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名尸体案件是指经过现场调查、尸体检验和经群众辩认后仍不知死者身份的他杀案件。无名尸体根据尸体的完损状态可分为无名全尸、无名碎尸和无名白骨尸。形成无名尸案件的原因并不复杂,通常是以下几种:一由于作案地点僻静,人迹罕至,被害人被害后尸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被现,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加之被野兽啃食,已经面目全非,失去辩认条件。二是流动人  相似文献   

2.
失踪人员及无名尸体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安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命案侦破攻坚战的深入,命案中的无名尸体案件成了命案攻坚的一大障碍。以查找失踪人员为突破口,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一条捷径,然而现实中这条路却走得很艰难。通过调查发现,失踪人员及无名尸体管理的不规范是制约无名尸体案件侦破的重要原因。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无名尸体案件,可分为无名完尸案件、无名碎尸案件和无名白骨案件等三种类型。无名尸体案件具有如下特点:1.多采用异地作案或作案后异地抛尸,其目的是为了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借此迷惑侦查,逃避法律追究。2.多为熟人关系。如果查出死者身份,作案人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因此,作案人会想尽办法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3.尸体身上没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或物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被害人未随身携带任何证件,也没有其他物品能够表明其身份;  相似文献   

4.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5.
辨认笔录的证据归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认是指在刑事侦查活动中,侦查机关根据案件侦查需要,在侦查人员或者检察人员的主持下,由证人、被害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无名尸体、犯罪场  相似文献   

6.
在涉及无名尸体特别是无名尸块的刑事案件中,尸源认定对侦破案件有重要意义.个体识别的方法很多,大多是通过尸体个体特征、衣着、遗留物,指纹等来判断分析,随着DNA指纹技术的不断成熟,个体识别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本文收集5例实际案件中通过法医学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案例,着重对法医学个体识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凶杀及无名尸等案件现场勘验中,常需要提取尸体掌纹。但由于有些尸体已形成尸僵,掌纹面积大且手掌中心部位悬空等原因,采用常规方法提取的尸体掌纹纹线不完整亦不清晰。为此,笔  相似文献   

8.
死者角色识别的任务多年来,在涉及现场死者这一问题时,传统的侦查模式是对知名尸体案件,从查被害人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情况、经济状况等入手;对无名尸体案件,则是从查放害人身源开始。实际上,在杀人案件中尤其是多人死亡的杀人案件中,死者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被害人这一角色,还有可能是犯罪分子。即使在一起杀人案件中众多死亡者都是被害人,其角色仍可细分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和无辜者这两类。死者在逻辑上不等同于被害人,以在案件中角色扮演的不同为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无名尸体尸源认定的方法主要有尸体相貌、DNA分析、指纹等等。当命案现场中的无名尸体高度腐败时,尸体面容完全改变,相貌辨认条件丧失;同时,高度腐败尸体细胞中的DNA已经高度降解,DNA测序大多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对于这类案件,可以通过尸体指纹与生前所留指印的同一认定来进行尸源认定,如何成功的提取高度腐败尸体的指纹是能否通过指纹进行尸源认定的关键。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案例介绍一种教科书上未提及的高度腐败尸体指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法医鉴定工作中,根据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来鉴别青春期后人骨的年龄,已被认为是较实用的方法之一,根据耻骨联合枝角度判断男女性别准确率可达100%。因此,收集和研究人体耻骨联合对碎尸案件、无名尸体案件和重大群死事件尸体的年龄、性别鉴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收集处理耻骨联合标本工作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标本,常用的强碱浸泡法、强碱煮沸法、水煮法都有脏、臭、易  相似文献   

11.
母爱啊,母爱     
田棣 《检察风云》2000,(4):60-63
1999年2月底,华东地区一张颇有影响的晚报上,刊登了一则认领无名女尸的启事。被害人是被杀死并肢解后,扔弃在A市路边的。 3月1日,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获,供述了犯罪事实。然而,就在案件移送省检察院审查起诉时,他翻供了……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亲子鉴定进行尸源鉴定,国内外已很常见[1~4],当父母或单亲与子女关系已确定时,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其有无亲缘关系,从而达到尸源认定的目的。其中,以父母关系确定,要求鉴定无名尸体或碎尸与父母间的亲缘关系多见[2,3]。但应用该原理对其他亲缘关系(隔代成员、同胞、旁系亲属等)进行尸源鉴定并不多见,本文在实际案件中成功利用同胞血缘关系鉴定尸源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刘某(男,51岁,无业)2004年5月27日失踪。4d后,于某出租房内提取血迹及人体骨骼数根(已被煮过),案件调查认为,现场血迹及人骨可能是失踪人员刘某。由于刘某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规范化无名尸体的档案,完善公安刑事侦察破案机制,为侦察破案及司法审判服务。方法建立无名尸体信息登记表,并24h内登录上网,同时建立无名尸体信息撤销表,要求12h内撤消完毕。结论可快速查找无名尸体的尸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一日,重庆市梁沱发现一具无名浮尸。死者是个女青年,头面部有十余处钝器伤,喉软骨和筋骨骨折,颈项和四肢捆着二根棉线绳,未发现生前入水的征象,显然是一件杀人沉尸案件。在立案侦查过程中,由于尸体高度腐  相似文献   

15.
确认死者身份,迅速查明尸源是侦破无名尸体案件的首要问题,而利用死者指印样本进行指纹档案查对和指纹检验鉴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而迅速的科学方法。在日常办案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手指干瘪的无名尸体,而对干瘪手指的指纹提取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结合办案实践,对干瘪手指指纹提取方法——药液浸泡软化手指皮肤油墨捺印法进行改进,解决了手指表层难以附着油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损伤操作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据《北京晨报》载:“卧行中国公益行动”建立的首个“全国无名尸数据库”,目前已收集到2000具无名尸的资料。其发起人张大勇是一位卧床残疾人,他通过搭建公益平台并免费整理、发布信息,已帮助一具无名尸得到亲人认领。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侦查活动中,辨认被广泛运用,通过辨认所获得的材料有不少当作证据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和认定犯罪。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辨认在刑事侦查中的地位以及辨认的具体程序,目前法学界对辨认的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做法不尽一致。本文就刑事侦查中的辨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一)刑事侦查中的辨认,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为了审查某个人是否同犯罪有联系,或者某个同犯罪有联系的物是否属某人所有,或者为了查明无名尸体的身份,而将该人、物、尸体提供被害人或证人进行识别的一种侦查活动。提供辨认的一般是人、物或尸体本身, 有时也可能是人、物、尸体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在杀人、碎尸、爆炸及无名尸体的现场勘查中,为确定死者身源,经常需对尸体指纹进行捺印提取,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多次试验,感到以下几种方法有可取之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凶杀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为了掩饰犯罪行为而隐藏尸体。通过尸体的体位状态可分析出犯罪分子移动尸体的方式、动作,从而对嫌疑人接触尸体的部位进行检验,得到嫌疑人的DNA。笔者在工作中遇到2起凶杀案件,均通过尸体的体位状态分析出移动尸体的动作,从而检验出嫌疑人的DNA。  相似文献   

20.
浅谈对尸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良 《中外法学》1994,(3):35-37,48
<正> 据报载,某地殡仪馆因烧错一具尸体,被死者亲属诉至法院,旋即被判决赔偿亲属损失并赔礼道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还发生一起一家大医院解剖病员尸体作病理分析而被病员亲属以侵权起诉的案件,此案是全国首例因医院解剖尸体被起诉的案件,引起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当地法院已判定医院败诉。据笔者所知,还有地方发生过殡仪馆错发、遗失死者骨灰而引起诉讼的案件。可以预料,此类涉及尸体的案件,以后还会发生。这些案件,涉及尸体的法律属性、亲属的权利、处理尸体的有关部门的权利义务等问题。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的规定,固有加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