次会谈——表明了朝美关系走向了新的阶段,但是依旧存在的信任困局阻碍了两国外交关系的正常化发展。面对朝核问题,决定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国家利益。尽管首脑外交在发展朝美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也应当看到目前存在的不足与隐患,有必要对朝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及时总结经验,营造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平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饮水不忘掘井人。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不能忘记周恩来总理和日本方面的许许多多"掘井人"。在中日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前的时代,松村谦三先生是把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阶段推向"半官半民"阶段的日方有功者。在邦交正常化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用"添麻烦"来表达,在中国人民中间是通不过的,会引起强烈的反感。然而,更加让周恩来震怒的不是为了这个问题,而是日本外务省条约局局长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一通奇谈怪论。今后,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大局,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这一大方向,我们要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有效的方式,特别是要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培育新生力量,注入新的活力。青少年交流是最具战略性的。文化交流是心灵的沟通,是在两国人民心灵上架设桥梁的工作。总之,处理中日关系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大局,要始终坚持和平、友好这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飞 《外交评论》2004,(4):51-57
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存在新的情况,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如何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1989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表示,中苏两国应该“结束过去,开辟未来”。重温小平同志当年的讲话,正确认识和解决今天中俄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分析中俄关系发展的现存问题,并对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景峰 《外交评论》2004,(3):99-104
在“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的框架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正在加快,首先是中韩两国开始努力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韩两国推进经贸合作既有潜力又有机遇,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提供了可靠保障;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确立了现实依据。然而,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中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以便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打开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梁瑞骅 《外交评论》2000,(Z1):49-52
近年来,中国和埃及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全面推进,进展显著,双方在拓展经贸合作的领域、方式和途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经验。去年4月,穆巴拉克总统访华,两国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两国悠久的友好合作关系增添了新的战略性合作内容和活力,有力地把两国关系推向新的高度。世纪之交,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深化各个领域的合作,我们满怀信心地携手将双方生机勃勃的经贸合作关系带入21世纪。一早在1956年两国正式建交之前,双方就于1955年8月签订了政府间第一个贸易协定。得益于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双方的经贸合作发展顺利,特别是…  相似文献   

20.
不可否认,中埃两国的政治关系和两国国内政策的影响会波及到两国的文化和经济关系。这一事实在中埃两国文化经济关系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正因为如此,世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目睹了中埃文化和经济关系的浮浮沉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1967年和1973年中东战争,都给中国和埃及的文化和贸易关系带来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凭借许多巧合事件中埃政治关系已完全恢复并得到了改善。自1978年以来这些关系得到加强。对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分析如下:第一,就文化方面而言,文化关系包括访问、艺术活动、翻译、语言教育、互换留学生以及与经济相关的文化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