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洪铁  张丽华 《探索》2004,(3):89-9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包括内化规律、外化规律和反馈检验规律。这三条规律又都有自身的子规律。内化规律包括内在需要驱动律、主体素质支配律和教育方法影响律 ;外化规律包括主观精神参与律、外在环境制约律和内化外化反复律 ;反馈检验规律包括交互整合律和协调控制并存律。  相似文献   

2.
内化是指个体主动接受社会影响,把外部现实化为内部观实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个体的社会化是内化的过程。在自我教育中,内化是指个体对社会教育信息进行反映、选择、整合,最终形成能指导主体的社会行为并相对稳定的主体意识的积淀过程。个体内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化的外在强化的方式逐渐为内在强化所取代。自我教育的内化功能表现在对社会信息的同化、顺应及主体自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德育内因,是指学生内在思想矛盾与冲突;德育外因是社会环境的教育性与制约性。德育内化实质是德育内外因相互结合后,在又统一又斗争中达到正向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结果。因此,德育过程要十分重视德育内因培植与外因优化。  相似文献   

4.
张哲 《求实》2006,(Z4):215-21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下,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形成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主体从外界接受信息,并逐渐固定为内在的立场、观点、态度,成为主体思想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始终与人的心理过程,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发生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受教育者的注意、情感、需求、意志等心理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影响下,将其转化为自身需要,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中,道德内化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实现内化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归宿。道德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铸造他们良好的道德人格。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教育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学生经过教育者恰当的启发和引导,当其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由客体变为主体,道德教育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主体基于自身的思维结构以及体验感悟,自主建构起来的价值观世界。信仰内化是一个双向逆反同化的过程,即包括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宣传教育和自下而上的以国民为主体的内在能动反映,二者缺一不可。主体心理构成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民信仰内化的着力点和抓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过程,也是人民大众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内化与外化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现出民族性、实践性、时代性、互动性和价值取向性等五个基本特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实现两步:第一步实现内化过程,第二步实现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凤 《党史文苑》2016,(4):51-53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时代内涵,进而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对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家风建设中,要使优良家风成为人们自觉的内在追求,可以借鉴阳明心学中的合理成果,从积极发现和发扬每个人的“良知”方面着力,通过“致良知”道德修养的实践功夫,彰显以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道德主体精神。优良家风建设需要家庭成员以良知为引领,唤醒良知、挺立良知、力行良知,把家风建设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内在需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使和谐家风成为助推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外生动力的外部嵌入,还必须强调个体内在的自觉建构。从内生动力机制探寻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规律,关键要从大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出发,引导大学生在情理感召中获得价值认同,在分析和鉴别中学会理性选择,在思想碰撞反思中不断内化,在主体自觉中实现实践升华,从而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履。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实现当代青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青年个体成长的客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青年的政治思想,不仅需要对青年的价值选择进行正确引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青年价值认同、从自在到自为促进青年价值内化的原则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则、遵循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规律,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引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德育工作者形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化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和体验,把教育者传播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机制,引起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由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外化为受意志控制的实际行动,这个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是外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外化是内化的必然结果和外在表现。显然,提高“内化”程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程度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激励引领大学的文化之魂与精神坐标,是大学价值观最直观、最凝练的表达。校训文化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内在相关性,又蕴含独特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铸魂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共同目标、文化根基和思想追求方面与校训文化有着高度契合性。校训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需要虚实相生、新旧相通、知行相合、能效相应等方法的优化,更需要寓旧于新、价值整合、内化外现等路径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信仰,包含终极理想、社会价值、社会运动三重意蕴,实质构成共产主义信仰内在统一的三层结构。共产主义信仰在近代中国的建构包含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通过消解三次"信仰危机"、化解社会建制和意义系统"双重危机"实现的,呈现从理想到现实、从抽象到具体的实践趋向。继续巩固和发展共产主义信仰作为新时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需要把握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现实,在解决时代问题的客观实践中实现超验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职院校稳健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化图式是通过教育与教化,促进高职学生认知、理解、认同"工匠精神",并经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精神力量的一系列过程,包含认识理解、认同接受、形成信念三个阶段。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工学结合"作为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创新实训实习方式,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刑法技能化教学”模式是指注重刑法知识系统的实用性、技能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式。建构“刑法技能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社会的需要、刑法课程的内在需求以及职业院校的目标要求。建构内容主要包括:速记、内化、实践三个基本模块的组建、实施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论是要求他们做到的,还是要求不做的,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渐进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因此,我以为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道德内化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等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的过程。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外在的道德环境、道德规范等客观条件会影响道德内化效果,个体的道德需要、道德能力等主观条件也会影响道德内化效果。为此,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当整合道德内化的主客观条件,建构道德内化的合力机制,以更好地推进社会规范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评价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教育者能否针对一定的培养目标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否被受教育者所接受。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内心感受和体验,能否把教育者传授的政治信息、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机制,引起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再由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外化为受意志控制和实际行动。这个先内化后外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发展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是外化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外化是内化的必然结果和外部表现。显然,提高“内化”程度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