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移民工程,是一项中外水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移民人数最多的跨世纪工程。十余年移民、十余年发展,古老的长江三峡,见证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沧桑巨变,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国家,依依惜别故土,确保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百万大移民不仅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铸就着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凝聚出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2.
1992年4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难点在移民,关键也在移民。因为它不是像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移民那样一个简单的搬家,也不是像世界上其他国家水利工程那样一个简单的经济补偿。三峡工程不但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且三峡百万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所以说移民的成功与否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堪称“世界级难题”。百万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到底有多难?按三峡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20年一遇洪水,回水水库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其中淹没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三峡工程移民人数之多和淹没实物量之大,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都是仅有的。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广,组织难。三峡工程淹没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21个(后增加江津)市、区、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村民小组,淹没城市2座(万洲、涪陵),县城11座,集镇116个。淹没地区直接涉及人口84.75万,其中城镇人口55.9万人,农村人口28.82万人。二是损毁大,复建难。淹没线下共有耕地、果园、林地42万亩,淹没房屋面积3473万平方米;淹没工矿企业1599家;淹没公路816公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三峡工程的实施面临着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的“百万移民”工作。库区移民涉及人口113万,其中农村人口占总数的41.14%;要重建或部分重建2座城市和11座县城。要按期把数量如此巨大的移民迁出来的难度是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中少见的。而要使移民的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的要求,更加重了移民工作的艰巨性。为达到三峡移民的目的,国务院办公厅在1992年发出了《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口支…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浩大的水利工程,是一项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千秋伟业。国运所系,举世瞩目。三峡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关键之一在于如何把库区百万移民"搬得出"、"留得住"。一头是国家大局,一头是百姓利益,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冉绍之身处其间。为了国家,为了一方百姓,他-- 动员移民搬迁 破解人间难题 身为农民的儿子,冉绍之深深懂得故土对农民意味着什么;身为党的基层干部,他更深刻地懂得三峡工程对国家的大局意味着什么。移民难,难在故土观念根深蒂固,难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难在涉及千家万户移民的切身利益。千难…  相似文献   

5.
<正>时间:2016年11月24日三峡工程是一个世纪工程,工程浩大,仅移民就达百万。而这其中,万州是一个移民搬迁的集中地。作为三峡工程库区的重镇,万州以县为单位,动态移民超过30万,是整个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万州人民为三峡工程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开始,中央安排了很多省市对口支援到万州的各个区。南京、天津和厦门对口支援万州龙宝区;福建和黑龙江对口支援万州天城区;上海和宁波对口支援万州五桥区。从此,开启了上海对口支援万州的  相似文献   

6.
曾明德  卞彬 《探索》2003,(2):10-13
三峡百万移民在其规模、复杂性和移民安置速率三个方面,都创造着中国乃至世界由政府主导的非自愿性移民的范例。为此,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抓好三峡百万移民工作,做到爱民、安民、富民、助民、强民,破解这一世界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6月1日开始,随着水位的上涨,峡江两岸那些有千百年历史的城镇、村庄,开始永沉江底。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将淹没湖北和重庆的20个县市区,搬迁百万移民。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魂牵梦萦的船歌帆影,看惯了的峡江山水,听惯了的汽笛声声,这是怎样的一种离别?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彰显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情怀。出了三峡,长江惊异地发现自己更加充满信心:库区要建百万移民纪念碑,在这世界移民之都,鱼尾形水库的江岸。我们建过无数丰碑,我们见过无数丰碑,惟其高峡平湖之上的这一座意蕴无穷,难以说尽。谁见过一块石碑,缀满百万…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1年第5期曾刊登过《“三峡省”筹建始末》一文。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李伯宁受命统领三峡工作,为筹建“三峡省”、为三峡工程早日上马做前期准备,后因各方意见不一,“三峡省”中途夭折……本文续接前文,讲述回到北京后的李伯宁再度受命,负责三峡工程论证及三峡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9.
曾礼 《探索》2005,(6):193
由中共重庆万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邬云峰同志主编的《三峡移民精神概论》(中国三峡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称得上是一部系统研究三峡移民精神的开山之作和上乘之作,是一部渗透理与情、叙写百万三峡移民的宏大史诗。三峡移民精神是产生于三峡百万移民生动实践的一种伟大时代精神。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和提炼三峡移民精神,既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观《概论》全书,突出的特点是书中始终贯穿着理论思辨色彩。该书是以三峡移民精神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述,其写作的出发点就是将三峡移民精神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来加以挖掘和观照。…  相似文献   

10.
《红岩春秋》2011,(1):25-26
199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组成考察团,考察三峡工程及库区淹没区和移民新区,“三峡考察团”一行108人。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的成功实现,标志着历经17年之久的三峡移民工作已全面转入后续阶段。深入推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工作,建立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长效机制,要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坚持经济发展不动摇。增强移民安稳致富的“牵引力”。  相似文献   

12.
为三峡移民工程洒余热吴真清为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湖北巴东县委、县政府于1993年7月成立了巴东县新县城沿江大道建设指挥部。根据工程的需要,指挥部将一张大红聘书送到刚刚退休的原巴东县人大副主任、土家族优秀共产党员谭元忠的家里,聘请他为该指挥部副指挥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第二届九次全会,会议作出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这在三峡工程建设史上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三峡库区工作的重心将实行战略性转移。三峡工程建设,是一个包括枢纽工程、移民工程、输变电工程在内的总体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的移民搬迁,是整个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和难点。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后50余年间,整修、新修了以丹江口、新安江、三门峡等为代表的各类水利设施,这些水利工程保护了大面积耕地,全国灌溉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2.4亿亩发展到近8亿亩,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人均灌溉面积增加了50%,全国粮食总产量净增3倍左右,我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淹没损失,工程产生的水库移民累计上千万。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水库移民未能妥善安置,不断组织进京上访。1981年,三门峡水库外迁移民大规模返库,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建国后的水库工程移民遗留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三峡工程库区现实情况看,移民搬迁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工程建设淹没所涉范围之广,移民搬迁总人口数...  相似文献   

14.
李鹏同志在1984年9月18日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讲到移民问题时指出:“在开发三峡的时候,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一是把移民问题处理好。鉴于过去多年的移民经验,提出一个设想,就是把安置性移民改为开发性移民。”事实上,广大移民工作者在移民实践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也在  相似文献   

15.
《思考与运用》2007,(4):19-24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是中央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全局的战略高度,为完成三峡百万移民这一世界级难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探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新路所采取的一个战略举措;是为加快中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使重庆成为西部重要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家高度重视库区移民问题,将移民的安稳致富作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三峡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支持工程建设的同时,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移民的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移民迁建的实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的关键在移民,移民迁建的重点又在移民资金的补偿,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移民资金,加强移民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是关系到库区移民能否“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实现。通过移民工作的实践,从总体上看,三峡移民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是接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的,但是也出现了贪污、挪用、诈骗移民资金等违法违纪的问题,造成了移民资金的流失,影响了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以《移民条例》为依据,紧紧围绕移民资金使用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三峡行政特区"、"三峡特区"、"三峡行政区"到"三峡省",一年之间,连续改名四次.不过,筹建"三峡省"最终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首肯 1984年2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南海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三峡工程.会议由国务院主要负责人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万里、姚依林、田纪云、胡启立、郝建秀、方毅、张劲夫、王任重、谷牧等中央领导和有关部委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当三峡工程的跨世纪梦想以钢筋水泥的形态实现,当大水过处,沿岸百姓的生活轨迹被重新改写,当离别故园爬上高岗,不得不重新面对崭新的一切,当“我们要把好日子搬上山去”这句话代表了一切的豪言壮语……我们无法忽视,有一种精神自百万血肉之躯穿越了铁与石的恢弘与坚硬,升腾在山光水色之上。我们不能不为这被称之为“三峡移民精神”的精神深深打动。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三峡移民既是一项艰巨的经济任务,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更是库区一段时期来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奉节县在破解这一世界级难题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始终与县委的思路合拍,与“一府两院”的工作合力,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