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台风灾害防范应对是应急管理部的一项重要职责。2018年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国在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台风灾害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分析、举一反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的近30个台风中,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和第19号超强台风"海贝思"影响最为广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防范应对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情况,运用典型案例对比分析方法,对台风"海贝思"防范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突出短板进行分析,并在当前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重特大灾害的防范应对是检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灾害案例分析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方法。超强台风"海贝思"作为2019年以来西太平洋最强台风,于10月12日晚登陆日本,引发大规模洪水、河流决堤、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基于此,对台  相似文献   

3.
<正>台风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遭受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小的损失。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台风灾害防范的科技体系逐步构建。本文介绍了台风灾害多源数据集成与评估指标体系、台风智能灾损评估模型,再以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为例,详细阐述全过程台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温州地处东海前沿,是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活动频繁区域,境内洪潮灾害95%以上是由台风引起的。由于台风灾害的重灾区在农村,村民的台风防范意识以及由此决定的自防、自救措施,是减少台风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崔鹏 《中国减灾》2024,(1):12-13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多发频发,在全球范围屡屡造成大规模毁灭性灾难。巨灾和多灾种复合链生灾害的孕育、发生和演变十分复杂,灾害风险防范难度极大,这对国际社会灾害防范和应对提出巨大挑战。科学高效应对极端事件和跨境跨流域巨型灾害,是事关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减灾合作,深化灾害风险认知,提高灾害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和社会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是指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影响和后果进行预测、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包括灾害风险评估、灾害快速评估、灾害损失评估等多个方面。开展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对于提高灾害风险防范水平、增强突发性重大灾害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是为防灾备灾、应急救援和灾后救助提供全方位决策支撑信息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水利、气象、地震、自然资源等行业部门结合自身业务需要出台了一批关于台风、暴雨洪涝、草原干旱、  相似文献   

7.
正热带气旋经常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及海浪等,且容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开展台风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对于改进台风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圳市三防指挥部组织、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编写的《深圳市应对2018第22号强台风"山竹"调查总结报告》,安徽省政府台风"利奇马"灾害调查评估组编写的《宁国市台风"利奇马"灾害调查评估报告》,针对台风及复合链生灾害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祝明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2,(19):54-56
今年8月以来,台风"苏拉"、"达维"和"海葵"先后在我国沿海登陆,带来强风暴雨以及风雹、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各地迅速响应,通力协作,措施有力,成功应对了台风灾害,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海岸线绵延18000多公里,是世界上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每年约有20个,平均每年登陆的有7个。台风登陆,造成降雨,可部分解决沿海干旱缺水问题,但是更多时候,带来强降雨、大风和大潮,给当地造成灾害。1做好防台风工作的紧迫性自古以来,台风灾害一直是沿海地区人民的心腹之患。1996年又是我国台风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一年,共有第6、7、8、12、15和18号等6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尽管气象部门事先作了预报警报,各省市主动防范,周密部署,事先做好人员转移工作,但由于风力…  相似文献   

10.
祝明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2,(10):54-56
今年8月以来,台风“苏拉”、“达维”和“海葵”先后在我国沿海登陆,带来强风暴雨以及风雹、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各地迅速响应,通力协作,措施有力,成功应对了台风灾害,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抗击2008年我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是防范应对突发重大灾害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害应对机制的薄弱环节:基本还是依靠集权统一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预案效果不尽人意;灾害预警信息机制尚不完善;危机治理社会力量严重缺位等。应该以建设性反思批判精神,着力做好评估、反思、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使传统意义的防灾抗灾从行政手段转向依法管理,从直接救灾转向风险管理,从分散控制转向机制协调,从灾后救助转向灾前防范。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台风、洪涝、风雹、干旱、雨雪冰冻、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的新特点。面对灾害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柳州市民政局从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素质入手,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灾害的识别知识、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甬政发[2014]9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宁波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实施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气象、防汛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市已针对可能发生、对社会和公众影响较大的台风、雨雪冰冻和大气重污染等灾害分别制定了应急预案,并按照灾害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明确了在Ⅰ级(红色)、Ⅱ级(橙色)、Ⅲ级(黄色)、Ⅳ级(蓝色)预警级别下的应急响应措施。为进一步科学有序应对极端天气,强化应急响应措施的组织实施,构建全市共同防范  相似文献   

14.
国办发〔2007〕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变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的风险可能仍会增加。我们应在基于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人类活动,通过风险规避、防御、减轻等方式积极应对,减少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变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的风险可能仍会增加。我们应在基于自然灾害区域规律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人类活动,通过风险规避、防御、减轻等方式积极应对,减少台风风暴潮灾害的影响,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西政报》2007,(15):14-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国办发[2007]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滨海城市容易受到台风的打击。本文以温州为例分析了该地所遭受的台风灾害特征,从台风路径预报能力、台风风雨预报准确率、台风登陆点预报准确率和台风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成效四个方面评估了温州台风灾害防御能力现状,并给出了七个方面的台风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9月8—9日,由民政部主办,国家减灾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共同承办的"中国-东盟科技创新与台风灾害应对研讨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8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等国际(地区)组织的数十位代表,与中国专家学者就台风灾害应对中的科技成果创新与应用等问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