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虚生毒”理论认为,胃癌前病变发病源于气虚,虚气留滞导致痰、湿、热、瘀等病理产物蕴积,日久则化为诸毒,侵袭脏腑经络而致病。基于胃癌前病变虚实夹杂、毒邪纷争的病理特点,治疗应在益气培元的基础上灵活施以解毒之法,包括利解湿毒、清化痰毒、清解热毒、通化瘀毒及攻除癌毒等治法,同时应注重调肝理气,协调脾胃气机升降,使正气得扶,毒邪得除。  相似文献   

2.
杨文明认为癫狂发病以禀赋异常为基础,情志内伤为癫狂的触发因素。发病早期,病机以痰瘀互结为主,可见痰瘀化火,治宜化痰瘀、清火热、行气滞;病久则为瘀毒侵犯脑髓,难以根治,治宜化瘀排毒、补虚扶正,避免严重残损。  相似文献   

3.
声音异常是甲状腺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医诊治不同于一般咽喉疾病引起的“喑哑”。在甲状腺疾病原有痰瘀凝滞的基础上,手术损伤局部经脉,导致瘀阻喉窍;中气不足,肺阴亏虚,以致声道失养。两者是其病机特征。论治要抓住“瘀”和“虚”两个要点,以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为法。  相似文献   

4.
肺络脉体细小,多气多血,病邪易入难出的生理特点为肺络癥瘕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总属肺络虚损,痰瘀搏结,终成癥瘕,闭阻于肺络,使肺络气机进一步受损,日久耗气伤阴终致肺体痿弱不用。治疗上应根据疾病发展阶段,早期辛散透邪开玄府,中期祛瘀消癥通肺络,晚期荣养肺络调脏腑,以达到虚复、痰化、瘀除、癥散、瘕消之效。根据中医学“络脉学说”“癥瘕理论”和肺脏的病理生理特点,以“肺虚络瘀,肺络癥瘕”病机观为理论指导,结合现代临床科学研究,分析肺络病变在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肿瘤组织持续不断地招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启动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促进组织损伤和异常修复反应,造成炎症微环境的恶性循环,为肿瘤组织创造有利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其不断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虚致痰、瘀、毒,痰、瘀、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故扶正解毒、活血化瘀为临床治...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痰瘀同病”为许多慢性病、老年病之主要病机,“痰瘀同治”为其基本治则,然而,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痰瘀同治之中,又须参入行气,补气之品。  相似文献   

8.
王键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核心病机,强调辨主证进行治疗。其以调理气血为本,从痰、瘀论治,善用虫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法随证转,法中寓方,方中有变,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炎性肌病属于中医学“肌痹”“肌痿”范畴,易合并间质性肺病,即易并存“肺痹”“肺痿”表现。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以肌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肺痹表现;但亦存在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继而合并肌痹表现。随病情进展,二者最终皆由痹及痿,出现肌痿、肺痿表现。临床上以肺痹表现为首发的患者出现“由痹及痿”的速度更快,甚至少数患者以肺痿表现为首发,病情进展迅速,危及生命。无论从痹或从痿论治,瘀阻肺络皆贯穿疾病始终,活血通络法广泛应用于疾病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属中医学“心悸”范畴。基于《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复发因素的认识,将其病机分为肝木不疏、风火上盛,脾土不运、阴火上炎,痰瘀伏邪、酿生火热,阴血不足、虚火妄动4个方面。根据“火郁”不同成因,分别治以疏肝泄火、健脾散火、清热消火、滋阴降火,使气机通畅,火郁外达,减少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A ,PDGF A)mRNA表达的内在联系。方法 :冠心病病人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非痰非瘀组、痰凝心脉组、痰瘀痹阻组 ,每组 10例 ;另有健康志愿者 10例。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PBMCPDGF AmRNA的表达。结果 :痰凝心脉组、痰瘀痹阻组PDGF A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痰瘀痹阻组与非痰非瘀组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BMC中PDGF AmRNA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冠心病“痰瘀”演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平认为元气化生异常、正气亏虚、瘤毒内生、络脉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基于对肿瘤发生发展传变的认识,其提出“稳化生、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治疗恶性肿瘤,即通过稳定元气化生的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结合各种清瘤毒治疗手段,调节肿瘤患者络脉瘀滞或过度增殖的病理状态,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和癌蛋白C-erbB-2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有完整资料的乳腺癌病例95例,辨证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正虚毒炽3种中医证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证型的临床分期及其分子标志物ER、PR、C-erbB-2表达进行分析.结果:95例中,肝郁痰凝型为71例,占74.74%,冲任失调型为9例,占9.47%,正虚毒炽型为15例,占15.79%.Ⅰ期、Ⅱ期乳腺癌中以肝郁痰凝型居多,而Ⅲ期、Ⅳ期中正虚毒炽型所占比例高于肝郁痰凝型和冲任失调型.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正虚毒炽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4);肝郁痰凝型ER阳性率与冲任失调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2).各证型PR、C-erbB-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早期多为肝郁痰凝型,后期以正虚毒炽型为主.肝郁痰凝型ER表达水平高于冲任失调型,而PR、C-erbB-2的表达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 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属中医学“骨痹”、“骨蚀”、“骨痿”的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理想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很多优势,临床疗效较好。现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ANFH的情况综述如下。1中医药治疗1.1辨证分型袁浩[1]将其分为5型进行辨治。肾阴亏损,先天不足型:治以填阴补髓、强壮筋骨,佐以活血化瘀,药用六味地黄丸加川芎、丹参、牛膝、当归、龟板胶等。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破积散瘀,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痛甚者加三棱、莪术等。肾阳亏损,脉络瘀阻型:治…  相似文献   

18.
痰毒与瘀血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互结是中晚期食管癌进展的重要病理环节,涤痰化瘀法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9.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毒生病络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瘤毒内生,肿瘤即形成,瘤毒促生络脉,耗伤气血,虚、瘀、毒兼夹。早期肿瘤多无特殊表现,正气尚存,应以清瘤毒为主,兼扶正气;中晚期肿瘤多瘤毒流散,气血亏虚,正气已虚,以扶正气为主,兼清瘤毒。瘤毒促生络脉,应积极运用虫类药清除瘤毒,减少络脉无序增生,并综合考虑肿瘤不同时期特点,有针对性地用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损”的范畴,由络瘀引起,病机以风痰阻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兼滋补肝肾。处方善用川芎、全蝎、蝉蜕祛风化痰通络,桂枝、鸡血藤、夜交藤活血、补血、温经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